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9/01/2016
吴岫颖.快乐王国存活手记:内向者求生记
作者: admin

睡前陪我家老大聊天,问他喜不喜欢学校生活,他说还好,“但是,妈妈,”他说:“有的时候我并没有那么喜欢。”我尝试多了解,他又问我:“妈妈,为什么少数总是要服从多数?”

丹麦的孩子们,没有数不完的作业要写,也没有考不完的大小试卷。但是,丹麦的孩子们,从小就得习惯过群体生活。丹麦的小学,一开始便将学生分组,每一组同学,除了上课时得合作某一部份作业,课间小休时,有时还得一起玩。玩什么?投票吧,少数服从多数。我家老大便是这点觉得委屈了。他是个书呆子,兴趣和同学不太一样,因此当他每一天的课间小休被迫要玩一些自己没有兴趣的游戏,或者写作业被迫去接受自己不太满意的答案时,他便有点不快乐了。

孩子,我告诉他,他初次体会了民主制度里的不公平,以及作为少数分子的那一点寂寞。

这孩子和我一样,属于性格内向者。我从小就不喜欢成为目光的焦聚。记得小学时曾经有一次被选中参加演讲比赛,把讲稿背得滚瓜烂熟不是一个问题,可是人群让我紧张,当一张张的脸孔专注在我脸上,我更是焦虑不已。那一次的演讲比赛后来也是最后一次,我始终无法克服站在人前说话的恐惧。

我的幸运是我的童年里身边一直有一小部份的好友,尽管我拥有和他们不一样的嗜好兴趣,我不至于觉得自己是个怪胎。然而内向性格在那个年代始终被认为是性格上的缺憾,于是在我成长的过程我非常努力地学会说话、学会适应人群、学会如何在与自己内心格格不入的场景里假装怡然自得。我成功了,真的,我甚至在踏入社会以后,学会了如何压抑自己的厌恶感,在人前滔滔不绝地说话。

这是一个属于外向性格的世界。内向性格者总是站在外缘,或企图走入、或悄悄把自己隐身。少年的我经常站在球场看那些意气风发的学姐们打球,声音隐藏在一群旁观者当中,连加油打气也不敢大声。我向往这样的意气风发。长大后第一份工作,一样躲在角落看同事站在麦克风前侃侃而谈,羡慕之余也害怕自己会被拱上去。终于某次逃不过,被要求主持某个活动,尽管面对的是一群中学生,我耗尽全身的力气主持完一场活动后,躲起来嚎啕大哭。当时的我并不知道,我的眼泪是因为,我终于把自己的内在扭曲,从此走进了不属于自己的世界。

那以后我其实越来越能在人前说话,仿佛终于成功改正了我天生个性上的缺憾,成了一个外向的人。刚来到丹麦时,发现这个社会根本就是属于外向性格者的社会,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自己的界限,把自己的内在性格完全逼到角落。在人群中嘻哈笑闹,说着连自己都不在乎的话语。我快乐吗?每一次在人前滔滔不绝,我总是有刹那的骄傲,你看我还是做得到的。午夜梦回却又空洞难过得要死,当时我并不知道,那个被我禁锢已久的内在的自己,挣扎着要回来。

一直要到40岁以后才发现自己对孤独的渴望。朋友圈子越来越小,个性越来越孤僻。忽然有日在网上接触了有关内向个性的文章,并读了《内向者求生术》这本书,第一次,了解了自己的个性并非缺憾,而是我与生俱来的、属于“我”的一部份。40岁以后,在一个完全属于外向性格者的这个社会里,我包容了自己、放过了自己,也拥抱了自己。

我的两个小孩,一个内向一个外向,两种性格都很完美,我希望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周遭人不一样的声音,而以为自己不够好。因此,我一直提醒他们,要学会爱自己,这样才能快乐地活着,并且,懂得如何去爱和包容。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