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8/06/2017
张淼·一带一路对马来西亚的意义
作者: chong0723

周四,我受财政部邀请,在2018年预算案磋商会上讲解中国的一带一路,主办方给的题目是“拓展马来西亚市场: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机遇”。

坦白说,学者思维的惯式让我之前很多文章对于在马中资企业和“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读起来有点批判的味道,纵使多次“爱之深责之切”

的解释,也难免让人会对我有“专黑某大国”的误解。

事实上,一带一路这种鸿篇巨制的战略构想对于整个欧亚非大陆互联互通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一带一路”所呈现出的外交自信和开放共荣的共建模式是中国韬光养晦了六十多年才得出的结果,也是旧中国曾经以意识形态为定义的偏执外交与当今世界主流价值观和解的自然产物。

只是“一带一路”这种宏大的叙事结构,在愿景甫出世的短短4年时间内,很难在具体的实施方式和手法上做到万无一失。这就像一副当代的《清明上河图》,整个画卷的轮廓已经勾勒完毕,只是还需在细节上加以完善,才能成为一副有广度、有深度、有长度的史诗名作。这幅画卷需要宏大的浪漫主义情怀去构思,更需要精益求精的精雕细刻:前者是政策制定者的主要考量,而后者则是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铺陈这么多的意思是,中国“一带一路”在细节上的瑕疵并不能遮掩整个战略构想的光彩,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手法的欠妥也并不能从本质上否定其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说到“一带一路”给沿线65个国家(包括马来西亚)最大的机遇,首当其冲的是中国国有金融机构所提供的的资金支持。迄今为止,对于“一带一路”项目的支持资金已达到14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在刚刚结束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又得到了进一步刷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融资方面一直是很多政府头痛的问题,中国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支持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许多国家的后顾之忧。

随着“一带一路”走出来的中国投资也会为属国创造就业机会,特别是一些上下游产业链较长的行业(例如房地产和基础设施),不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原材料的本地采购,也会在项目完成后需要长期的运营、维护、保养等服务,这不仅会有助于培养中资的在地供应网络的形成,更会在长期为马来西亚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更是如此:根据贸工部公布的数据,2015年191个中国在马投资的制造业项目为2万多人提供了工作岗位;预计未来,33个马中合作项目会再创造1万个就业机会;新建立的数码自由贸易区也将会为超过6万多个中小型企业和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助其实现创业梦想。

随同中国资金的流入,中国在一些行业上的竞争力(例如高铁技术)会通过技术转移和管理经验分享等,传入马来西亚,两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将近20年的成长经验中已经同世界各个制造业大国建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在马制造业的投资会将马来西亚生产者带入到这一复杂的地区生产网络,协同学习,并在生产的过程中加强马来西亚业者自身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所以,一带一路带来的不仅仅是“硬件”基础设施上的升级,更是在“软件”竞争力提升方面为马来西亚提供了一个共同成长的契机。

一带一路目前大部份的践行者还是中国国企,这和一带一路作为战略构想的国家意志有关,也和“基础设施作为战略性行业只能由国企踏足”的中国国情相关。但是,中国大型国企除了在国内有绝对的垄断市场,在海外业务也有广泛的涉猎,加上中国国企复杂的治理结构和组织人事关系,在马来西亚的供货商可以通过在马项目所建立起的伙伴关系,通过到国企内部的信息共享系统或者口碑人际关系,进入到中国内地市场或者其更为宽广的海外市场。马来西亚中小企由于有效的经济规模让其在开拓国际市场上“心有余而力不足”,搭着中国国企伙伴的顺风车,马来西亚中小型企业可以走出其海外市场扩展的第一步。

一带一路还有众多方面的潜在优势,比如许多基础设施建设的建成将会大大的降低运输成本和交货时间,这有助于从事中马贸易的商家提升效率和利润空间;更好的设施联通不仅仅有助于马来西亚缩小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促进其公平包容的经济成长模式,也会协助马来西亚实现其一直以来致力打造的“地区交通枢纽”国际地位;更好的人心相通也会促进社会、教育、文化等全方位、立体化的交流,从而为两国友好交往提供最有利的保障。

当然,挑战永远与机遇同行。中国的投资规模和速度是基于中国自身人口规模和经济体量的现实而决定的,怎样根据马来西亚的实际情况调整和校正投资方式和方法,是政策制定者和市场践行着所面对的最大挑战。当然,当地中小型企业如何从中收益也是马国政府急需面对的现实。

只有如此,中国的“一带一路”才会在不久的将来同马来西亚的“国家转型计划”相形成协同效应,共同发力,一起进步。正如古文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