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2/11/2019
书画背后的故事
作者: 蒙慧贤(记者) 黄玲玲、蒙慧贤(摄影)

适逢华教斗士沈慕羽逝世10周年,林连玉纪念馆和沈慕羽书法文物馆联手举办“翰墨聚贤情——华教珍贵书画特展”,于今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在吉隆坡GMBB文创园区展出,借沈慕羽的遗德,将华教前辈们的书画珍品汇集一堂。现场除了沈慕羽专展外,更汇聚众多华教先贤的书画作品,包括林连玉、管震民、孔翔泰、陈人浩、黄尧、朱运兴等人的书画。在展出的字画作品当中,有的是别具历史价值,有的是献颂林连玉,还有的是出自于一众华教工作者的手笔。

“这些书法作品背后都有个故事,而这些故事就蕴藏在文字里头。”

林连玉纪念馆馆长徐威雄在带领我们导览时表示,来参观的人可以透过字画书法来了解华教的历史,以书参史,以史参字,作为一个认识华教历史的途径。因此,该书画展不仅仅是展览书画艺术,同时也强调华教精神。

徐威雄说:“这些华教人物对华社的贡献良多,同时也留下了一些字画。透过这次展览,我们可以从书画作品来认识和纪念他们。”尽管当中许多华教先贤并非书法家,但字迹自成风格,毫不逊色。

“对于传统文人而言,写字就好像是他们日常修行的一个功德。”他表示,过去从事华文教育工作的大多数都是文人,平日喜欢摘录一些好的句子,然后挥毫泼墨,行文作画,修心养性,他们的笔下字迹,恰好反映了传统文人平日生活的余兴和修行。

他指出,“当年华教滋润了整个文化,华教教师提起笔就能写一手好字 ,能够背出好的句子,而这样的情景在今天已很难看见。”

来到现今智能手机和电脑普及化的年代,写字或书法艺术逐渐远离了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成为独立的一门艺术,并不是每位老师都能写出漂亮的字,或拥有这一份文化情怀。

以下,让我们一边欣赏华教先贤的字画作品,一边重温泛黄的华教故事片段。

5564MWY201911610356283217.JPG
1933年,马六甲晨钟夜学开班授课,当时很多受英文教育背景的工作人士,都会在晚上来到晨钟夜学补习华文,沈慕羽在那里担任教职,补习班的牌匾出自他的笔墨。

5564MWY201911610396283230.JPG
“1940年代,加影华侨是一间最完整中小学校,开设幼稚园、小学部、初中高中、简易师范班,被誉为华教堡垒的摇篮。很可惜,1948年一纸命令被迫关闭,现在仅存一张可歌可泣的纪念照片。”雪兰莪加影的华侨岗,地点位于如今的新纪元大学和董总大楼。1948年6月,马来亚联合邦英国殖民政府颁布紧急法令,学校被勒令关闭,辉煌一时的华侨岗就此荒废,让人深感惋惜。辗转多时,华侨岗产业的这块土地在90年代充作董总行政处之用,同时成立新纪元学院。宋方平的这幅歌颂华侨岗之作,除了记录历史,另外还剪贴歌颂华教岗的歌谱、新纪元招生广告、照片等资料,反映了华侨岗几十年的风雨路。作者:宋方平,原籍广东,50年代参与华教运动,曾任坤成小学首任校长。

5564MWY201911610386283227.JPG
50年代,林连玉在全国发动筹款运动,其中槟城筹得最大笔款项。为了答谢和肯定槟城华人的贡献,他将当时教总大厦4楼礼堂署为“槟华厅”,同时挂上由孔翔泰书写的青色牌匾。四十多年来,华教的许多重要举措便是在这会议厅内讨论和决定,而这块写着3个青色大字的牌匾,年年月月地陪伴和目睹华教前辈如何在维护民族教育道路上艰辛跋涉。作者:孔翔泰,原籍江苏宜兴,曾在大马多个地方中学任教,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与沈慕羽并称为“南沈北孔”。

5564MWY201911610386283229.JPG
50年代,林连玉领导教总和华教运动。当时教总一方面要争取国家的独立,另一方面要维护华人的权益,林连玉为了方便众人商讨和活动,决定建立一栋大楼。1958年,位于端姑阿都拉曼路的教总大厦终于落成,然而林连玉认为华教尚未取得平等,坚持不庆祝开幕典礼,即便如此,仍有很多人前来送上花篮和字画作品。管震民当时送的就是这六幅作品,作品独特之处在于集结了多种文体,包括金文、篆文、甲骨文、隶文等,形成独特多元的艺术风格。作者:管震民,出生于中国浙江,是大马第一代华人,在早期槟城华人社会中非常有名望,曾担任槟城锺灵中学科主任。

5564MWY201911610396283232.JPG
“教者效也同声相应,总而言之有志竟成。”(篆书)对联的首字,合起来即“教总”。教者,效也,这是古代对教的定义,“效”有模仿之意,但这里的“效”同时引申成“效应”,这是因为教总当时有很大的影响力,只要登高一呼,华社就会同声相应,无论这个过程经历多少失败挫折,有志就会竟成。

5564MWY201911610396283233.jpg
“双鹿甲天下”“千金宜富贵当”“长乐未央”(瓦当文:古代瓦当上饰有的文字)

5564MWY2019116103106283234.jpg
“依礼义为安宅   弃名利如土苴 ”(商卜文)

5564MWY2019116103106283235.jpg
(金文:青铜器上所刻的文字)

5564MWY201911610366283220.JPG
“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作者:黎博文,原籍海南万全泉,曾任槟城中华中学校长、槟城华校教师公会和教总主席。

5564MWY201911610366283221.JPG
作者:陈金沙,别号“微尘老人”,1947年中国南来,任教于巴生华侨独立中学(现为滨华中学),任教美术长达30多年,多年来栽培了巴生的许多著名画家子弟,被视为巴生艺术家的摇篮推手。

5564MWY201911610376283222.JPG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中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 ”作者:任雨农,曾在北海中华公学、槟城锺灵中学、太平华联中学任教或掌校,2001年荣膺拿督头衔。

5564MWY201911610376283223.JPG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作者:陈人浩,曾担任麻坡中化中学和新加坡德明中学校长,受新加坡总统颁赐公共行政功绩银奖章。

5564MWY201911610376283224.JPG
“横挥铁腕批龙甲,怒奋空拳搏虎头” 作者:陆景华,曾任波德申中华中学校长、马来西亚书艺协会芙蓉联委会主席。

5564MWY201911610386283225.JPG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老子《道德经》1966年,沈慕羽以马华公会青年团副团长的身份要求政府将华文列为官方语文,结果遭马华公会开除党籍。朱运兴当时就写了这幅作品送给沈慕羽,意思是指狂风暴雨并不会长久,作为勉励。作者:朱运兴,1955年任教育部副部长,他不仅是从政者,同时也是一位热爱国家民族文化和母语教育的维护者,2004年荣获“林连玉精神奖”。

5564MWY201911610386283226.JPG
1956年,教总当时正在发动筹款运动,恰逢著名画家黄尧来到吉隆坡,教总诚意邀请黄尧来做义卖,同时替他主办一场漫画展览,于是黄尧写了这幅书法回赠给教总。他援引荀子“国将兴,必贵师而重传”,对领导华教教师的教总给予很大的肯定,而这也是黄尧在马的早期作品。作者:黄尧,原籍浙江嘉善,后来定居大马,是家喻户晓的漫画人物“牛鼻子”的创始人。

5564MWY201911610386283228.JPG
1979年,巴生兴华中学因为学生人数不断攀升、校舍设备不足,急需筹建新校舍,于是筹办一场盛大的“万人宴”来筹款。时任教总主席的沈慕羽写下了这幅作品,呼吁华社积极响应。最终,这场万人宴筹获一百五十多万的款项,创下当时全马华校筹款最高纪录,可以说,这幅作品也见证了当年的独中复兴运动。作者:沈慕羽(1913-2009),著名教育家,华教工作者、书法家。曾担任马六甲平民学校校长长达27年,担任教总主席长达29年,一生为族群、社会和国家服务,为华文教育树立一座典范。

5564MWY201911610396283231.JPG
徐威雄表示,书画作品背后隐藏的故事别具意义,参观者可以书参史,以史参字,透过观赏华教先贤的书画作品,回首华教历史故事,认识华教先贤。

5564MWY201911610366283219.JPG
过去的写字风气盛行,传统文人喜欢挥毫泼墨,行文作画,修心养性,把书艺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