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2/09/2018
清宫剧解密:剧中冷知识.打破你的幻想
作者: kychia

继无线电视台的《金枝欲孽》开创宫斗剧先河后,《甄嬛传》、《延禧攻略》、《如懿传》等清宫剧热潮轮番席卷东南亚,乾隆皇帝、富察皇后、那拉皇后和令妃先后以不同的人物设定出现在观众面前,占据脸书等社交网站的页面。

尽管《延禧攻略》和《如懿传》分别声称还原或最大程度的贴近历史,但电视剧终究只是电视剧,从服饰、发型到清宫礼仪、规矩,乃至于真实的人物故事仍有很大的距离。这电视剧和历史的距离,到底有多大呢?

宫 女 和 太 监 篇:太 监“对 食”宫 女 都 能 做 什 么?

1.《延禧攻略》里,魏璎珞遇到掌管绣房的张嬷嬷,这意味着宫女升级之后就成能嬷嬷了?

首先,要强调的是宫女和嬷嬷的基本功能是完全不同的。其实嬷嬷就是奶妈,是内务府旗下人,基本只有皇子、公主才能分配到嬷嬷,而且当他们长大后,嬷嬷可以选择返家或留在宫里。

返家的嬷嬷,她们的丈夫和儿子将获赐职务,甚至可以世袭爵位;留在宫里的嬷嬷,也不会分派她们做其他工作,直接退休颐养天年,所以嬷嬷在宫里的地位很高。

再来,宫中并没绣房之类的作坊,刺绣、制衣由内务府造办处承办,是苏州、杭州、江宁等江南织造处工作范畴,此外,北京也有绣工,而且大多数的绣工是男性。

2.清宫剧里经常提到,会将犯错宫女罚入辛者库干最苦的活,“辛者库”到底是什么地方?

实际上“辛者库”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个群体,是包衣管领下食口粮人,是八旗当中身份最低微的。

令妃魏佳氏是内务府管领下人,她父亲清泰便是管理一个管领的官员,很多宫女都出身自辛者库,所以根本没有必要把她们罚入辛者库。除了宫女,宫中的马夫、苏拉、厨师也是出自辛者库,世世代代住在皇城之内,紫禁城之外,白天进宫当差,每个月还有少量的粮饷和补贴。

“辛者库”在许多清宫剧里被定义为一个惩罚宫女做苦活脏活的地方,但实际上是一个群体而非地方。

3.清宫剧里只见后妃动不动就责打宫女或打死宫女,难道宫女的命这么不值钱?

虽然本宫的宫女犯错,后妃可拉出去责打,但若打死宫女便是一桩大罪,乾隆晚年的宠妃惇妃就因此被降等,另外,不管后妃的位分有多高,也不能处罚别宫的宫女。

清宫选宫女为一年一次,均是内务府三旗的女孩,只要是内务府旗人就有当宫女的义务,一般平均虚岁11至12岁就会入宫。

宫女人数最多的时候仅一百多人,只要品貌和智商过关,就会被直接分派到各宫干活,并不会出现如魏璎珞等宫女需要住在集体宿舍的情况。

在宫里,并非人人都会分到宫女,皇帝身边就没有宫女伺候,只有后宫主位的宫殿如太后和皇后(各12名宫女)、贵妃(8名)、妃(8名)、嫔(6名)、贵人(4名)、常在(3名),其他地方均不使用宫女。

她们的主要工作是针织、浆洗和提东西,洒扫等粗活则是太监的工作范围,眼观鼻鼻观心是最基本的工作态度,魏璎珞、明玉等动不动向着皇上、皇后吹鼻子瞪眼睛的姿态,也许是编剧对于清朝封建皇权有所误解。

她们在服役10年左右,年届22至25岁出宫,有的若与后妃感情较深可多服役1至2年,年长的宫女如《金枝欲孽》的安茜,便会被称作“姑姑”,在出宫前负责简单培训新来的宫女。

等到了期限,内务府大臣会向皇帝奏报已届出宫年龄的宫女名单,然后再查看八旗中有无条件匹配的子弟,再由皇上批示指婚。若有不愿出宫者,亦会安排她们每年领取内务府的份例银子,在宫中神武门内东侧的东长房“养老”,不用再干活。

4.太监能随意与皇帝或后妃聊天话家常?

清宫对太监的管束非常严格,太监不能主动跟皇帝聊天,只能问什么答什么,多说一句便是罪,洒扫期间闲话两句亦会遭罚。若犯事也会连累其他相关的太监。

不仅是皇帝,就连后妃也是不许跟太监说笑谈天,在咸丰朝就有个贵人跟本宫的太监说笑而被降为常在,太监则被打80大板,发往吴甸铡草(即除草)。

太监一般只能在殿外值守,等候主子召唤,有事才进殿回话,像袁春望与继后、魏璎珞在殿里谈笑商量事宜的情况,可变成敌人斗倒她们的把柄。

5.无论是《如懿传》、《甄嬛传》还是《金枝欲孽》都有太监与宫女对食的情节,可是太监和宫女能结拜,甚至是对食吗?

在康熙四十四年,康熙皇帝就严禁宫女和太监认亲,一旦被发现将遭重罚。

至于“对食”,确实有极少数的例子,但绝非是宫中常事,因为满人认为这是明朝后宫淫乱的主因,所以在入关后便严加禁止,就从康熙朝开始规定宫女出宫年龄,雍正朝缩短服役年限,还按照宫女家庭背景指婚。

皇 帝 与 后 妃 篇:皇 帝 的 女 人 一 定 是 倾 国 倾 城 的 绝 代 佳 人 ?

6.随着电视剧的热播,观众们纷纷中“剧毒”模仿剧中妃子自称“本宫”,但在真正的清宫里,嫔妃们真的是自称“本宫”吗?

清代的皇公贵族会自称“本王”和“本爵”,但后妃的自称在一般情况下是“我”,在皇帝面前是自称“奴才”,是不是很惊喜?是不是很意外?

如此现代化的自称是不是让看了多年清宫剧的你感到很幻灭,毫无“宫廷感”呢?真相便是如此残酷。

宫女在称呼嫔妃时,应是连同位分和“主子”或“娘娘”一起称呼,比如“皇后主子”、“娴妃主子”,而非《如懿传》里的“主儿”。

7.《甄嬛传》和《延禧攻略》里,开场的画面就是秀女入宫选秀,总有那么一两个秀女形容嚣张为难宫女,秀女们真的会如此跋扈?

清朝的选秀制度为3年一次,不仅是为皇帝选妃,部分秀女还有可能被指配给亲王、皇子等皇公贵族,但凡年满13至17岁的满洲八旗女子都需先经过选秀后,被撂牌子才能安排婚配。

秀女在正式选秀的前一晚由八旗官员组织,再送入紫禁城内,在经过一夜的等待自是又冷又怕,是不敢随意与宫里的人起冲突的。

选秀时,每旗会按年龄排序,3至5人一组,无需请安行礼、不能随便说话,直接站过来,让皇帝看清便可。所谓“留/撂牌子”的牌子,上面会写着秀女的家庭背景,比如某旗某佐领下谁的女儿谁谁谁。

魏璎珞在剧中表示从小被父亲苛待,甚至将她丢入河里,实际上是有违旗人的风俗,因为所有的八旗女子在皇帝撂牌子前,严格来说都是皇帝的女人。

虽说后妃得宠与否,跟家人仕途无太大关系,升迁全靠自身的本事,就如孝贤皇后的亲弟弟傅恒因姐姐的缘故得乾隆额外施恩,但他与儿子福康安立下军功并死在军中才得重用,但若女儿获立后封妃却是自身家庭飞升的台阶。

比如令妃和嘉庆的孝淑睿皇后都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让家人从包衣进阶到大世家的典型,所以旗人对女儿尤为宠爱,进而形成生活习惯。

8.华妃随意赏了夏常在“一丈红”,打得夏冬春半身不遂;高贵妃命人当众掌怡嫔的嘴,导致她羞愤自尽。宠妃们真的有权随意责罚位分较低的嫔妃?

清宫是用制度管人,并非用人管人,位分再高的后妃只有参劾权,没有处决权。因此就算是有诬陷的事情发生、有真凭实据,后宫地位最崇高的太后和皇后也不能直接命人把其他嫔妃的宫女直接拉出去打,必须交给内务府慎刑司查问、跟后宫主位核实,然后由内务府的几位王爷和大臣商定处罚方式,最后呈交皇帝亲自批奏才能落实处罚。处罚一般是禁足、降等,毕竟嫔妃是有品级的,后宫主位不能打,更不能当众打,勿论直接被其他妃子处死了。

华妃的“一丈红”成了经典金句,可是即便是宠妃也无权责打其他嫔妃或别宫的宫女。

9.皇上所到之处,需要有人充当报幕的“司仪”高喊“皇上驾到”?

其实在清朝宫廷内没有“报幕”的习惯,皇上出场并不需要司仪。皇帝要到哪儿,自然有太监前去通知,皇后要在殿外跪迎跪接,嫔妃则是在宫外跪迎跪接。

至于现代电视剧里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谬误?

这是因为当年戏台上为了交代人物而形成的表演方式,后来被电视剧继承下来。

10.需用“乌拉那拉XX”、“钮祜禄XX”等连着满人的老姓和名字一起称呼某个人?

在清代,满人均有称人不举姓的习惯,比如:和珅、鳌拜,而不会称他们作“钮祜禄和珅”或“瓜尔佳鳌拜”。另外,根据《八旗满洲氏族族谱》显示,所谓的辉发那拉、叶赫那拉、乌拉那拉,“那拉”前面的两个字是地方名,比如辉发那拉就是辉发地方的那拉氏。

《金枝欲孽》初登场的安茜就是一名“姑姑”。

11.《金枝欲孽》和《甄嬛传》里有妃子和太医相恋,为保恋人谎报孕期;《延禧攻略》里有高贵妃带太医给愉贵人强制性“看诊”,嫔妃得什么病真是一个太医说了算?

后宫的嫔妃染病后,一般是由3名以上的太医一起会诊,并不是一个太医能说了算的。

且在看病时,嫔妃往往也只露出一只胳膊,连长相都看不见。在这样的情况下别说给皇帝戴绿帽子,就是眉目传情也难上加难。

12.《延禧攻略》里先有怡嫔上吊,后有富察皇后跳楼,可是在皇宫内院自杀是被允许的吗?

在宫里自杀是大罪,乾隆初年编定的《钦定现行宫中则例》就明文规定,宫女使用什么方式自杀,就会有相应的惩处,即便是受了天大冤屈,一旦自杀便会连累全家。

在嘉庆朝,有一个宫女自尽身亡,其家人就被发配边疆做苦差,即便内务府大臣提出宫女的父亲年事已高,嘉庆皇帝仍维持原判。

尽管没有说明后妃自杀会如何处置,但是这种可能惊动圣驾的凶死是非常忌讳的。

清朝历史上确实有一位皇后自杀,就是同治皇帝的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不过她是绝食自尽殉夫,相对而言“绝食”的方式是合法手段。

在清代,明文规定宫女自杀是大罪,家人会被流放边疆。虽然没有说明后妃自杀如何处置,不过但凡惊驾的死法还是很忌讳的。

13.傅恒和娴妃的母亲能随意出入皇宫内院探亲?

后妃晚上能随意在宫内走动,甚至可以让尔淳深夜与义父共商大事?

先不说傅恒的主要职责是守卫紫禁城中的通道各门,不能出入后妃寝宫,连娴妃的母亲也不能说入宫就入宫。

尽管紫禁城占地面积广,可是在清朝光是太监就逾3000人,守夜的人很多,各门每晚有门禁,也有人值守,而且每道门皆上锁,钥匙还得上交给专员保管。

若后妃或宫女、太监在晚上闲来无事想去溜达,或趁月黑风高杀人、自杀,除非是绝世高手,否则难以避开耳目,空荡荡的紫禁城只存在电视剧里。

14.《延禧攻略》的剧情提到乾隆皇帝并非钮祜禄氏亲生,他让人查“玉牒”也查不出来,“玉牒”是能篡改的书吗?

为了避免重蹈前朝的覆辙,清代建立非常完善繁杂的系统,若要修订《玉牒》需依据宗人府档案、内务府档案、宫中档等等十几类相关档案数年的记录。

宗室的阿哥几时出生、生母是谁、接生的产婆是谁、乾隆如何纳汉妃、让谁操办、给予汉妃家人什么待遇等等均有清楚记录,且还有王府长史、族长之类的第三方人士查验,能让后人一目了然,篡改的难度不言自明。

15.《延禧攻略》富察皇后回忆在乾隆登基前,两人从潜邸宝亲王府第一次入宫的画面,到底宝亲王府在哪里?

潜邸就是皇子在登基前居住的地方,比如雍正的雍亲王府、光绪的醇亲王府,可是偏偏乾隆就没有宝亲王府。

雍正时期开始确立秘密立储制,所以但凡有可能成为储君的皇子,比如乾隆、嘉庆、道光、咸丰,无论几岁都不会分府出宫,一直住在紫禁城内。乾隆在雍正登基后,就住在紫禁城的干西五所,称帝后便升格为重华宫。

16.《延禧攻略》的富察皇后卖内务府的库存捐善堂,继后呼吁后宫捐首饰义卖,皇帝家里的东西能说卖就卖?

乾隆的《钦定宫中先行则例》说明,后妃的东西除了嫁妆,只要是皇上赏赐的,仅有使用权,没有处置权,也没有所有权。

内务府制造的首饰,经常在某位妃子逝世后转赏给其他妃子,即使是册封后妃时所用的金册,亦会化掉循环利用。

再者,内务府经营很多买卖,但内务府的库存是皇帝家里的东西,若大张旗鼓地卖库存会让皇家颜面尽失,清史上只有逊位后的溥仪,为了复辟才如此丢失脸面。

17.满人会将父亲和母亲称作“阿玛”、“额娘”,于是在很多清宫剧里,皇子称呼自己父母时会在前面加个“皇”字,以显示身份不同寻常百姓家,然而这是对的吗?

道光皇帝给惇亲王绵恺的上谕里有一句话:“汗阿玛说的明白”,足见至少在道光朝以前,皇子称呼皇帝父亲的词汇是用“汗”,而非“皇”。

18.《延禧攻略》里令妃幽居延禧宫,下令遣散太监宫女以施展苦肉计,不过,真正清宫里的妃子有这个权力?

上面说过,清宫是以制度管人,尤其是到乾隆朝时,制度更已臻完善。

何谓制度?

以慈禧太后为例,慈禧有一个独立于御膳房以外的小厨房,是她个人专用,每日的吃食也只吃小厨房准备的。

但是,御膳房仍需按制度为她准备食物,太后吃不吃另当别论,御膳房却不能不做,她也不能让他们不做。

再比如,按清宫的份例,常在每个月5只鸡,贵人每月5只鸭,若一个爱吃鸡的常在晋升到贵人,就算她不爱吃鸭,每月还得照给5只鸭,想吃鸡就得另想办法。

总而言之,制度化给的待遇,后妃可以不用,但不可以不要。

19.《延禧攻略》里继后手握百官贪赃枉法的证据,后宫的手能伸那么长?

清代的后妃几乎可以说是与世隔绝,她们的信息来源是宫门抄(即学习报纸)以及宫女太监之间传出来的消息,难以了解到外界的事物。

后妃手边能用的人均是内务府指派的,仅能照顾生活所需,完全无法打听大臣罪证。

20.《延禧攻略》和《如懿传》里的富察皇后出入甚大,历史上的富察皇后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孝贤皇后富察氏是镶黄旗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雍正五年16岁的富察氏通过选秀被指婚于17岁的弘历,并在同年7月完婚。

乾隆与富察皇后鹣鲽情深,恩爱和睦,雍正帝在世时曾赐当时还是皇子的乾隆法号为“长春居士”,乾隆在登基后将皇后所居住的宫殿赐号“长春宫”,对富察氏的情意不言自明。

此外,乾隆还认为因为富察皇后襄助处理后宫事宜,孝顺太后,才能让他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政事。

虽然富察皇后系出名门,却生性节俭,平日素面朝天,也不爱佩戴金银珠宝,仅以通草绒花为饰,一次乾隆向她提及关外旧俗,感叹先祖在创帝业时节俭,不似入关后的八旗子弟那般奢靡。

乾隆随口的一句话,让富察皇后铭记于心,特意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制成小荷包送给乾隆以示不忘本,让乾隆圣心大悦,一直将这个荷包带在身边。

对 乾 隆 的 心 思 通 透 又 体 贴

除了当乾隆的解语花,在乾隆生疥疮需休养百日时,会因担忧宫人不够体贴,搬到他的寝宫外屋无微不至地照料,直至他痊愈为止,这让乾隆深为感动。

乾隆与富察皇后共生育二男二女,两个儿子都曾被乾隆视作继承人,可惜先后夭折,4个孩子中仅有三女固伦和敬公主长大成人。

富察皇后在太子永琏去世后,时隔7年再次怀孕,那年的元宵,乾隆没有按惯例去圆明园看烟火,而是破例留在宫中陪伴富察皇后。后来七阿哥永琮出生,再得嫡子的乾隆满心喜悦,但还没来得及封他为太子就夭折了,也彻底将富察皇后击垮。

为了让富察氏散心,乾隆展开第一次东巡,在出游期间,她的情绪仿佛已好转,和乾隆陪着太后登泰山、祭孔庙,可后来感染的风寒成了她的催命符。

乾隆本想陪着她在济南养病,可她认为众人陪着她留在济南会给当地官员加重负担,于是坚持回京,乾隆只好允准改乘船回京,以减轻路途颠簸。

可他万万没想到富察氏的病情加重,路经德州时猝然病逝,从此乾隆出巡都会绕过济南,只因怕触景伤情。当时乾隆感到非常悲痛,日夜兼程亲自送富察氏的梓宫回京,停灵长春宫,并援引前朝《大明会典》皇后的丧仪,令天下臣民一起服丧,劳师动众把皇后生前乘坐过的青雀舫运回京城,还下令长春宫保持原样,从此不再住人,直到他退位做太上皇才撤掉这道谕令。

孝贤皇后于乾隆十三年逝世,年方36岁,自此被乾隆怀念半个世纪,有史学家笑称乾隆生平写了四万多首诗,大多都是平庸之作,但其中写得最好的一百多首诗都与富察氏有关。

悼 念 亡 妻 孝 贤 皇 后 凭 诗 寄 意

此后四十多年的腊月二十五日和皇后忌辰,乾隆都会亲临凭吊,往往在长春宫一坐就是大半日,凭诗寄意。按惯例,皇后死后将由皇帝下旨谕令大臣拟定几个谥号,再让皇帝择一,但乾隆却无视这道程序,直接发出了一道赐谥大行皇后为“孝贤皇后”的谕旨。

皇后的丧礼亦引发一连串朝廷大地震,两个皇子被认为表现得不够伤心,不但被申斥还被剥夺继承权,许多大臣因为被认为不够尽心、对皇后不够尊重,降职、杀头大有人在,一时之间风声鹤唳。

这一年也成了乾隆政治风格的分水岭。

他毫不避讳地表示大大提拔外戚是因为皇后的缘故,富察家一门14人封爵,皇后哥哥富文为公爵,弟弟傅恒为保和殿学士兼户部尚书,连富察皇后的奶妈一家也被抬籍入旗,是极为罕见。

光绪年间待选的宫女,大概虚岁11岁左右,若说魏璎珞的姐姐入宫前还有个“前男友”,那得几岁谈恋爱?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