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9/07/2014
张立德.寻回理性的声音
作者: admin

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名字:土著权威组织、依布拉欣阿里、马来西亚穆斯林连线、阿都拉再益、郑全行……我们经常在不同的媒体读到他们的谈话,他们的谈话内容总让我们感到义愤填膺,不屑于他们的种族及宗教极端主义思维。

但他们并不在乎他们圈子以外的人用什么眼光看他们。他们甚至可以高举民主旗帜,以言论自由来自我辩护。他们的“直言不讳”、强烈立场,让他们成了国内“不可忽视的声音”。

再看看这个名单:玛丽娜马哈迪、阿兹米、再娜安华、凯林拉斯兰……这几位名家也是经常见诸报端,与第一个名单差别的是,他们是属于中庸派的马来人。他们有的可能也是属于马来主流党派,唯他们的意见相对温和和开明,不仅在开明的马来穆斯林社会有一定的地位,在华社也受到认可。他们一样是大马不可忽视的声音。

在第一个名单中,有两个组织,他们的言行通常还得到其他背景相似的组织的背书,无疑就“壮大”了他们的声势。

他们经常扛起捍卫宗教、民族、王权的名号,让那些无法认同他们的言论和举止的马来人,怯于反对他们。

第二个名单中的开明派,通常是以个人的名义发表言论,他们当中尽管有的是某些组织的领袖或成员,不过他们个人的名声往往盖过组织,个人的“声势”难免有时会给那些激进组织的极端言行压倒,这是我们的既有印象。

开明派不懈与不断占据论述空间的极端组织抗衡,他们要用多元的声音来反映大马的开放与包容,不能让单元化和种族化绑架了多元化。跨族群的合作是目标,以期达致超越种族性的视野。

在目前的一切议题都能与种族和宗教扯上关系的大马社会,中庸派会受到极端宗教和种族主义的组织和政治人物的抨击,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对于开明派和中庸人士,激进组织会给他们冠上民族和宗教叛徒的罪名;至于某些政治人物,他们则是不希望看到有人对他们的言行指指点点。

对于极端的个人和组织的言行,民众的普遍反应是不能予于认同,希望有关当局能够采取必要的行动。同样的,对于政治人物和某些官方单位的出轨和越界言行,民众也一样希望他们能够有自知之明,自我纠正。

一般上多数人对于自己不能认同和感到不满的事情,无论是非政府组织的极端言论,还是政府的无为表现,通常都只是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发发牢骚,或者看到有开明和中庸人士在报章发表符合本身看法的谈话,默默在心里表示认同。

当然,在网络发达的年代,社交媒体普及,面书、推特、微信上的意见纷呈,很多人都对各种事件发表各种看法,表面上让人感觉民众勇于发声,但是很多意见都是在“骂街”,理性的反驳和讨论则属于非常少数,这也是不健康的现象。

这恐怕会出现一种让人担忧的现象。

那些愈发大胆和激进的言论,一再的扩散,特别是当他们发现无人敢遏制他们,或者政府也奈何不了他们;而人们其实心里义愤,但担忧自己会受到对付和攻击,而选择沉默,这就会造成激进的一方增势,有恃无恐,结果是一方越来越嚣张,一方则越来越沉默。一旦有能力领导社会舆论的学者和有识之士也惧于受到某方面的对付,而选择对一些社会的不公和乱象保持沉默,那就更加危险了。

这个国家和社会似乎越来越偏离轨道,那些激进组织天天在挑拨是非,某些被寄予厚望的政治人物似乎也忘了自己的身份和职责。我们不能任由这种情况恶化下去,是时候在适当的时候表达理性看法,给予中庸和温和派支持,“赎回属于我们的马来西亚”。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