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2/09/2017
老房故事多
作者: kychia

老房子,见证历史

对一个家庭而言,最重要的是家庭和睦和凝聚力,而对一个国家而言,文化遗产保存非常重要,因记载了国家历史轨迹和发展印记。

然而,当两者同时摧毁,付出再多努力都无法保留,将对家庭和国家带来什么后果?

时光不停流逝,要摧毁一样东西不难,但要建构回历史痕迹并不容易,在寻求经济发展同时,是否该适时放慢脚步,仔细观察值得保留的事物,以免空留遗憾?

英殖民时期,一名来自印度的锡克裔军人,漂洋过海前来马来亚。国家独立后,他获得两项选择,一是到肯雅参军,二是继续留下来,成为警察,最终他选择了后者,决定在这片土地落地生根。

直至1959年,锡矿产业逐渐萧条,他已转职在英国锡矿公司“Berjuntai Tin Dredging”,担任保安部经理,因缘际会从同公司职员波罗家纳登(Pologa Nathan)身上,以3500令吉购得充当办公室用途的房子。

这栋房子由英国锡矿公司建于1920年,位于万挠瓜拉加冷路(Jalan Kuala Garing),展示着“中式─马来─帕拉迪欧(Sino-Malay-Palladian)”建筑风格,自此成为了他的家族根源。

以上是马金达星锡胡祖父的故事,就如同其他族群祖辈般,因某种原因远离故乡,来到马来西亚扎根。

当时买下的房子,成为了他们家族充满成长回忆的地方,举办过逾20场婚礼及大大小小聚会,家庭成员从最初的十几人,扩展至如今第四代,一共129人,马金达及家人因此视它为祖屋。

无可奈何的是,房子土地拥有权几经转折下,交给了两家水泥制造厂公司,自2007年起,他们因不愿妥协祖屋就此拆毁,而展开了长达10年的法律诉讼。

一个家族在大马土地奋斗的根基

一张张显示在笔记型电脑荧幕上,拍摄于这栋老房子的家庭照片,不止牵动着马金达的心,也深深触动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这栋房子就像一块磁铁,联系着整个家族,每当举办聚会,家族成员都会在这里齐聚一堂,并拍下照片,记录每一幕相处瞬间,失去祖屋,等同于失去家族凝聚力量。”

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于1981年国庆日当天举行的生日派对,“我爸爸生于8月28日,当时与另3名生日接近的家人一同庆生,邀请了不少亲朋好友,包括整个瓜拉加冷左邻右舍,不分族群前来参与。”

他说,这栋房子除了曾是婚礼及家庭活动举办地点,还是32个小孩出生及成长地,已不再只是文化遗产保存问题,背后连接着整个社区及家族成员,一旦摧毁便是永远,怎能轻易放弃!

此外,这里亦是马金达父亲开展家业之处,办公室就设立于此,“传统文化告诉我们,不能破坏家业和家庭根源,以用来提醒后代,家族的起源和奋斗过程。”

其实更重要是,他太太怀有7个月身孕,虽然迷信,但宝宝安危是他当前的优先考量,“我成长于华人社区,身边朋友多数是华人,打扫即将入住的房子时,邻居劝告我不要在妻子怀孕时候搬迁,对宝宝不好。”

关于怀孕期间,不宜搬迁的风俗,就这样深深植入他的脑海里,造成担忧,他觉得不应该在身边人劝阻下,还明知故犯。

今年8月,129名家族成员从各地返回祖屋,以在拆迁前留下珍贵回忆。(受访者提供)

突然消失的177号

“我们并不是空降于此,房子原本有地段编号,号码为177,当水泥制造厂获得采矿租约后,地段编号突然凭空消失!我们从1963年起,曾向相关土地局,申请土地使用权多达7次,但每次都遭拒绝。”

他说,水泥制造厂的开采准证将于2025年届满,除非水泥价格飙涨,否则他相信租约不会更新,因此他无法说服自己,为了仅存的8年租约,拆除接近百年历史的老房子。

另外,令他感到讶异和失望的是,当年以3500令吉买下的房子,经过59年后,赔偿金竟然与当时的价值一样,加上1万5000令吉搬迁费用,总赔偿金只有1万8500令吉,而且须由他们亲手拆除房子。

“过去10年,我们投进了10万令吉以上在法律事务,真的与钱无关,而是抗争!尽管因无法保留而感到难过,但若以后孩子问起我祖父屋子在哪里,我会很自豪指着这个地方说,曾付出努力守护它。”

他已做好拆迁准备,不过仍盼望奇迹出现,并与家人达成共识,若无法拥有这栋房子,何不转让给文化遗产相关单位或国能公司保管,至少美好回忆能保留下来。

“历史学家相信,这是我国第一家拥有电力供应的房子,只要能保存,我们愿意开放给国能公司作为博物馆使用。”

马金达祖父,尼卡星锡胡(后排右三)于1940年代,身为警员时拍下的照片。(受访者提供)

旧时候房子的正面照,是西洋结合马来传统建筑构造技术的成果。(受访者提供)

马金达透过笔电展示旧时候全家福,房子对他家族而言,具有凝聚力量,希望能保存下来。(图:星洲日报)

老房子,展现真实构造美

UCSI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张集强认为,以国家历史背景与房子价值分析,这栋97年老房子拥有文化遗产保存价值!

他说,从历史角度来看,这栋房子除了跟锡矿业发展有关,还记载了锡克裔族群如何在我国扎根,以及对国家的贡献。

“我国很多锡克裔的家庭故事,就如马金达的家族一样,以公务员身份来到这里。基于过去是军人或警察背景出身,所以小时候,我们看见的保安人员都是锡克人,对他们而言,这是再也熟悉不过的工作。”

处于多元族群国家,他认为,每一个族群在这个国家的发展和进程,都值得被好好记录,华人就非常重视这部份,不少家族或社团都积极做相关工作。

“印度和锡克算是少数族群,目前情况是由于一个家庭面临拆迁问题,才开始有意识来保护这个文化遗产,而且他们也明确说明,家庭凝聚力量更甚于房子价值,所以它的无形文化价值相当重要。”

英国人是从马来传统房子发觉,室内墙面往内退缩的建构模式,于是形成了阳台空间,而这栋房子是典型的阳台殖民地样式建筑。

锡矿遗产可申遗

从房子价值层面探讨,他说,从国家过去发展过程中不难发现,各区域有着各自的建筑发展脉络及风格,如城市,大部份是商业建筑或住宅。

至于这栋97年历史老屋,其实属于产业遗产,当初是建来给锡矿公司经理作办公和住宿用途,而我国目前在保存产业遗产方面并不积极。

“然而,我国能有今时今日,靠的是锡矿业、橡胶业、油棕业,如果不保存,以后我们要如何清楚地向后代阐述这些影响了整个国家命运的工业?”

他以台湾举例,台湾有不少文创园区都是工业遗产,像纸厂、糖厂、烟厂等,已经转型成为都市里一个开放给民众使用的公共空间,而且不只有商业性质,同时推动文化艺术发展。

“锡矿业遗产不像台湾工业遗产,有密集工厂、大型建筑,设施是分散的,采用的是水笔采锡法,从小矿坑开始开挖,处理完后就拆卸,然后一直移动,往更大矿坑开采。”

因此,要开采设施留在原地,并拥有百年历史非常困难,不过,要寻获锡矿周边设施,如住宿的可能更高。

他发现,我国许多重要城市,如吉隆坡、怡保、太平都是内陆地区,然而,要证明这些地方因锡矿而发达,却有一定困难。

“矿坑是人造地景,属于自然与文化景观,自然意思为自然生成,而文化则是由人类创造出来,自然与文化遗产很少,最显著例子是梯田。”

他说,当用谷歌地图观看霹雳州,在怡保至打巴一带,都能看见类似蜜蜂窝、密密麻麻的矿坑,锡矿湖的面积加总起来,比台北市还大,可惜我国却不重视这个遗产。

“除了建筑、老街道可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我国锡矿其实也适合申请成为自然与文化遗产,如果具备申请条件,必然这栋房子应该被列入其中,尽管它不一定是最漂亮的,但可能是硕果仅存。”

张集强(左)与马金达一同视察房子建筑结构。(图:星洲日报)

最好的规划设计:在限制中找融合

针对房子建筑结构,他说,这栋房子的构造技术结合了西洋与马来传统元素,建筑融合特色其实与英殖民背景相关。

“英国相较于其他殖民者,更懂得吸收当地文化,所以这是为什么英国在全世界拥有很多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

基于调适能力,英国人来到马来亚后,不会完完全全说要建英国人的房子,而会观察当地居民的房子架构,以研究角度看待建筑。

“就像五脚基(kaki lima)的发展,是因为英国人发现,这里属于热带气候,会下大雨或很晒,所以当一楼室内空间的墙壁往内退缩,回家时,就算下雨或太阳暴晒,都可以站在屋檐下开门,不必撑伞。”

再来,由于砖块会储存热量,晚上时候,室内便容易感觉闷热,所以墙面退缩能防止太阳直射,避免砖块储存过多热量。

他说,英国人是从马来传统房子发觉,室内墙面往内退缩的建构模式,于是形成了阳台空间,而这栋房子是典型的阳台殖民地样式建筑。

至于老屋的另一特点是,基于不是最高规格房子,所以结构不加修饰,忠实地呈现了构造美,加上砖块与木头混搭得非常好,形成了复合结构建筑风格。

“这房子确实适合做成博物馆,谈锡矿、锡克人家族历史,只是我们在对待文化遗产时,很少有创意想法。”

对于马金达与家族的捍卫举动,他觉得难能可贵,因为一般人都会视历史为沉重包袱,他们却愿意承担。

“10年法律诉讼抗争难以想像,而且他们有意愿转让房子给相关单位建设博物馆,以这种角度出发,这地方不管未来怎样发展,其实都只是设计问题,可以把这房子包含在未来规划里,没必要现在就铲平。”

他发现,发展中国家非常不重视历史遗产,一旦要发展,最简单方法就是先铲平再说,因为对规划的人而言,无障碍物是最好设计,但也是最差的设计。

“最好设计绝对是在有更多限制及条件里找出缝隙,来思考解决方案,我国在这方面要有突破!”

张集强认为,老屋具有文化遗产保存价值。(图:星洲日报)

解构美丽老房子

这栋老屋基于不是最高规格的房子,所以结构不加修饰,忠实地呈现了构造美,加上砖块与木头混搭得非常好,形成了复合结构建筑风格。

客厅。(图:星洲日报)

厨房。(图:星洲日报)

连接客厅与厨房的空间。(图:星洲日报)
房子次梁以错开方式替代卡榫衔接工法,忠实地呈现构造美。(图:星洲日报)

从阳台贯穿至室内的主梁使用卡榫工法衔接,要仔细观看,才能发现接口。(图:星洲日报)

通往2楼的木制楼梯。(图:星洲日报)

2楼走道。(图:星洲日报)

绘图室外加建阳台空间。(图:星洲日报)

从下仰望的加建阳台空间。(图:星洲日报)

其中一间房间面向后院的阳台。(图:星洲日报)

柱子拥有柱头及柱脚属于西洋式构法,目的是为了防止老鼠爬进屋里,以及下雨时,雨水能稍作停留,以滴落方式落到地上,来保护壁面。栏杆则是具有传统中国建筑风格的花瓶栏杆。(图:星洲日报)

华人重视正门,忌讳门口有柱子挡住,并要求房子格局要有中轴线,而老屋格局颠覆了一般华人房子格局设计,是特点之一。(图:星洲日报)

五脚基设计是基于室内空间墙壁往内退缩,于是形成阳台空间,建构出阳台殖民地样式建筑。(左侧五脚基)(图:星洲日报)

这是1960年代的土地规划图,177号就是老屋的地段编号,却在水泥制造厂公司获得采矿租约后,消失不见。(图:星洲日报)

后记

还记得6月到欧洲,跨足5个国家做采访,对于第一次到访欧洲的我来说,最印象深刻的是几乎每一座现代城市,都保留了一块散发出古典气息的古城区。

旧时华丽建筑结合整洁环境,古代与现代完美融合得毫无违和感,令我感到震撼,古迹竟然能以如此新颖方式保存,而且无丝毫陈旧不堪感觉。

回头看马来西亚,最近几年,为了让路国家发展,不少具有文化价值的历史遗产惨遭拆除,转换成现代建筑。正当各国致力于保存具备国家特色和身份认同的文化遗产时,我国在这方面又付出过多少努力?

聆听马金达娓娓道来抗争过程,心里满满感动,一个家族不惜耗费大量时间、金钱和心血,为的就是保存家族根源,让人敬佩,或许这份执着正是在守护文化遗产路上应该秉持的坚决态度!

根据沙亚南高等法庭裁决,房子原本预定于9月20日拆迁,上星期经过庭审后,延期至9月28日,而目前接获最新消息是拆迁暂缓,并于9月28日进行案件管理。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