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5/05/2018
我爱马拉松:我要继续用双脚,去领略各地方的美好
作者: kychia

两年前,简婉文因受前男友影响,而投入马拉松,从一开始7公里,到半马21公里,再到最近参与50公里的超马级别比赛,逐步深陷这令她着迷、上瘾的运动中。

“我以前不喜欢跑步,喜欢逛街,可以走一整天都不累,跑步只是跑3公里都觉得累、气喘,甚至讨厌,然后发脾气,时间久了却越跑越上瘾,爱上跑步。”

她发现每一段路都能感受到不同风景及体验,“路程就如人生,有高低起伏,我本身重感情,跑步时会不停思考,想通一些事情,所以每次参加完马拉松,脑袋顿时轻松和开心,也收获不一样经历。”

今年3月,简婉文前往日本名古屋参加马拉松赛事,家人亦陪同给予支持,顺道旅行,透过这一趟旅程,她见识到有别于国内的风情。

“长达42公里的路程全被当地人围绕,不曾中断,满满人潮就像欢庆国庆日般,他们会向参赛者喊话,加油打气,非常热闹。”

或许因于冷天中跑步,减缓脚部摩擦,她没发觉自己加速,越跑越快,相比起第一次在槟城参与全马赛事,提早了一小时抵达终点,短短4个月,进步不少。

“第一场全马成绩很烂,原因是训练不足,跑到一半时,膝盖开始痛,剩下的路程都是凭靠意志力,半走半跑完成的,我不是容易放弃的人,决定要做的事情,就会坚持下去,直到达成目标。”

为准备参赛,曾有段时间,她每早5点便起床训练,从马拉松,练就毅力、耐性及坚强特质,“马拉松无年龄限制,我欣赏八十多岁都还在跑的长辈,到头来还是视乎意志力和心态,有心的话,肯定办得到。”

对简婉文而言,马拉松仅是一项运动,只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比赛就已完美,无需一味追求速度,安全第一。

“我特别小心,马路凹凸不平,有些人没注意,结果摔跤,无法跑下去;起跑时,也要留意身边人,以免被推撞跌倒;痛了就要休息,不要吃止痛药来跑,要是心脏发出疼痛讯号,无法察觉。”

她热爱旅行,如今把跑步结合在旅途中,期待用双脚踏遍每处美丽景观,慢慢欣赏不同的风景及在地人文特色。

合适的装备可减低身体受伤几率及适时补充能量,以顺利完成比赛。(图左受访者提供);跑步鞋及防磨袜防磨袜可防止脚部因摩擦起泡、磨损或流血。这款跑步鞋依照脚型定制,鞋垫有一定厚度及弹性,跑步时仿佛踏在海绵上。(图:星洲日报)
太阳眼镜:避开刺眼阳光,以免眼睛感到刺痛。(图:星洲日报)
压缩衣裤:有助于支撑身体肌肉,贴身舒适,在排汗、透气方面均出色,不鼓励穿普通T恤,除因排汗、透气不足,易导致身体不适,还可能磨擦皮肤至损伤,甚至流血。(图:星洲日报)
腰包:跑半马赛事时使用,功能跟背包一样,用来装手机、能量补充品等随身物品。(图左);运动手表用于检测心跳率,避免休克情况发生,还有GPS定位,记录跑过的路线。(图:星洲日报)
运动帽选:择具排汗功效及透气的运动帽遮阳挡雨,下雨时,可避免雨滴淋到眼睛,看不清前方路。(图左);水袋用来装白开水或饮料,适时补充水分和能量,通常用在超马赛事,但全马赛事也可使用,以防水站缺水,通常放在背包里。(图:星洲日报)
反光背心、闪光灯及头灯(黑):反光背心及闪光灯都可在黑暗中照亮自己,为安全加分,而头灯则用于看清路况。(图左);背包用来放置随身物品,如手机、喷雾剂、能量补给品、胶布、水袋等,以遇到紧急状况时可拨电、及时补充能量、处理伤口和减缓肌肉疼痛。一般上,于全马及超马赛事中使用,替代腰包。(图:星洲日报)

我是女生,我的马拉松装备有这些…………

简婉文的马拉松装备:

1.压缩衣裤

2.运动胸罩

3.运动帽

4.跑步鞋

5.防磨袜或压缩袜

6.太阳眼镜

7.运动手表

8.防磨膏

9.酸痛喷雾剂及酸痛按摩膏

10.背包

11.腰包

12.水袋

13.能量补给品,如能量胶、电解质泡腾片

14.反光背心、闪光灯及头灯

15.防晒液

简婉文建议,新跑手可简单准备排汗衣、紧身裤、运动胸罩(女性),亦无需购买高价跑步鞋,先参加短程赛事进行锻炼,待确定感兴趣,参与半马赛事,方添置完整、品质更好的装备。

运动胸罩(女性)给予胸部和背肌支撑,与压缩衣裤一样,贴身舒适,透气、排汗佳。(图:星洲日报)
能量补给品,如能量胶、电解质泡腾片能量胶适时补充体力,电解质泡腾片则帮助补充流失的电解质。(图左);酸痛喷雾剂(左起)、清凉酸痛按摩膏及温热酸痛按摩膏皆用于减缓肌肉紧绷及消除疼痛。(图:星洲日报)
防磨膏比赛前,在身体各部位,如腋下、手臂、脚内侧、脚趾、内衣肩带处等,涂上防磨膏,防止皮肤损伤。(图左、中:摘自网络);防晒液预防皮肤晒伤。(图:星洲日报)
小资讯:Y拖近期在马拉松界掀起热潮,主要因便宜、防磨、轻盈及有气垫缓冲压力而受青睐,建议至少在比赛前一两个月,穿着来进行训练。
不过,同时有争议指出,夹脚拖因少了一层保护和避震效果不足,易造成受伤或腿部伤害,如足底筋膜、韧带发炎等。(摘自网络)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