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2/05/2018
张昭敏 ·再谈选贤入阁
作者: yslee

我曾在2011年4月发表过一篇文章《选贤入阁最重要》,文中针对马华前总会长蔡细历的“不获支持不入阁”论发表意见,并提到内阁职位的分配,大部份时候都是属于政治所需,而并非依据民意或个人能力与专长。

确实,在旧有的内阁职位分配模式下,什么部门分配给什么政党基本上已是定案,往届大选之后出炉的内阁名单基本上毫无新意;选贤与能,往往只沦为空谈,难以真正实践。

但在经历过509的政权更迭之后,没有人会再把“不可能”视为理所当然了,因为任何的不可能,如今看来都有改变的可能,需要的只是时间的推磨以及人心的所向。大选落幕超过一个星期了,我们终于迎来全新阵容的新内阁,内阁中的每一个政党、每一位部长,都是如此的焕然一新,而他们象征着的都是曾经的不可能以及如今的希望。

在改朝换代之后,我们终于如愿看到不同于以往的内阁名单,虽然,在公平的大前提下,几个重要的部门,如财政部、内政部、国防部等依据政治所需,平均分配给了希盟4党,但这至少比国阵时期的一党独揽重要部门,还要加上正副首相职的情况看起来要更为务实与公平许多。至少4党分别掌管重要部门,加上来自不同政党的正副首相,可以起到互相监督与制衡的作用,同时传达彼此平起平坐的讯息。

而希盟各党党魁毫无意外的亲自掌控重大部门资源,虽然和理想中的依据领袖能力来分配部门与职位的“选贤愿景”还有一段距离,但至少这种政治现实,目前看来并非没有改变的可能,只要希盟不再沿用国阵旧有模式,将某个部门永久性的定为某个政党的“专属品”,那未来就仍然可以有更大的改变空间。

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在受委为财政部长的时候就说过,他不把自己视为华人,而视自己为马来西亚人,这句话确实说到了许多人的心坎里!没错,如果我们不需要一再的强调自己的种族身份,完全以国家身份来看待,那无论谁掌管财政部、谁掌管交通部、谁掌管教育部,又有什么分别呢?

真正的分别应该以能力和心态来区分,而不是以种族来区分。如果希盟能够以这样的准绳作为遴选内阁阵容的标准,那将来就算委任华裔内长、华裔教长或华裔防长,只要受委的人有能力,任何人都不该去挑起他的种族身份。

本届内阁阵容,教育部长人选受到广泛议论,除了因为首相马哈迪之前一度表明要兼任教育部长,后来又放弃的原因之外,新教长马智礼并非资深政治人物,更非来自党内重要领导班底,却一跃而上掌管这个重要部门,自然让各方大为震惊。而在了解了他的背景之后,也无法完全消除部份人的忧虑,更为此发起号召,宁可首相违背希盟宣言兼任教长,也不愿接受一个全然陌生的领袖。

当然,马智礼一天没有上任,就没有人可以去评断他究竟可不可以做好教长这个职位,但既然我们口口声声说不以种族看待官职,那就更不应该以新教长的宗教身份作为预估他的准绳。他能否做一个称职的教长,取决于他的能力与智慧,以及有没有搞好教育的决心。既然他没有强大的政治背景,那敦马肯定是基于他的能力才做出有关委任,这不就符合了“选贤”的愿景了吗?

马智礼的受委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突破,只要他能够对外证明他的能力,未来,我们的内阁才有希望出现更多这类没有政治背景,但凭藉能力入阁的部长。

不以种族、不以宗教去看待内阁官职,但还是需要依据政党来分配官职,这是暂时来说难以改变的政治现况,就好像党政分家,也只能沦为愿景而难以真正落实一般。现阶段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好好的监督内阁、监督部长和各部门官员的表现。落实一个真正以民意为基础的内阁,并非不可能做到的事,至少,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该怎么走,大家一起怀抱着希望走走看吧!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