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0/12/2017
安焕然‧乡音源自何方
作者: lostliew

最近,大家很流行谈“乡 音”。这不是坏事。方言 确实是一种“文化资产”。但所谓的 “乡音”源自何方?不能因为现在有 人提倡乡音文化,你也不假思索人云 亦云。自以为是维护“传统”,却又 不知你的“传统”的内涵和源流为何 物。这样的“传承文化”,就有点 “虚胖”了。

就以我的祖籍海南来说吧!在马来西亚,你 说你是“海南人”,会讲“海南话”,其实就像 大马“福建人”或讲“福建话”的情况类似。所 谓的“福建话”其实是“闽南话”(那福州人讲 的“福州话”是什么话?)

过去海南共分16县,但早年下南洋的“海南 人”,乃以文昌、琼山、乐会、琼东四县为多。亦即主要来自海南岛东北和东部,今海口市(包 括琼山)及文昌、琼海地区。而所谓的“海南 话”,虽是海南岛上的一种主要语言,但它主要 也是通行于海南岛东北部和东部。这区域也就是 早年下南洋的“海南人”的主要“输出地”。

没错。唐宋以来,“自古无战场”的海南岛是汉人移殖的新乐土,尤其是闽潮“福佬系” 移民的扬帆渡航而来,成了汉族诸姓来海南岛的“入琼始祖” 。也因而“海南话”和潮汕话、 闽南话甚至与闽北话是“亲属关系”,同源而 异流。例如海南话把老鼠称“猫鼠”、香蕉称弓蕉、“吃”为“食”、“闻”叫“鼻”、“怕” 是“惊”、“自己”是“家己”,语音用词都与闽南话相近。但也诚如云惟利《方言人文丛考》 所指出的,可能是受到海南黎族语言的影响, 今天的所谓“海南话”也有不同于“福建话”的地方,例如分、兵、变、茶、灯、滴等的读音, “海南话”是以黎音的b和d来替代闽南语的p和t。云惟利指说,黎人汉化(实是闽化)时,所 说的闽语,自然会带黎语,这便是后来的海南话 了。

事实上,海南岛内之族群相当复杂。历代 移入的因缘,除了汉族,还有黎族、苗族和回族 等。有些甚至比汉人更早移入岛内。这也构塑了 海南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就岛内的民间信仰而言,例如海南人普遍崇奉的洗太夫人,就史实而言,她是高凉(今广东高州)太守冯宝之妻, 是魏晋南北朝至隋初岭南备受推崇的“俚族”首领,巾帼之英雄。从梁大同初年至唐朝天宝年 间约二百年,冯冼家族及其子孙为海南实际统治 者。即使是宋代,海南岛的汉人也多是“与黎蜑 杂居”、“与黎僚错杂”。汉黎长期杂居,其语 言文化必然相互吸收和影响。

海南岛虽多汉人,但亦诚如民国时期的陈植《海南岛新志》所指出的,即使是海南岛内的汉族语言,亦是极为复杂,至少又可分琼州语、儋州语、临高语、客语、艇家语、海边语等六种。据说临高话属于壮侗族壮傣语支。临高人祖先是 从广东和广西渡海来海南岛,时间上稍晚于黎族 先民,但也是早于汉族之移民。

刘剑三〈海南话中的方言外来词〉指说, 我们现在的“海南话”里有一字:“玩弄”的 “玩”,海南话念nam(第三声)。这字的读音 找不到其古代汉语的来源。然而黎语中,却也念 成nam,临高话、澄迈话也同样发音,另,壮语 有些方言也有类似发音。所以nam很有可能借自 黎语,也可能通过临高话的中介而借自壮语。所以,当我们在谈海南文化及其语言、民俗 时,是不应摒弃海南岛内的黎、苗,甚至是回族 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元素的。

另外,若就海洋文化的因缘,从中国南方古越族的族源“寻亲”,海南先民(如黎族、苗族)有着浓厚的“马来素质”,彼此间有着环流与血缘上的双向互融。其中,今海南话还有一个 比较特别的词,亦即把棉花称作kabuani。这应是 马来话kapas或印度梵语karpasa,再结合汉语语素 “棉”而产生的海南语汇,亦即古代文献所提及 的“古贝”或“吉贝”。

讲至此,你说,我们的海南“乡音”,是不 是更为多元丰富而精彩。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