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3/08/2013
刘镇东.上一个乐观的年代
作者: admin

505大选激起千层浪,与好些20岁上下的各族朋友、突然对政治醒觉的朋友交流。他们在对政治感到兴奋之际,当然也免不了对马来西亚的前途的忧虑。我问自己,马来西亚上一次对未来充满信心、乐观的年代是什么时候?

上周读了瑞曼拉昔(Rehman Rashid)1993出版、2006年“最后一次再版”的A Malaysian Journey(《马来西亚之路》),掩卷一阵莫名的失落。

集游记、半自传及我国政治史一身,作者以优雅、国内罕见的英文,写他自国外周游工作4年后于1992年回国寻梦,从泰国坐火车到巴东勿刹下车谈起,一路走遍全国。

1992年的马来西亚当然并不完美。但是,那是一个有很多从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不满国内政治环境或经济状况而离开离散各国的游子,愿意回国闯荡的年代。那是一个不需要成立人才机构都会有很多人想回国工作的年代。

1970年代新经济政策执行以后,马来青年大量到城市就业和升学。1990年代以后,这些青年成了壮年,有些人有了成就与财富。那是巫统金钱政治横行的时代,朋党也很多,但也是越来越多马来人不必靠政府,并且敢于想像比较民主、开放和自由的年代。

安华在1991年当上财政部长,1993年挟着宏远队、新马来人等旗号赢取巫统署理主席,代表着许多对未来的期待。

1998年的9月2日,安华被革职。还记得同年在槟城举行的国庆日庆典上,马哈迪与安华一个盼左一个望右的零交流场面;也还记得9月1日下午联邦政府宣布执行货币管制,9月2日早上定马币在3.80令吉换一美元,傍晚的电视简单地宣布安华已被革职。然后蔓延开来的烈火莫熄运动…迄今竟也15年了。

马哈迪在2002年6月22日宣布退休,2003年10月31日正式下台,一转眼竟也是10年前的事情。马哈迪一辈子,斗倒了东姑阿都拉曼、胡申翁和阿都拉,除了敦拉萨早逝以及他自己,其他的首相都载在他的手上。

7月,马哈迪以泛太平洋合约为藉口,算是第一次正式攻击纳吉政府。历史,在马哈迪的老人政治里,是一部演不完的残片,周而复始。

瑞曼的《马来西亚之路》,在2006年的所谓“最后再版”时,有着那么一篇沉重的再版序,作者诉说着其著作于1993年大卖以后的迷失、瓢泼、离散和精神上的坠落。

马来西亚这20年来走的路,多少像瑞曼个人的路,在充满乐观的年代坠下以后,一直还在迷失。尽管如此,迷雾中还是有人对未来抱持期待,为下一个昂首挺胸的年代努力开拓进取的环境。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