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5/11/2019
周锦聪/怀旧:人与时间的拔河
作者: 周锦聪


编按:周锦聪说方路的散文“怀旧”,不单是摭拾个人零星的记忆碎片,它还可能有更大的企图心:直指一个家族,乃至种族的原初经验。

萤河如梦,容易消失……一千朵,一万朵,栖在枝桠群中,聚成一棵棵如耶诞树,一只掉在手心,看见闪烁的苹果青的弱光,如梦的原色。

——〈萤河一梦〉,第190页

破碎的雨落着,落在雨林,落在雨树和凤凰木,苏铁和曼陀罗。向倾斜的石道走过两个弯,一座丛林的水帘在眼前结成美丽水花,周围激出了白烟。

——〈开往龙坡邦的慢车〉,第230页

这小镇,适合漫游,这里的一切光影,都不计较速度,而是在乎是否真心走过。

——〈武来岸的风〉,第314页

以上诗意盎然的文句都是出自《方路散文选I》。提及方路,最先在我脑海闪现的,往往是曾翎龙的自我期许:首先,他是一个诗人。方路是诗人,同时也兼具散文家和小说家的身分,得奖无数,著述等身,还是深耕写作班自2016年创办以来授课不断的导师。诗人追求浪漫的特质,写作导师汲取文学养分的热忱,让他在创作散文和微型小说时,总是不期然地酝酿出浓浓的诗意。更妙的是,现在他多了一个出版人的身分,这本散文选是他所创办的阿里路路出版社所出版的第四本书,让他更加自在地输送诗意。

浓得化不开的怀旧味

方路在散文创作交出亮丽的成绩单,曾出版4本散文集,包括《鱼》(其实是各类文体合集,1999)、《单向道》(2005)、《Ole Cafe夜晚》(2010)及《火蛋糕》(2018)。今年,他选出4本集子中的精品,收录在《方路散文选I》,成为马华文坛2019年一本掷地有声的作品。翻读方路的散文,你不仅能感受到浓烈的诗意,还会闻到一股浓得化不开的味道——怀旧。

马尔科姆·蔡斯(Malcolm Chase)曾分析了构成“怀旧”的3个先决条件:❶怀旧只有在有线性的时间概念(即历史的概念)的文化环境中才能发生。❷怀旧要求“某种现在是有缺憾的感觉”。❸怀旧要求过去遗留下来的人工制品的物质存在。如果把这3个先决条件并到一起﹐我们就能很清楚地看到怀旧发生在社会被看作是一个从正在定义的某处向将要被定义的某处移动的这样一种文化环境中。(1989,第3-4页)

方路在字里行间,勾勒了“时间概念”,描述了“有缺憾的感觉”作为怀旧的前提。就一个从20世纪走向21世纪的作家而言﹐这种“历史匮缺感”无疑成为所有怀旧文本最本质的建构元素。

渲染了童年的缺憾

游乐场是“唯一由儿童带领长辈漫游的场所”(第130页),有很多五字辈到八字辈的集体回忆。方路用心经营,把〈游乐场〉的场景写得有声有色,“吊椅升上半空时,可看到整个游乐场的轮廓,地上火车在绕着原来的圆圈转,悬马沿着原来的圆圈旋,热闹的音乐,马达发出油烟式的巨响,只有儿童的欢叫声可以从容淡化。”(同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娱乐方式的多元化、科技化,这样的游乐场肯定越来越少见。于是,当我们看见还有人愿意“在游乐场百花齐放的玩意摊位上玩乐,推满人群的摊位也叠满玩具,诱惑小孩的心。一起争着玩乐,滚皮球,射枪击汽水铝罐”(第131页),不禁格外感动。作者带着侄儿游游乐场,对照自己的童年,“对游乐场的认知,只是属于篱笆内传来的热闹音乐和远远看到旋到半天的半天吊”,让人不胜嘘唏。作者用“半天吊”而不用“摩天轮”,渲染了当年的“缺憾感”。

以文字保留都市原生态区域

〈抒情的旅者〉中,作者和一众文友“步行百步便到休罗街二〇六号的学乐书苑,多名长辈的写作人在书桌上批文章,修句法,讨论文艺,把现场弄回旧式文艺社场景,书堆中围成小小团康式圆圈,开始了霹雳行第一场周末沙龙活动。”(第199页)如此怀旧的说文道艺,似乎在抵御速食文化,以免诗情画意遭受吞噬。方路不自觉地传达出了一种文化挽救的信念,意即在日益急功近利的商业社会里,以文字的方式保留一块都市原生态区域。“旧”对方路而言,已超越了被“怀想”的对象地位,而成为记录时代侧影的动力:

听着陈有明回望记忆,说着早年的采锡风光,早年,那是在锡矿大本营甲板埠,大清早矿工挤着上矿场,人山人海,晚上万家灯火,锡米的丰沛和价格的高涨,使小镇成为夜不虚掩的经商重镇。(同上)

方路喜欢一面游走,一面沉思。我国有不少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方路游走这些地方时,显然是先做了功课的。吉打的布央谷,具有逾千年历史,拥有丰富的佛教和印度教古迹,比马六甲更引考古学家的注目。在〈双溪大年和傌莫的一天时光〉,作者的想像在布央谷天马行空:“一千年前,这里是重要的港都,百民忙碌,串出像清明上河图的气象,也感觉到随时可以巧遇唐代高僧义净法师。”(第324页)当发展的洪流曾经数度冲刷着这片历史古迹,方路的怀旧,并非哀悼逝去的繁盛舞台的凋零,而是追念当下繁荣背后的过去。“清明上河图”的奇想,显出布央谷非凡的历史价值,更反衬了它遭受忽视、惨遭破坏的缺憾感。

直指家族乃至种族的原初经验

文学中的怀旧,不单是摭拾个人零星的记忆碎片,它还可能有更大的企图心:直指一个家族,乃至种族的原初经验。方路的〈三十九岁的童年〉、〈茶室观雨记〉、〈羊水的河口〉等作品,都是家族书写的经典之作。我们在作者点点滴滴的怀旧叙述中,可以拼凑出他童年的背景:贫寒、潮湿、腥臭……但读到最后,心都是温暖的,因为母爱如阳光,驱走了所有的阴暗。方路书写家族经验的散文,情感丰沛,真实动人,印证了马大康对“怀旧”的看法:

“如果更深入一层来看,过去的一切之所以有神圣价值,就在于它曾为人的情感所渗透,本身已成为人的生命的印迹,对它的怀恋,其实就是对过去生命的怀恋,对自己生命所失去部分的怀恋,也即自恋。”

种族的原初经验,若以报告文学呈现,最是真实感人。然而,方路的妙笔,让我们看见散文带出族群故事,一样可以牵动人心。〈抒情的旅者〉中,方路分别写了怡保和实兆远。在怡保,他和一众文友在浓浓的白咖啡香和书香中,追溯锡矿业如何从辉煌走向没落,侧写了华裔先贤积极参与建国的历史;在实兆远,一群文友除了追探“小镇作家的故事”,还去陈平的故居,追悼一代风云人物的悲情往事,让人不禁掩卷叹息。可惜作者在文中要交代的事情略为繁杂,若剪去一些枝枝叶叶,可能更能突显历史的厚度。相比之下,〈班台的冥想〉就比较集中地书写了渔村淳朴宜人的风貌,还有讨海人办教育的热忱。方路和一众文友引领着独中生以土生土长的渔村为主体,学习“如何书写一座小镇”,这篇散文无疑可以成为范本。〈班茶·李有成·河〉〈金宝·李有成·雨〉〈华玲·商晚筠·山〉等作品,都可以读到华族在这片国土创造历史的故事,值得细细咀嚼。

怀旧文学是人与时间拔河的重要形式。当一切都成为时尚被消费着的时候,人类将被时间淹没,没有过去,无“根”可寻,无“旧”可忆。方路用30年(1987-2017)的时间怀旧,准备再用另外30年去怀旧,值得我们珍视的原因,正在于此。

認識方路,還可讀這3本……

我是佛:方路第一本奈米小说集,采用主题分类法,分6辑,各辑收35篇作品,共210篇。辑❶实小说,写实、写生和生活故事。辑❷寓小说,动物、寓言和趣味故事。辑❸接小说,连贯、环接和实验故事。辑❹简小说,对话、超短和形式故事。辑❺异小说,异志、中元和惊悚故事。辑❻意小说,诗化、对话和形体故事。

方路诗选I:1993-2013:从过去创作的诗作,分为4卷,可看得出诗风的转变脉络和微妙轨迹,第❶卷〈鱼〉处于启蒙,处理家和乡的感觉,第❷卷〈伤心的隐喻〉,处于探索,在原乡的素材上继续进行推敲,第❸卷〈电话亭〉,处于实验,采摘多样题材,分工组装,第❹卷〈白餐布〉,处于铺陈,累积了题材和训练,期待开拓诗的新叙述。

单向道:此书收集的许多篇章,都是写在作者对家乡情感最深的时候,着笔最真,急着和原乡叙述:“我很珍惜这阶段的文字陈述,这些文字,在我散文创作上,是其中一个小山岭,现在,即使是以后,也未必能攀越过去。”此书再版时,正逢作者老家和少年时期的场景永远消失之际。家可以拆可以毁,剩下熟悉的乡愁,仿佛一种记忆代号,抓不着,驱不散。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