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6/11/2019
黄婉玮.普罗大众解读外交的思维
作者: 黄婉玮

作为普罗大众,我们虽对世界有千头万绪,但从外交到政治的脉络,不也了然于胸吗?不过,唯有思维经过千锤百炼,才可能对大国的外交看得透彻,否则,我们很多时候也成了“受操纵的民意”。

上个月底,首届“俄非峰会”结束,俄罗斯的外交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主要原因是俄罗斯与非洲的互动可能动摇美国和中国在非洲的利益构体。有人借此回顾苏联曾在非洲的影响力,并认为俄罗斯有意“重返非洲”。

俄罗斯“重返非洲”会否威胁美国与中国?现在还不是定论的阶段,然而,用“重返”的视角看待俄罗斯的外交布局,须当心陷入冷战思维的陷阱。

如今的美国与中国已不再呈现冷战时期“一强一弱”的关系,在迈入全球贸易连体的时代,两国都是贸易大国且有竞合的关系,在传统与非传统的安全上也有合作的需要,但毕竟存在国家利益的因素,令各种机制的共建遇到阻扰,而若有俄罗斯的加入,或许在应对全球移民与难民、粮食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的问题,将具有多一份力量的意义呢。

二战之后,美国几乎主导了西方世界,成为东西方国家在做外交决定时不能不顾及的大国,而美国的外交经常随着更换总统而出现变动,让小国家措手不及,比如奥巴马以东南亚作为“重返亚洲”的对象,每年亲自出席东盟-美国峰会,换成特朗普后,不但由官员代表出席,且还降低代表团的官员级别。

美国似乎还想用冷战的思维控制小国的外交选择,主宰世界,但是,整个世界格局在经济趋向一体化,其他方面则呈现“分裂状态”,一些国家选择“强强联手”或“强弱联手”应对美国的霸权,而一直受美国操控的日本,近日也与中国发展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为周边国家带来的效应,日本政府看在眼里,也想与中国发展友好的伙伴关系。除了日本,韩国、欧洲、东盟的成员国都有试图摆脱“美国的朋友是我的朋友,美国的敌人就是我的敌人”的迹象。

为了突破在亚洲的困境,特朗普已在重点栽培印度。最近刚落幕的东盟峰会上,东盟与6个国家完成“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协议谈判,最后,印度宣布不加入,虽有遗憾但也容易理解,事实上,“龙象之争”导致“中国获利,即是印度吃亏”的局面,东盟因此也没有多做勉强。

至于印度,未来可能会倾力推行“印太战略”计划,在美国的栽培和帮助下与中国竞争地缘政治的话语权。不过,一切还取决于明年的美国总统选举,特朗普有多大的连任机会。

普罗大众没有直接参与外交决策,但被赋予监管政府的权力,外交政策牵涉复杂的国际局势,不过,人民的观点也会是政府做决策的政治因素,只是外交也不能过分仰赖民意,否则也是灾祸,比如英国缠绕议会多年的脱欧课题,追根究底是政府完全仰赖民意的公投结果。

人民的观点,重点在于视野决定世界的宽和广。若用冷战的思维,就永远想把世界上的国家归为“朋友”和“敌人”两大类,但若拥有全球格局的视野,就会有更多的角度解读世界所面临的课题。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