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0/08/2018
【古晋笔记】蔡羽·成邦江路旅行公演
作者: niki

二战以后,由古晋华社统筹统办的古晋中华中学(简称“中中”)经过数年的发展后,进入1950年代初期已经出现学生人数爆炸的现象,老旧的校舍和有限的校地不敷应用。1953年7月,林郁初校长上任后,提出筹建新校舍的计划,立刻得到各方的响应。

在那个年代,古晋市区与郊区有众多华社倡办的华小,但是华文中学却仅中华中学一家,许多华裔子弟完成小学课程后,即便有能力入读中学,往往也因为名额稀缺而被挡在校门外。林校长的建议实则也是华社的心愿,并促成后来中中分校的诞生。

筹建新校舍这个建议固然受到欢迎,但落实的难度却不低,是前所未有的大胆计划。林郁初校长展现了魄力,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出版校刊向各界汇报建校献捐的进展,并组织师生宣传队,在市区快乐世界(今古晋三小)举行公演,更前往成邦江路(今晋连路)举行旅行公演,这是一项突破性的创举,得到沿路乡亲们的热烈响应。

根据林校长在隔年第一学期休业仪式上的报告,成邦江路旅行公演的4场演出,合共筹获13万元,以当时的币值而言,可以说收获甚丰。

1955年的新校舍蓝图。(图:古晋客属公会金禧纪念特刊)
浩浩荡荡的成邦江路旅行公演宣传队。(图:古晋客属公会金禧纪念特刊)

反应热烈,演出爆红

《砂拉越客属公会金禧纪念特刊》中,有刊载一份由已故史学家刘伯奎先生所整理的〈成邦江路旅行公演〉一文,是依据当年的报章报道摘录而成。据知有关宣传队首站是在成邦江路32哩中华公学公演,于1953年9月26日那个周末下午2时左右出发,一行五十余人,分别乘坐6辆巴士浩浩荡荡出发。

3时许,宣传队抵达目的地,获得当地侨领盛情接待。用过午饭后,师生们随即开工,用了约2个小时在该校篮球场前的骑楼下搭建了舞台,当晚即在当地乡亲的热烈掌声中粉墨登场。32哩的献捐反应极为热烈,为这次的公演打响了首炮,师生们士气大振。

第二天,宣传队移师35哩中华公学进行第二场演出,同样获得当地民众的大力支持,献捐成绩不输32哩,也使得这项公演在成邦江路“爆红”。

隔了一个星期,宣传队再次朝成邦江路出发,这次一连两天份别在29哩和24哩中华公学演出,同样吸引许多人潮,甚至有不少意犹未尽的32哩与35哩民众,再度到场重温精彩的演出,为成邦江路旅行公演留下许多动人的回忆。

公演的内容方面,有各种歌舞戏剧表演,比如由已故砂拉越音乐家兼画家蔡洪钟老师指导的合唱表演、扣人心弦的独唱、笑剧《斗法》、话剧《阿能伯》等,当然少不了客家歌谣的表演,在成邦江路这个以客家社群为主的区域,更是博得如雷掌声。公演的重头戏,是由当时的中中教师黄中仅先生自编自导的古装短剧《蟠桃大会王母献寿》,那是万众期待的压轴好戏。

描述椒农生活的《采椒谣》。(图:古晋客属公会金禧纪念特刊)

重新掌校,校舍动工

此外,基于成邦江路有很多椒农,宣传队也集体创作了一部《采椒谣》短剧,描述农民从开芭、烧芭、播种到椒串成熟的过程,以山歌对唱的方式表达。这部剧共分成三大段,在成邦江路公演时以客语唱出,后来在快乐世界的公演则改以华语演唱,配合不同群众的视听需要。《采椒谣》第三大段结尾,有这样的歌词————“捐钱建校久久长,子子孙孙都赞扬,人人打从中学过,都话热心好名堂”。然而,有关短剧在公演过后,却被有关当局禁止演出,不知何故。

尽管下乡宣传赢得好评,林郁初校长却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被套上莫须有的罪名,被迫在1954年第一学期结束后匆匆离职,中中建校工作也因此停滞不前。要等到1955年7月,林郁初校长重新掌校,献捐运动才重新启动。也在那一年,一份新校舍蓝图公诸于世,建校有了更具体的进展,并获得慈善殷商郭锡逢先生捐献其位于朋岭路的地皮。

1956年,朋岭路的新校舍动工,依据的就是1955年的蓝图,但在建设过程中做了不少修改,以致在1958年完工时,与原图已经大不相同。当年,中中正式分家为一中、二中和三中,而在建校献捐运动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中中原校校长林郁初博士则荣任古晋中华第一中学首任校长,为建校任务划下圆满句点。

《蟠桃大会王母献寿》公演时的剧照。(图:古晋客属公会金禧纪念特刊)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