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1/12/2017
赵少杰.将时间编织成一个美丽的容器
作者: meewei

我喜欢编织品,喜欢摸着表面起伏有致的编织纹路,喜欢它们经过耐心和细心整齐地形成一个完整的物体,差一点,或是少了某个小步骤,一件编织品就有缺陷,这非常考验编织师傅的功力。小时候华文老师曾经教导,有句成语叫做“竹篮打水”,比喻白费力气,徒劳无功,回到家中,偷偷拿了放在厨房柜子上的篮子,试试盛满水,那是家中算是比较好看的藤编篮子,后来被母亲发现而挨打了一顿,母亲深怕篮子泡水后颜色会脱落,心疼篮子会走样变色。从未想像过,这样一个美丽的容器,在扭曲、交缠之前,则是一条可怕的、有弹性的“武器”————藤鞭。

在许多日本老用具、老食器里,我们经常会发现编织品的踪迹,大大小小的篮子和篓子,便当盒、垫子、草席…………不同的材质,用来编织成生活用具,这样以长长的线软材,经过反覆地折叠拼凑而成,它们变成各种不一样的模样,无论是内外的纹路和样式,混合各种材料,这些编织品,总是散发一种独特而温润的光,让人忍不住拎在手掌心把玩,指尖碰触的是有点凹凸不平的质感,有些编织得太紧密,而产生一种平滑的错觉,对于这样的物品我毫无招架和抵抗力,立刻买下带回家,这时母亲已经不再教训我,因为我会偷偷收起来,不让她发现。

一开始只是买些小物,如杯垫,小篮子之类的东西,后来看到许多较大的编织容器,更是兴奋不已。我个人太会堆积杂物,常常因为不分类和乱塞而导致经常找不到东西,大大小小的容器正好可以把各种物品分类,并可以将它们堆叠起来,方便储藏和整理。后来买多了,篮子已经不是收东西的容器了,它也变作是桌上的“雕塑”,形成桌上“混乱中比较不混乱”的风景,母亲说:那是奇观好吗?

在众多容器中有一个类似树皮的小花篮,混合了规律与随意的编织图案,基本架构是由铁丝组合起八角形,然后再将类似稻穗或茅草的柔软细绳编织,指尖触摸的质感有点像是草鞋,在视觉上又有点类似窗花的感觉,由于它无法盛装太重,它是我放满一排排药丸的“药篮子”。

有一天在闲逛日本二手店时,发现一个外观有点奇特的花瓶,在白瓷外层有个薄薄如塑胶的外衣,手感很轻,感觉有点像是一般的压缩塑胶花瓶,后来仔细端详,心中浮现一部刚看过没多久的纪录片,讲诉关于一些快要失传的手艺,其中一项列为古时皇室贡品的“竹丝扣瓷”。二话不说先将花瓶带回家再慢慢研究,后来上网查阅了许多资料,这个花瓶确实是“竹丝扣瓷”,它又称“瓷胎竹编”,常以“景德镇”名瓷作内胎,用丝细如发,轻薄如绸的竹丝,精巧编织,依胎成型,紧扣瓷胎。2008年它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纪录片中提及,竹色会因人的触摸而慢慢幻化,从翠绿的竹青转白,再转成褐色,甚至是蜜蜡色。据说用来制作“竹丝扣瓷”的竹丝,百斤原竹只抽丝八两,细如发丝,柔如绸缎,竹丝会随着时间慢慢变化成属于每个人的颜色。

母亲常笑我把这些“观赏品”的东西拿来使用,而且插上屋外随便剪下的枝叶来为室内增添绿意。可能会有人觉得这是在糟蹋好东西,甚至说这些差不多已经是古董级的东西,应该将它们放置在受保护的橱柜里,而并非拿来使用,其实对我来说任何物品,无论价格多少,唯有透过使用它,才会产生价值,我们才会懂得珍惜它。

就像我喜欢那些用稻穗编织而成的小动物摆设,简单的外形,依赖着人们丰富的想像力和巧妙的手,编织成活泼生动的生活小物,某个被凝固的举动和神情,仿佛在告诉我们,若没有经历切割、捶打、剖丝、刮青、凉置、煮烫、烤色、晒干、修饰、编织…………它们无法成形,唯有透过一长串的功夫与细活,这些美丽的编织品,才能一一展现。

每一次在使用它们的时候,仿佛看到有人将隐形的时间剖开,抽成丝,并慢慢地依循每一个步骤,细细地为我们编织成一个个美丽的容器,来盛装记忆。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