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30/03/2018
儿童乐园(一):游乐场——玩乐好时光
作者: yslee

游乐场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堂。

提到“游乐场”,脑海中浮现的是红、黄、蓝、绿、橙各种颜色的秋千、滑梯、跷跷板、弹簧摇椅。

尤其到了傍晚时分,小朋友在游乐场玩闹,不只有玩笑声,还有弹簧摇椅摆动的声音,双脚踩踏滑梯发出厚实的碰碰声,秋千摆荡时滑轮不够润滑而发出的咿咿哦哦声。游乐场是一幅色彩交织欢笑的动态景物。

你心中的游乐场,又是什么风景?

接到“游乐场”这个题目,顺便翻一翻小时候在游乐场的一些回忆。

记得妈妈和阿姨有次特地带我们表兄弟姐妹去游乐场,是一个要乘车有点久,离家有点远的地方。那里有很多秋千,我们4个小朋友一人一架,不必抢。搬家以后,家门口就有一座游乐场,有水泥砌成的滑梯,木制的吊桥和秋千。似乎是因为时间久了,吊桥的木条都松脱,秋千也断了,游乐场被拆掉,装置上新的塑料游乐设施。然后我长大了,再也没去家门口的游乐场玩了。

你最喜欢玩什么游乐设施?我喜欢荡秋千,甚至到现在,有机会到游乐场也会坐上秋千荡一荡。(当然也因为不再好意思玩滑梯、跷跷板或弹簧摇椅,也不再有力气荡过一整排Monkey Bars爬杆,还是别丢人现眼。)与不同年龄层的受访者提起“游乐场”3个字,才发现大家对游乐场的定义都不同。与我同辈的觉得现在的塑料游乐设施不好玩,不能接受现在的跷跷板无法着地,只能依靠中心两侧的弹簧上下弹一弹。

很多新时代父母喜欢带孩子光顾购物中心里的室内游乐场(Indoor Playground),小孩玩小孩的,大人逛大人的,都有冷气吹。也有人听到游乐场就想到云顶乐园,而现在他的孩子喜欢去有过山车和水上乐园的主题乐园(Theme Park)。

最特别的是和地方历史文化工作者谈起游乐场,他们的第一反应是结合戏院、餐厅、游乐市集(Funfair)的娱乐场(Amusement Park),是红男绿女休闲拍拖的地方。想想也是,和父母谈起他们小时候的玩乐,都是弹珠、跳飞机、丢石子这些童玩,那个年代才没有一个小朋友专门玩乐的场所。

如此整理一下不同时代的人对游乐场的印象,不知不觉描绘出游乐场的发展史。

独立公园的设计图,左上角是儿童游乐场所在。(赖启健资料)
独立公园的儿童游乐场中央有一座假山,吸引小朋友攀爬。(图:星洲日报)
谷歌地图鸟瞰图可见独立公园的遗址正在兴建吉隆坡118大楼。(截图自谷歌地图)

大马游乐场怎样诞生?

根据英国一家校园游乐设施公司的资料,游乐场最初源自德国的一所学校,目的是教导孩童正确的玩乐方式。第一个公共游乐场则是于1859年,在英国曼彻斯特的公园诞生。

在马来西亚,游乐场也随社会和都市生态改变慢慢演变。UCSI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张集强简述,1950年代至70年代流行的娱乐场(AmusementPark)是成人的娱乐空间,有戏院、小吃摊、游乐市集,有时小朋友会跟着大人去看电影。

早期的人口集中在市中心,楼下是商店,楼上是住宅。到了19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国开始采用英国的田园城市规划(Garden City Planning),把商业、住宅、农业、工业等机能土地划分,再用大小不同道路系统串联起来。通常,城市的中心都是公共设施,如市议会、学校、公园,住宅区都在外围。这种依照田园城市规划出来新兴住宅区被称作“Garden”(花园),也就是现在马来文称的Taman。

新兴住宅区内都设有公园,主要是依欧美知识系统延伸出来的规划,目的是形塑社区感。在公园里小孩玩游乐设施,大人在球场打球,住宅区的人都可以在这里交流。加上1980年代随着家电产品发展,家家户户有了家庭娱乐电器,不用出门就能享受娱乐,娱乐场渐渐失去功能,当中有的元素也被打散。戏院、食肆、撞球场、电子游戏中心各自营业,或并入购物商场。

话说回来,在还没有到处都有儿童游乐场的年代,小朋友都到哪里玩乐?

“在这之前,只有几个大城市有儿童公园或青年公园。五六十年代,吉隆坡的独立公园(Merdeka Park)是一种大都会公园的概念,父母趁周末特地带孩子去玩,甚至一年只去一次。”

独立公园的遗址是正在兴建的吉隆坡118大楼,就在默迪卡体育场、国家体育场和精武体育馆旁,当地人多称这座公园为Tunku Park。其实在国父东姑阿都拉曼规划公园时,也有很多人献议以他的名字命名,东姑都一一回绝。

“因为默迪卡体育场本来是用来宣示独立的,而且运动场上人人平等,和国家精神一样是重要指标。后来又建了国家体育馆,可是真正使用到这些设施的人都是运动员,所以东姑决定在旁边的空地建一座人民的公园,对全民开放,象征人民做主。”

张集强说,独立公园是当时很多青少年流连的场所,中央有一个长得像冬菇的亭子,用体育馆剩下的建材打造而成。公园旁边有一个角落是儿童游乐场,有热带的高脚屋让小朋友爬上爬下,其实从现在的眼光看来这样的设计很危险。儿童游乐场中还有一座假山造景,是新加坡虎豹别墅的造景师设计的。

除了吉隆坡,怡保的DR公园(Dr.Seenivasagam Park)也是历史悠久的公园,特点是有个儿童脚车专用区,有上坡、下坡车道,还有迷你油站,让小朋友模仿汽车添油。

儿童游乐场位于独立公园一隅,有攀爬铁架、假山、又高又长的滑梯。(图:星洲日报)
旧时独立公园就在默迪卡体育场、国家体育场和精武体育馆旁。(图:星洲日报)

罐头式游乐场缺少空间体验

现在的社区规划,规定每一个城镇发展都需保留约10%的土地作为休闲用途,也有很多公园都附设儿童游乐场。但处处都是塑料滑梯、跷跷板、秋千,游乐场变成罐头商品,到哪儿都是一样的设计。

张集强认为,从前的公园或儿童游乐场,是本着善意去规划设计。制度化后,游乐场变成按照规定而做的产物,不再根据社区的需求,设计也变得无趣。

“现在的游乐场只是吸引小朋友去玩,而不是按照基地环境设计出来。

小朋友只会专注玩游乐设施,不会观察周围的事情,少了新的空间体验。”他认为,游乐场应该是小朋友的幻想空间,让他们认识树木、泥土、草地,爬到游乐设施上远望,享受不一样的视野。

他举例,香港的一口设计工作室在跑马地公园设计的“听.亭”声音座椅,每张座椅都是一个声镜,可以透过声音共振和其他位置的朋友聊天。更特别的是,“听.亭”采用参与式设计,透过和当地居民互动,收集他们的意见来着手设计。

“马来西亚的公园少了一个设计阶段。”张集强感叹。少了设计费用成本,直接找供应商购置游乐设施,结果是到处看到一模一样的游乐设施。

针对不同社区特色设计不同设施,“听.亭”的设计宗旨是停坐挨讲听。(图:星洲日报)
“听.亭”采用参与式设计,向当地居民讨论喜好的颜色,再纳入设计中。(图:星洲日报)
张集强:现在的游乐场只是吸引小朋友去玩,而不是按照基地环境设计出来。(图:星洲日报)

相关文章:
儿童乐园(一):游乐场玩乐好时光

儿童乐园(二):游乐场带孩子玩什么?

儿童乐园(三):游乐场危机藏在哪里?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