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9/03/2009
张作锦.始知名将出书生
作者: admin

最近出版的第416期《天下杂志》,以9页的篇幅专题讨论当前台湾的报业问题。专栏的题目是:“商人办报,他们怎么‘卖’新闻?”

文章指出:“面对不景气的经营危机,台湾的媒体集团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主角从‘文人’变成‘商人’,新闻从追求‘真相’变成追求‘利润’。当新闻为广告服务,一切只向‘钱’看,媒体又要怎么‘卖’新闻?”

身为一名过去曾长期服务于报纸的人,我不认为“文人”与“商人”是对立的,“真相”与“利润”是不相容的。在当前的报业困局里,“文人”与“商人”共同携手奋斗,甚至因时制宜,“商人”担当较重要的角色,毋宁是大势所趋。

中国早期报业萌芽于清末外侮日亟之时。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知识份子投身报纸,直摅血性为文章,希望唤醒民众,重振国魂,文人办报的本性与传统于焉形成。王韬、梁启超、章太炎固如此,后来的张季鸾、胡适、陈独秀也是一样。

文人向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社会责任感强烈,他们办报,不畏强梁,不阿群众。但这些人较关注文章的掷地有声,不太在意报刊一份卖多少钱,是赚是赔。所以当年的报纸多半财务结构不佳,因而无力发展,不能普及全国,影响有其局限。

纵观先进国家报业,无论是美国、英国,还是日本,都随着“国强民富”而进入企业化经营。在这些地区,最好的报纸也往往是发行量最多和影响力最大的报纸。

中国报业的现代化始于中央政府迁台之后。虽仍上承文人办报的余绪,但已接受市场规律,有机会步上企业化的正途。但这十几年来,由于政治冲击,网络崛起,以及当今世界经济不景气,台湾报业正在挣扎求存,力图紧缩成本、提高效率,这就有了《天下杂志》所谓“主角从‘文人’变成‘商人’”的顾虑。

报纸进入市场,接受读者取舍,它当然是商品;但它又有形而上的使命,所以不是一般商品,而是“文化商品”。因为有“文化”性,它要负起完全的社会伦理责任,遵守公认的报业规范;因为具“商品”性,就必须容许它的经营理念,在正常的商业管道中运行与实践。

准此以观,“商人”不应该取代“文人”,新闻也不应该当广告来卖。不知这种情形是否已真的“泛滥成灾”了?《天下杂志》忧虑“新闻从追求‘真相’变成追求‘利润’”,若果真如此,报纸终将会失去读者的信任;一旦受读者唾弃,还有什么“利润”可追求呢?

至于那些以膻色腥诲淫诲盗的,以狗仔队坏人名节的,非寻常人也,不可将他们攀比“商人”,因为那是对真正商人的不敬。

今后报纸必然是“文人”主内,“商人”主外,以“文人”的情怀使它精神饱满,以“商人”的手法使它走得更远更快。

实际上,“文人”和“商人”的二分法已经落伍。大前研一曾说,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人只具备一项专长,作“I型”的人,仅有Intelligent(聪明才智)是不够的;要发展第二专长,成为“π型”的人,才是一个求新、求知、求变的人,也才能加倍发挥人生的价值。所以有人认为,今后的报业经营者应是“文人”与“商人”的综合体,二者浑然融于一身。

刘禹锡有诗云,“从此世人开耳目,始知名将出书生”,大概就是赞叹这样的人物。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