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8/11/2015
何俐萍.用实力夺回话语权
作者: admin

统考文凭被排拒在自家大门外,一直是华社心中最大的梗。过去至今,只能被动式的等待。等待领袖突然开悟,等待时局赋予的新契机,等待政治气候转变,期望庄稼收割有期。

当政治领袖用一种冷态度看待独中教育,硬把问题的症结归咎于课程纲要不符合国情,却用全然不同的热情心态,美其名站在促进两国教育交流的制高点上,主动去接纳和承认国外的教育文凭,我们是只能声声唉叹,还是应该化悲愤为力量,主动出击?

当华社为独中学生人数在过去12年平均取得成长,而且今年是首度突破8万人,华社在欣慰华文教育在大马遍地开花,是东南亚国家中华文教育体系保留最完整的国家,我们该是继续自满自足,沉醉在自我感觉的良好状态,还是应该往深一层思考和探究,该如何加强和提升教师和学生素质,从建构到逐步奠定软实力,有朝一日做到促使政府主动向全国60+1所独中伸出示好的友谊之手,而不是苦苦叩门?

独中发展的前景看似光明无限,情势大好,但从独中校长交流会上与会校长各自发表的看法中,我们也看到独中教育的发展也存在种种的隐忧。教学课程的急需变革和欠缺灵活度、师资素质有待提升、薪酬和福利等不尽如人意、技职教育不再是独中的发展优势而是走向萎缩的道路,除了这些陈年的问题,面对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在全马各地涌设而带来的生存威胁,独中的竞争优势和条件又在哪?

也当政府准备明年在全国300所学校推行双语教学,独中在巩固现有的优势,深化独中推崇的德智体群美的六育教育的同时,也必须思考和部署在变革求进步的路上,如何做到不典当独中教育的特质,而又能做到循序渐进落实改革,务实达致与时并进的目标。

在强化英文学习的道路上,全国60+1独中显然就走向理念不同的道路,有部份独中坚持维护完整的母语教学,却也有部份的独中因为贯彻英语教数理的政策,或是自行编订融汇国中和独中元素的课本而被贴上“变质”的负面标签。既不同路也不同调是独中最大的困扰,是独中在寻求变革的道路必须先清除的一大障碍。而董总作为肩挑领导全国独中重责的团体,在独中走在殷切需要变革的十字路口上,必须敏锐察觉周遭环境的变化及对全方位人才的渴求,进而拟定有全瞻性及有系统性的教育发展大方向。

如何做到求同存异,融合并整顿全国独中的优劣势,再归划一套符合当下社会所需,又能应对未来竞争需求的教育模式,才是翻转独中未来际遇的最大推动力。

日前听闻在砂州一所独中近年学生人数有明显增长的趋势,好奇探问之下得知,用心良苦的董事部为了壮大学校,除了开出小六优秀生豁免初中三年学费的诱人条件,还每月提供学生数十令吉的零用钱,而高中毕业生还可在董事部创设的千万令吉基金下获保送出国升学。我除了感慨独中办学的不易,也不禁在想除了追求最大的量化,在质的层面上独中必然还有无限的拓展空间。

统考文凭会不会有朝一日获得大马政府的承认?虽然无需太悲观,但也未必是乐观的。即使董总领导人已与教长会面,形容这是破冰,或许还是期望太高,毕竟统考的问题已公认是政治的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

唯有不断为统考文凭打造和提升其价值,靠实力说话,说不定有一天情势逆转为政府主动释出善意而不再是华社让步配合,那才是大众所悦见的局面。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