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0/11/2019
陈芳龙.华人宴会的陋习
作者: 陈芳龙

话说中国驻马大使白天,最近在“粤港澳大湾区”午餐推介会上,因为忍不住台下来宾说话的声量压过了台上的发言人,而发飙怒斥:“你们是被邀来听讲,不是来聊天的,请尊重大会!”白天的当头棒喝,是在纠正华人传统宴会的陋习。

“白天动怒”,除了隔天媒体大肆报道,接下来包括星洲高层卜佛海兄在内,一共有四、五篇评论探讨这个华人宴会常见的不良风气。

我的友人问我:“至于这样吗?吃饭聊个天有什么大不了?白天干嘛发这么大的脾气?”当然大不了。这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懂不懂的看场合说话;以及懂不懂的自重,才能赢得别人尊重的道理?

很多人习惯性的宴会迟到(彰显身分)、到了场四处吆喝打招呼(交游广阔)、席间高谈阔论(见多识广),但奇怪的是主人家都能忍受!这没什么,这是华人的百年文化。

而当主人家的也不见高明,经常自己也迟到、宴席间来宾致词言之无物又臭又长、音乐放得震天响、请柬上明明写着“7时开席、恕不催介”,都8点半了,来宾尚未开始讲话,第一道菜也还没上!这对我经常提早15分到场的,好像没什么道理!但这也没什么,这是华人的百年文化。

参加宴会时迟到、喧哗、而站在台上讲话的不会控制时间,且言之无物(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把台下“贵宾”轮番介绍,你介绍我,我介绍你的乐此不疲),而台下的“非贵宾”,经已枯坐乾等两个小时,早已饥肠辘辘。所以,台上台下角力的乱局就此开始!

我这大半辈子在不同国家参加过不少宴会,大马华人宴席间的战况最为激烈,城市和乡下都一样。如果你我都认同,那么不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大马华人传统文化遗产,这会比改变华人宴会陋习容易。

你我参加的宴会,其实很多时候性质不同。但有多少人会去分辨那是亲朋好友的喜寿宴?同学聚会?还是像这回“粤港澳大湾区”午餐推介会?如果用同一种态度去参加不同性质的宴会,那么活该让人讨厌,惹来挨骂!

先谈谈宴会迟到。

我的老朋友鲁迅先生就曾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每个人的一天只有24小时,时间有限,我们实在没有义务把时间浪费在“等待一个不认识的人身上”。这些把迟到视为习以为常,习惯要别人等待的人,是对别人的不敬重,当然也是个人教养问题,所以鲁迅先生的一番话不无道理,我也十分鄙视那些浪费别人时间而不当一回事的人。

记得有一回参加一场开学典礼,负责说话的主角迟到十几分钟。他一上台就引用唐朝·王贞白《白鹿洞二首》:“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之后,我问他你今天迟到15分钟,然后又按稿背书谈这个题目,有意思吗?如果你能反躬自省说:“我今天迟到15分钟,躭误千位同学总时数300小时,很不应该,所以我这辈子没有更好的成就,各位千万别学!”我不在乎他的感受,只希望他不要天天把自己当负面教材!

再说说台上演讲的。

我的老朋友林语堂先生,60年前有一回在台北参加某大学的毕业典礼。前面一群贵客轮番轰炸到午时一刻,轮到他上台说:“绅士的演讲,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是的,除非你的口才很好、内容充实,否则少讲两句的好。

二次大战时的英国首相邱吉尔是著名的演说家,有人问他,要花多少时间凖备一场演讲?他说:“如果是6小时,我从不凖备;如果是三分钟,我是毕生凖备。”1948年,他在牛津大学发表“成功秘诀”的讲题。结果重复了三句:“决不放弃(Never give up)”,演说结束!

口才不好,应该周详凖备。否则演说不精采,台上讲台下也跟着讲,当然乱哄哄。

最后谈谈身为来宾的你我。

大马华人的宴会,不守时、嘈杂混乱,这种文化可能改变吗?不可能。我每次参加宴会,都会请友人早点出席,答案:“不必这么早,8点有得吃就不错了!”如果吃饭成了出席宴会的主要目的,迟到?不就少吃一道菜。这种思维百年不变,怎么去要求宴会的文化翻转?

相对台北的宴会就凖时多了,通常是在预定时间内15分钟开席。我认识一位在台北驻马经济文化办事处任职的小老弟白博文,在一次宴会上和他同席。当天台上说话的口才都很好,一个个轮番上阵,菜上了几道他都不动筷。我了解他是遵守外交礼仪,一件小事让我看到了什么叫教育和修养!

末了,建议华人真的不能用同一种态度出席不同层次的宴会,有时会很失礼的。所以也别怪白天大使给大马华人上了一课!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