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5/12/2017
【古晋笔记】蔡羽·诏安路尾有个桃花源
作者: niki

古晋诏安路和福州路可以说是两条平行的路段,早年主要是诏安人聚居之处。来到诏安路尾与福州路之间的大片地段,有个地图和路牌上找不到,古晋人却很熟悉的地名————亚答芭。

亚答芭是民间地名,很难圈出具体地界。这里确实是烂芭地,砂拉越河的小支流穿梭而过,早年长满亚答树,流水比较大的时候就沼泽一片,很早已经散布着一些民居农舍,属城市的近郊。

到了1960年代,突然涌进大批外来者,在烂芭地上“生”出为数众多的非法木屋,一举让这个区域热闹起来。这批移民大多是从郊外和海口区避难而来的华人。

回顾亚答芭的故事,得从马印对抗说起。

1962年5月,马来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在英国的同意下,提出成立“马来西亚联邦”的概念,立刻引起印尼苏卡诺总统的不满,认为这项计划有意牵制印尼,也认为砂拉越和北婆(沙巴)应当归于印尼。苏卡诺公然提出抗议,更威胁不惜发动军事行动,以瓦解成立马来西亚的计划。

苏卡诺确实“坐言起行”,从1963年开始展开军事对抗行动。4月12日耶稣受难日,天未破晓的清晨时分,一支由印尼正规军军官率领的30人突击队,暗中翻越边界潜入砂拉越境内,突袭当时古晋省西连县位于边界打必禄地区的警署,射杀一名值班守夜的伍长,致伤2名警员,当时被惊醒的署长在对抗不果下,只好跳入水池保命。突击队在撤退时,卷走警署内的大批武器。

打必禄的枪响,揭开马印对抗的序幕,而后的3年4个月,砂拉越各处先后发生大小对抗战事。由于当时主要的对抗地点是印尼加里曼丹与砂拉越边界地区,因此马印对抗又被称为“婆罗洲对抗”。

砂拉越文史学者杨畯(杨谦俊)在1992年出版的《干戈岁月》一书,对这段历史有非常详尽的记录。由于其时马来西亚刚成立,军力疲弱,因此马印对抗主要交战双方实为英国军队和印尼军队,马来西亚军队扮演辅佐角色。其中屡立奇功的,就是历史上出了名饶勇善战的辜卡兵,在大多战役中以一挡百大战印尼兵,保全了砂拉越的边界安全。

马印对抗前后共3年4个月。(图:nam.ac.uk)
印尼首任总统苏卡诺要粉碎马来西亚计划。(图:dedyinformations.blogspot.my)

苏卡诺倒台,和谈露曙光

按《干》书中的资料,从1963年4月12日至9月16日马来西亚成立为止的几个月内,“印尼正规军及志愿部队,最少进行了35次以上的侵袭行动。入侵的人数由2人到75人不等。保安部队的驳火中,打死最少35人,另最少10人受伤,有20人被俘。英军方面,有3人阵亡,7人受伤”。

马印对抗开始以来,间中马印及英国、菲律宾等曾进行多次谈判,联合国秘书长也吁请苏卡诺和马来西亚进行和谈,但所有的和平努力基本上都触礁。到了1964年底,苏卡诺更加强对抗力度,甚至在雅加达宣称1965年1月1日的太阳升起时,就是马来西亚被粉碎时。形势在1965年看来更糟糕,苏卡诺似乎也骑虎难下,陷入疯狂的斗争。该年9月30日,印尼发生政变,苏卡诺倒台,苏哈多接任总统,马印和谈露出曙光。

1966年8月初,时任马来西亚副首相敦拉萨率领代表团前往雅加达,与印尼外长在11日签署和平条约,宣告对抗正式结束。然而有些印尼兵却拒绝结束军事行动,继续在边界进行颠覆行动,到了10月才完全被瓦解。根据统计,英军在马印对抗期间有114人阵亡,181人受伤;丧命的平民有36人,53人受伤,4人被俘。在印尼军方面则更为惨重,590人阵亡,220人受伤,被俘者771人。

且说马印对抗期间,印尼军袭击的地区主要是在砂拉越的边界城镇,如西连、伦乐、石隆门、三巴里山区、峇莱林吟等;北砂地区的林梦、巴卡拉兰等地也有枪声响起。古晋地区的数场对抗战尤其惨烈,所幸英军及时派出重兵,最终一一攻克入侵者。然而,3年4个月的战乱岁月,令这些原本宁静的郊外和海口区人心惶惶,许多百姓为了躲避战祸,纷纷涌入古晋市区。

亚答芭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相中,这片无人居住的政府地,自第一家落户后,接着陆续有人迁入,终于发展成偌大的非法木屋区。人口暴涨其实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杂货店和食档陆续出现,到了1980年代整个诏安路尾与亚答芭地区成为热闹的住宅区。到了1990年代,政府将有关非法木屋区重新安顿到毗邻机场的实都东峇鲁徙置区,由于地段分配以八点为单位,因此新区又有了另一个民间地名————八点地。

原亚答芭在非法木屋搬迁后,至今仍空着大片地段,未见发展。热闹的亚答芭已远,但潮水依然涨落,初三和十八流水来时淹上马路,当地人也习以为常。有时驱车穿越这个地区,偶遇涨水,我突然在淳朴的景象中,错以为自己身处那个武陵渔人不复得路的桃花源。

位于亚答芭的砂拉越河小支流。

早年亚答芭非法木屋区范围。(图:Google Earth)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