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1/01/2013
河婆菜粄.鸟仔粄
作者: admin

说好要到霹雳州Chemor的拱桥和瓜拉光新村去寻找河婆客家古早味,却是一拖再拖,两三年过去,都迟迟未能成行。

以前对“知食”还没概念的时候,曾造访过几次,留存下来的零散记忆,在心底不痕迹的烙下对本土河婆客家村的最初印记。

那时候,我刚从台湾回来,对地方历史的搜集与记录兴致盎然,从报上获知Chemor的中文译名即将从“朱毛”改成“珠宝”,便一时兴起,特地从吉隆坡路途遥远地跟随朋友回乡,来到这位于怡保与和丰之间的小镇,一心想要用镜头去纪录那间即将改变朱毛“命运”的珠宝古庙。

事因镇上这座地标式的观音古庙,在当时重修之际,有识之士认为先辈们叫了数十年、甚至百年的“朱毛”名称不雅,应该依照古庙名字所印证的古早译法,将Chemor还原为最初的“珠宝”。

后来,在“人人赞成”下,朱毛便改为现在的珠宝。十多廿年过去,从乡土到俗气,据朋友所说,至今几乎所有的当地居民,无论老幼大小都仍然把“朱毛”挂在嘴边,对于“珠宝”那还真的只在书面上才使用呢!若从方言发音,怎么说“朱毛”都比较接近Chemor吧!

蓦然回首,当时拍下的照片经已昏黄不堪,印象最深的,倒是在拱桥新村的朋友家里,吃到他祖母亲手擂制的河婆擂茶、酿豆腐和粉红色的菜粄了。

对当时的我而言,这都是陌生的客家食物。虽然我从小生活在以客家人为主的安邦,自己也是客家人,但在根深柢固的印象里,酿豆腐并不是炸成这般金黄色泽的,朋友祖母做的茶饭也不叫擂茶,而叫咸茶,至于粉红色的菜粄更为陌生,我们都习惯了五颜六色,以香蕉叶或菠萝蜜叶子托底的客家茶果(草头),或墨绿色的粗叶粄、纯白色的笋粄、即使粉红也是松软如糕的喜粄。

这便是我对河婆客家风味的初探情怀。

近年来四处游走觅食,也算对华人方言饮食文化有了一个初步概念。比方河婆(揭西),显然由于地缘关系而受到潮州饮食文化的相互影响,就如这些河婆菜粄及中央印有一个寿字模印的桃粄,都明显看出它与潮州人的菜粿和饭桃粿的血缘脉络。

除了拱桥和瓜拉光新村,金宝附近的双溪古月和也南新村都是霹雳州内无人不晓的河婆村。如果想要策划一次河婆美食的深度食旅,就非得将这4个地方给连成一线不成。

这趟朱毛之旅,主要是为了寻找节目的拍摄内容,然而在众多河婆古早味中,我私底下却是冲那粉红菜粄而来的。

我们先到拱桥新村,在张洲茶室品尝了地道的河婆酿豆腐及客家风味的糯米鸡,而后再前往瓜拉光新村造访提供盐卤豆腐给张洲的金记豆腐厂,以及这家住家式的河婆菜粄。

客家人的粄,泛指米浆制成的食品,就如潮州人和福建人的粿、广东人的糕,是溶入市井最草根的南方民间吃食。这家40多年历史的菜粄制造商,除了自售也做批发,以同样一种染成粉红色的皮料,依馅料不同做成5种不同名称的菜粄,即韭菜粄、沙葛粄、咸菜粄、蒜粄及包花生馅的桃粄。

前4种粄的外观及包法一致,捏一坨粉团置于掌心,另手以姆指轻捏粄皮内侧,其他四指则在外缘助力旋转,将粄皮捏成皮料等厚的袋子状后,包进馅料,再将手掌合拢令粄皮左右覆盖成两头露馅的襁褓,即成;而桃粄则是将包馅粉团压入刻有桃形的木模,再脱模炊蒸而成。

我看一个个粉红色的菜粄,一捏一放地从老板娘母女俩的巧手中不断完成,细看那两头露馅的包法,一刹间仿佛似曾相识……那不是在河婆原乡旅行时看到的“鸟仔粄”吗?虽然印象中“鸟仔粄”是白色的,但也曾听过一些当地人说每逢过年过节或是喜庆寿宴,“鸟仔粄”都会染成粉红色或在粄皮上点上几个红点,以增添喜气!

一转念,我倏然想通了,原来当年的祖辈已不动声色地将家乡“鸟仔粄”给落脚南洋,在原乡当然不会将这些菜粄给冠上“河婆”,但在异乡南国,“河婆”却成了一种象征,一个图腾。

“鸟仔粄”是因为样子像小鸟所以命名,如今“鸟仔”飞出去了,划成一道桃红色的喜气。

谁还记得“鸟仔粄”呢!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