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31/01/2013
巴生港口海南村(Bagan Hailam)(下篇).创办爱群剧社发扬文化.海南乡民唱戏为乐
作者: admin

早在40年代,穷乡僻壤的小渔村没有电视、电台、平板电脑或是智能手机,传统戏曲是热爱群聚的乡村居民,唯一共享的娱乐。

在那个年代,但凡有戏曲演出的场所,台上的人一比起兰花指,步伐轻盈妙曼地随着华乐的演奏节拍走动,再来个搔首弄姿,台下就会响起如雷贯耳的掌声,还有一阵阵此起彼落的欢呼喝采声。

这一幕幕扣人心弦的画面,曾在海南村的爱群剧社上演。

剧社秘书符祥民追述,海南村早在1946年成立了爱群剧社,以研究琼剧(俗称的海南戏)、学习作戏为乐,并使得散居在各地的同乡有个联络站。

在他印象中,当年的海南乡民会一时兴起,摆起功架来,也不理他人的眼光,倏地在门前唱起戏来,倒也似模似样。另外,一些乡民在咖啡店呷了几杯咖啡,就即兴唱起琼剧来,当时获得略懂海南戏的前辈指导之外,也得到海南乡贤的出钱出力,促使琼剧艺术文化发扬光大。

白天捕鱼晚上变身花旦

“大部份的表演者白天到海上捕鱼,到了晚上,雄纠纠的铁汉则摇身一变,扮演起秀气花旦。”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海南村不少居民都陆续往外迁移,传统的文化也逐渐没落,剧社近20年来没有会员排戏,所有的家当,包括头饰及戏服,若不是都已损坏,就是一件不留,而老一辈的琼剧演员过世后,传统戏曲也就后继无人了。

如今,剧社每逢周年庆及华光大帝祖师神诞之际,即农历九月廿五至廿七日,一连三天公演琼剧,酬神欢庆。同时,剧社每年也定期颁发会员子女奖励金和举办施赠贫老活动。

庙宇神诞成村内盛会

海南村有三间庙,即都天府华光大帝祖师庙、照应祠及镇南宫。三间庙的神诞,可说是村内的巨大盛会,即使是已经迁居到外地的乡民,每到了神诞酬神日之际,都会回老家来参拜。

其中,坐落在爱群剧社前方的庙宇,就是“戏神”华光大帝祖师。根据民间的说法,所谓的华光大帝其实是一位“火神”或“风神”,以前演戏的人都住在戏棚后,最怕是火,因为一不留神发生火患的话,会造成倾家荡产,所以乡民都供奉火神。

至于“风神”的说法,相传以前的人在唱戏曲时,吵到天上的玉皇大帝,结果他一怒之下,命令华光大帝下凡间烧光戏棚。孰知华光大帝被凡间的琼剧所吸引,他不但违抗玉皇大帝的命运,也主动保护戏班的财产和安全,于是后人才称他为“戏神”,每逢神诞都会演戏来酬谢神恩。

昭应祠供奉108忠魂

另一间神庙就是昭应祠,它是海南人的“海神”,祠内供奉108忠魂,其实都是海南人的先贤。

据传,清朝咸丰年间,有一次海南岛109人从文昌铺前港共乘一船到马来亚半岛谋生,途中风浪覆舟,除一名厨工成功逃脱外,其余先贤被人误以为是海盗而将他们杀害。

后来108兄弟变成了“海神”,扶弱救危,显圣海上,后被封为昭应英烈108忠魂。

父亲辟钓鱼台已17年

谢东源(39岁,海狮钓鱼台东主):“我父亲从1996年就开辟钓鱼台,至今已有17年。钓鱼发烧友是来自全马各州,村民反而比较少,很多时候是大公司和大集团组成大型的团队到来钓鱼。发烧友主要是马来人,占了60%,其余30%是华人。这个钓鱼台也是海南村唯一的钓鱼场,总共有7个鱼塘,占地总面积约十余英亩,有些鱼塘是每天24小时开放。我直接从全马各州收购大尾的海水鱼,鱼种包括红脚定(赤皂,Kaci)、龙虎斑(Kerapu Naga Harimau)、红鱼(Merah)、龙趸(Kerapu Naga)、石斑(Kerapu)、石甲(Siakap)、台湾舞(Senangih),将大鱼倒进鱼场,鱼苗则较少。”

每周会来钓一次鱼

卢伟强(34岁,钓鱼发烧友,从事脚车批发生意):“我每周会来钓一次鱼,这个钓鱼场已经营十余年。有时钓一天都没有收获,有时5个小时内钓过9条鱼,有时甚至连续钓8个小时。我钓过最大尾的鱼是石斑,大约有5公斤重,主要是钓回家煮来吃,也有人钓来卖,收获好的话,可以将鱼卖回给鱼场,而餐馆就会来向鱼场收购鱼,不仅过一过钓鱼瘾,还可赚钱。”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