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9/07/2018
如何暖心陪伴忧郁症患者?
作者: kychia

忧郁症的起因有很多,可能是工作压力,可能是感情挫败,也可能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了解起因固然重要,但如果不是当事人,我们很难刨根问底,也大多没有能力提供专业的心理治疗和精神科治疗。我们能做的,很多时候就仅仅是陪伴当事人。

陪伴是一门学问,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陪在当事人的身边,而且陪伴的分寸如果拿捏不当还可能帮倒忙。陪伴者除了要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也需要懂得照顾自己,这样的陪伴才会有品质。

当 身 边 有 人 患 上 忧 郁 症,你 可 以 做 些 什 么?

很多关于忧郁症的讨论,往往都把焦点放在患者身上,但其实患者身边的人很多时候也很无力,不知道可以帮忙些什么。

事实上,这些患者身边的人也很需要帮助,他们在陪伴患者的同时,也需要学习如何自处及应对负能量

在谈我们可以为忧郁症患者做点什么之前,我们先来谈谈忧郁症有哪些症状。

马来西亚精神健康协会名誉秘书长拿汀洪金定指出,根据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的诊断标准,如果出现5个或以上的下列症状,且症状持续超过两周,即有可能患上忧郁症:

1.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

2.极度忧伤和心情低落

3.感到绝望、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和出现罪恶感

4.精神运动迟滞或激越(如动作变慢、说话变慢)

5.无法集中精神

6.精疲力竭、失去活力

7.胃口改变(如忽然厌食或暴饮暴食)

8.睡眠习惯改变(如失眠或嗜睡)

9.出现轻生的念头

然而,“不是所有症状都能目测。”洪金定表示,有些情况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而且他可以刻意隐藏,外人难以窥见。要了解他究竟是不是得了忧郁症,唯有透过促膝长谈,但前提必须是对方信任你,他才会愿意对你敞开心怀。

身 边 如 果 有人 出 现 忧 郁 症 状,你 可 以 怎 么 做 ?

孤单和绝望,是忧郁症患者普遍会有的感受,其身边的人可以透过倾听和陪伴,让他知道“我们与你同在”。

但是光陪伴其实还不够,因为我们无法判断当事人的病情轻重和有没有自愈的能力,所以这种事情还是应该交由专业的人来跟进,例如心理治疗师或精神科医生。

忧郁症是综合心理和生理因素所导致的结果,患者有可能因为脑内神经传导物质不平衡或内分泌异常,而产生忧郁的症状。这时候如果去找精神科医生,精神科医生会开药,透过药物例如抗抑郁剂来缓解患者的症状。相对的,心理治疗则是从心理层面着手,例如协助患者探讨过去创伤对自己的影响,来促进自我觉察和调适,以及发展正向思考。

那么,我们应如何判断要找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吉隆坡Befrienders培训总监李素湘表示,双管齐下会比较理想,不然就先去寻求其中一方治疗,若有需要医生会建议转介。要是病情已经相当严重,那么就应该找精神科医生。

洪金定也是建议患者找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另外还有一些方法,例如找辅导员倾诉,或借助信仰的力量寻求心灵解脱。如果找辅导员倾诉,她想提醒的是,有些辅导员可能只擅长处理某种问题,未必所有辅导员都有能力处理忧郁症个案。总之在寻求帮助时,一定要找受训过的专业人员。

如 果 当 事 人 讳 疾 忌 医,你 可 以 怎 么 办 ?

当事人不肯就医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担心一旦病情曝光,从此会被贴上各种各样的负面标签。又或者他可能缺乏自觉能力,根本不晓得自己得了忧郁症。归根究底,这是因为社会上很多人对忧郁症不够了解。

如果要让当事人正视自己的情况,首先,我们要让他们明白忧郁症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跟我们发烧感冒去看医生的道理一样。接着,在劝告当事人去求医时,吉隆坡Befrienders执行总监林健辉建议我们可以用比较婉转的方式,例如跟当事人说:“需不需要我帮你跟医生预约”。

沟通需要技巧,在应对忧郁症患者时更需要如此。洪金定提醒大家,别对患者说“你有病,你需要看医生”

这种太直白的话,因为这样恐怕会有反效果。重要的是,“在关心当事人的过程中,你必须表现出诚意,对方才可能信任你和把你的话听进去。”

像吉隆坡Befrienders这样的辅导团体,往往为了取得求助者的信任,打从一开始就会让求助者知道,所有谈话内容都会保密。林健辉说:“我们不会追踪他们的电话号码,他们也可以匿名。这样一来,他们才会放心向我们倾诉。”

林健辉表示,民众如果怀疑自己有忧郁症,可以先到政府诊所看医生。得到医生的转介信之后,再去政府医院求诊。(图:星洲日报)

在 开 导 忧 郁 症 患 者 时 需 注 意 什 么 ?什 么 话 不 该 说 ?

有些话说起来很轻松,但听在忧郁症患者的耳里却可能觉得刺耳。在开导忧郁症患者时,洪金定表示,有些事情需要注意,例如千万别把对方的痛苦说得很微不足道,好像是对方自寻烦恼似的。

除此之外,很多忧郁症患者其实会很自责,认为自己是个麻烦,所以在开解他们时,不能有责备之意,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负累。

帮患者加油打气虽然没错,但有些话不宜轻易脱口而出,例如:————不要想太多负面的东西————好好睡一觉,没事的————Everything will be okay————看开一点————你知道有多少人陪你受苦吗?

有时候,我们越想讲话开导别人,反而可能言多必失。事实上,我们若能陪在患者身边让他不觉得孤立,这样就已经很不错了。

当 事 人 如 果 有 轻 生 念 头,你 可 以 怎 么 做 ?

许多忧郁症患者,特别是重度忧郁症患者,都会有自杀的企图。如果患者一直把死挂在嘴边,李素湘表示:“你必须很谨慎,因为这是一个警告信号。”

她透露,每一年有很多人致电向吉隆坡Befrienders求助,对方如果表示有自杀的念头,Befrienders的应对之策,是请对方多透露关于自杀的事,例如有什么计划?打算什么时候执行?之前有没有试过自杀?

“问这些问题很重要,”她说,这是因为企图自杀的人,往往都是无处申诉,需要有宣泄的出口。请当事人多谈,一来是让他知道有人明白他的困境,二来是为了拖延时间,希望时间久了,他的自杀念头会渐渐消散。

李素湘表示,自杀念头一般上不会维持很久,但是会反反复复,说不定几天后又会想再自杀。因此,“我们会鼓励当事人要是再有那样的想法,请随时打电话给我们,这也是为什么24小时服务很重要。”

上述说的是Befrienders的做法,但如果嚷着自杀的人此时此刻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林健辉表示,如果忧郁症患者表现出强烈的自杀企图,那么身边的人就应该赶快把他送去政府医院。

为什么是政府医院?他解释,这是因为私立医院一般上都没有特设的精神科病房,所以不会接收自杀或企图自杀的人。

另外,他说有些防范措施是我们可以做的,“譬如把家里的利器藏起来,又或者如果住在高楼,就应该把门窗锁起来。”

李素湘说,如果发现身边有人得了忧郁症,除了陪伴,我们也要劝告对方寻求专业治疗。(图:星洲日报)

照 顾 者 应 该 如 何 自 处 ?

1.寻求协助,分担风险

2.本身要有自我觉察的能力

治疗忧郁症是一条漫漫长路,很多患者终其一生都无法痊愈,负责照顾患者的人不管在情绪或生理方面都承受一定的负担。

要是患者有自杀倾向,照顾者的负担会更加沉重,洪金定劝请照顾者不要一力承担所有风险,应该至少要有第三者帮忙。这是因为一方面照顾者不可能全天候陪在患者身边,另一方面如果患者真的自杀,照顾者即使没错,也难逃心理创伤和罪恶感。

可以的话,照顾者应该寻求其他亲友帮忙,像轮流到医院照顾病人那样,轮班陪伴有自杀倾向的患者。不过,洪金定想提醒的是,这阶段的患者心思会很敏感,万一他们误会照顾者刻意疏远,他们的状态有可能会恶化。因此在照料他们时,照顾者务必要识相和顾及他们的感受。

另外,李素湘提醒照顾者本身要有自我觉察的能力,了解自己的状态和极限,不要还没能帮到别人就自己先倒了。

“照顾者一般也会很无助,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人忧郁,却不知道可以帮忙什么…………心里有苦闷的话就要抒发出来,例如有的人写日记、有的人去运动、有的人去唱歌。再不然也可以打电话到Befrienders向我们倾诉。”

总之,在照顾别人的同时也要懂得照顾自己。如果觉得负荷不来,那就真的需要找专业的人来帮忙了。

李素湘(左起)和林健辉示范吉隆坡Befrienders如何辅导上门求助的民众。(图:星洲日报)

从 数 据 看 求 助 个 案 背 后 的 困 扰

吉隆坡Befrienders透过电话、电邮和面对面的方式提供辅导服务,最近3年每年皆接获两万多宗求助个案。从Befrienders的数据,我们可以大概了解求助者的背景以及什么原因让他们觉得困扰。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