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北马新闻

|
发布: 10:19am 18/11/2021

自杀

家暴

一分钟问候

关怀周围

自杀

家暴

一分钟问候

关怀周围

医生:关怀周围 防止自杀 一分钟问候 随时救命

(大北马)每天一分钟问候·你随时改变某人生命
拉娃妮雅医生讲解自杀的课题,分享社区可如何携手预防自杀事件,右为讲座会主持人马美婷。(槟城研究院脸书直播截图)

(槟城17日讯)每天一分钟,联系任何一个人,可以是亲密的家庭成员或朋友,甚至是陌生人,你或许就此而改变了某个生命。

今年首五个月,大马共发生了468宗事件,而由于数据可得性和报告不足,这数据可能无法反映实际数字。

ADVERTISEMENT

槟城中央医院精神科医生拉娃妮雅维贾亚古玛指出,2020年9月10日的世界预防自杀日,带出了上述“每天一分钟”的讯息,以呼应世界预防自杀日的主题——共同努力防止自杀。

她说,我们都是社区的一分子,与家人、朋友、同事、邻居或团队有所连接,但偶尔会与社区隔离或断了线,尤其在冠病疫情期间,更可能发生。

“我们有责任去支持和赋权那些在社区中变得脆弱的人。”

“你还好吗?”借出耳朵聆听

拉娃妮雅医生昨日应邀为槟城研究院所主办的“活着:了解自杀以及疫情如何影响自杀风险”讲座主讲时说,如果你担心社区里的某个人,那么,请及时伸出援手并问候对方:“你还好吗?”

她说,这项“Are you ok?”运动在上个月推行,而更早前已在澳洲等地进行,如察觉某人与往常不一样,简单的问候了解并提供非判断性的支持,此举随时将带来一些改变。

“例如,上班期间,你发现平时很开朗的一名同事,突然在过去几天总是沮丧,那你可以问候对方,are you ok?”

她说,这一句问候,让对于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关心的当事人来说,是意义重大的。

“有时候,当有人告诉我们,他情绪有点低落、感觉不好时,我们不要一味地判断指对方想太多了,我们只需借出耳朵,好好地聆听。”

开放心态 周围有人施援

根据国际预防自杀协会,每年有超过80万人死于自杀,换言之每40秒就有一人死于自杀,自杀也是全球第十五大死因,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4%。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在2019年的一项数据显示,58%的自杀发生在50岁之前,而男性自杀率是女性的两倍。

拉娃妮雅说,根据一项研究调查,相比冠病疫情之前,在疫情期间,衍生自杀念头的巴仙率提高了10.81%、企图自杀提高4.68%,以及自残升高9.63%。

她说,研究也显示,受到不成比例影响的高危人群包括了妇女、年轻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群体、就业状况发生变化的群体以及社会经济背景较低的群体。

个案增多

她指出,疫情期间,很多人都历经艰难时刻,一些还需长时间居家,带来不少困扰,例如婚姻不和的夫妻,在疫情时更长时间相处,加上空间不足,使到问题更为严峻。

“疫情期间,家暴个案增多,而拨打求助热线的个案也增长超过三倍。”

她强调,任何人都有可能需要他人援助的时候,最重要是保持开放的心以及开口求助,四周都有可以伸出援手的人。

沉默者可找信任友人协助

询及该如何协助那些选择沉默不谈内心事的人时,拉娃妮雅建议,可以寻求当事人所信任的朋友或师长协助,此举可能有助于让当事人敞开心怀倾诉问题。

她说,如果依旧无效的话,或可提供当事人一些专业辅导团体的联络号码或线上辅导,让对方能在匿名及保有隐私情况下获得援助,甚至也可向宗教司或牧师求援。

她说,每个人在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固然很重要,但偶尔难免会遇上一些特定情况而陷入困境,例如家庭问题、财务问题、失业等,以致束手无策。在这情况下,最重要是肯把问题说出来,尤其是男性,往往会把问题藏心底而不愿摊开讨论。

说出问题 释放心事

“男性自杀率比女性来得高,这是因为女性在面对问题时,会向信任的朋友倾诉,但男性一般上不会这么做,选择压抑。”

“久而久之,这或许会演变成精神疾病问题,甚至引发自杀。”

因此,她鼓励人们把问题说出来,释放心事,若不想让他人知道,可以向辅导员倾诉,辅导团体会保密求助者的身分,甚至也可寻求宗教信仰上的协助。

“我们的人生,难免会遇到压力,要永远保持乐观是不简单的,但至少要有正面思维,相信问题终究会解决,而前提是,我们要懂得求助。”

自杀是可以预防的:

·自杀危机是短暂的,并可以在没有精神疾病的情况下发生;

·自杀前往往有警告信号;

·要认真对待那些表达自杀想法的人;

·谈论自杀并不会让人产生自杀的念头。

自杀实据:

·自杀有复杂的因果关系,并不是由一个因素单独引起的;

·77%的自杀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在没有精神疾病情况下也可能发生自杀;

·自杀很难预测,但可以预防;

·预防自杀是每个人的共同事务;

·在受到歧视的弱势群体中,自杀率高,包括难民、移民、囚犯、原住民和LGBTI(男女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和间性者)群体的个人;

·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媒体对自杀描述的影响;(备注:拉娃妮雅对以上最后两点作出补充,即自杀在某种程度上并没带有歧视,它是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的)。

自杀迷思(错误的观念):

·那些谈论自杀的人,并没有自杀的风险;

·所有有自杀倾向的人都患有抑郁症或精神疾病;

·自杀的发生是毫无征兆的;

·询问有关自杀的事,会导致这想法“植入”在某人脑海中;

·有自杀倾向的人显然想寻死;

·当某个人有自杀倾向时,他们将始终保有自杀倾向;

·自杀是遗传的;

·自杀行为的动机是为了寻求关注;

·自杀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

·自杀是无法预防的;

·只有特定社会阶层的人才会自杀;

·情绪状态的改善意味着自杀风险的降低;

·很少考虑自杀;

·以低杀伤力的方式企图自杀的人,对自杀并不认真。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