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2/12/2015
陈勉壮.我的“不完美”生活
作者: admin

完美主义者遇上不完美,是很要命的事。我追求完美,尤其写起文章来,简直是自虐:写完,自己一读再读仍会看出破绽,一改再改还是不满意。好不容易哄骗自己“其实写得还不错啦”,交稿后不久又有悔意,恨不得重改。就算刊登了,若发现瑕疵,还会对读者感到愧疚。

感到愧疚,那是因为自觉不专业。就好比煎蛋师父(如果厨师界真有这种专职的话),一不小心让食客吃到蛋壳,那不是应该引咎辞职吗?也许言重了,但我曾经是这么想啦。

可是,生活是不完美的。以前念大学,读书总爱挑错字、医语病——眼里似乎容不下文字的缺陷。后来误闯报馆,当上小小助编,几年来才渐悟:错字语病就像恐怖分子,难以彻底铲除。

编辑部不止负责校对,还要提纲挈领地打出醒目的题,同时也要设计版面。每天与时间赛跑赶出版,更要挑战空间,即在有限的版面上,以理性过滤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新闻稿,厘清彼此亲属关系后,再好好安顿它们;谁是左邻谁是右舍,都不容马虎,否则沦为大杂烩。此外,还要在排版上以感性挥洒出力与美,让视觉有无声的韵律感,增添新闻可读性。

没错,排版功夫若到家,确实可以把新闻“煎”成美味的鸡蛋。不过我最初志向不在当个“煎蛋师”,而是立志成为伟大的校对员,负责为吃进读者眼里的文字挑走蛋壳,也就心满意足了。奈何,现实中我力有未逮,往往辜负过去的自己,错字语病总是没能在短时间内剔除殆尽;那些惹人厌的瑕疵,像藏在乌发里的纤细白发,旁人看得刺眼,自己却浑然不觉。最终仍得交由我那些传统理发师似的主任们拔掉错字、修剪病句,才算近乎圆满。

欲要享受片刻完美,只能等到下班后了。回到租房,一看到房内地上、橱柜、桌面的书堆乱叠如山,再想像自己坐拥书城的文艺风景,就感到富足。坐在书桌前,眼前的新书旧册顺势流淌形成高高低低的“天际线”,就算不抽出任何一本来读,只是细品书脊上的书名,也够疗愈的了。

然而还是嗅到不完美的气味:梁实秋编的旧版《徐志摩全集》,我缺了第一、二、四辑。算了,别过头去欣赏橱柜上的玩意儿:旅台买回来的两个小葫芦、古玩摊上得来的峇峇娘惹手制镀银小盒、前同事送的乌亮小象泥雕……咦,怎么那个仿古剔红漆盒下,压着一张随风飘荡的电费单?这才让我从幻梦中醒来:别忘了缴电费。称心的橱柜摆设,原本不应有尘世俗物混杂其中,然而现实的不完美,总是鲁莽地撞进我苦心经营的文艺氛围。

好好学习与不完美相处吧,也许这样才能让自己好过些。不过,一年365天,总有完美的日子吧?对我来说,春节最完美——不用上班,亲友团聚,连日吃喝玩乐。但我觉得在这段美好时光里,仍值得学习与不完美相处。

几年前,我曾要求朋友的朋友写一幅春联,那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知道典故的人,会莞尔一笑;不知者会说不吉祥,因为当中有“福无双至”与“祸不单行”这几个碍眼的字。故事原本是这样的:王羲之贴在门口的墨宝常被夜盗,防不胜防。有天他突发奇想,先写下不详的八字贴在门外,吓退雅贼;隔日清早才补写“今日至”及“昨夜行”,意思终于化凶为吉。

有别于庸俗的春联尽说好话,王羲之仿佛看透人世间的悲喜,认清人生中福祸相倚,毫无忌讳地将“残酷”嵌入春联,宁愿让喜从悲来,也不抹杀“苦”的存在。“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虽然是夸张的修辞,却像电费单那样唤醒我——生活就是不完美。然而,身处不完美的人间,何尝妨碍我追求完美?文章再难,也要写好;错字再多,终须要改;世间再怎么恶俗,伪文青生活还是要快活地过。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