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暖势力

|

最新文章

|
发布: 4:11pm 06/12/2022

特殊儿童

“孩是爱你”征文比赛

特殊儿童

“孩是爱你”征文比赛

征文赛唤起关注特殊儿 “孩是爱你”以字疗心

报道:陆世敏
摄影:林明辉
“孩是爱你”征文比赛
由“BetterMe贝特米”主办的征文比赛获得不俗反响,共收到53份参赛作品,并选出20篇进入决审,最后5篇作品得奖。前排左起为李宣春、邱信胜、筹委赖昭宏和侯思颖;后排左起为萧国玮、郑佩玥和郑琡潓。

(八打灵再也6日讯)提起风霜之笔,记录人生无常的悲欢;开启心灵之旅,散播治愈人心的力量。

由大马非营利组织“BetterMe贝特米”主办的圆满落幕,共有5名参赛者从53份作品中脱颖而出。他们或是的家长,或是手足,或是同学,通过不经雕琢的文字,诉说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让人动容。

该比赛开放给全马公民或永久居民参加,旨在唤起各界对特殊儿童的关注与理解,并希望能藉助文字力量,让书写者以字疗心。

“孩是爱你”征文比赛
李宣春说,这次征文比赛的作品没有精雕细琢的文字,只有最真实的情感。
李宣春:写作是生命的记录

作为评委之一的本地散文作家李宣春指出,无论是叙述自己的情感、情绪、伤痛还是记忆,写作都是一种生命的记录,而他也从“孩是爱你”征文比赛中获得这样的成分。

“当你们写下来的时候,就像河流的分支流向不同的方向,与你有着相似经验的读者,会从你的故事找到出口。”

他说,或许人们在写作当下,会质疑自己为何要把这些伤痛记录下来,不过回过头后他们会发现,那是自我疗愈的一个过程。

“就像一个宗教的信徒,一生中都在寻找人生至高的意义,写作对我来说也是一样的,可以借此获得活下去的力量。

首次担任这类征文比赛评委的李宣春在颁奖典礼分享道,以往担任评委都是接触文学类作品居多,这次却让他读到不一样的故事,并从中汲取积极的能量。

“现实生活中,我身边很少会出现特殊孩童或家庭,所以这次比赛的作品深深触动到我。这些作品的文字大多是没有经过雕琢的,我可以从中读到最真实的情感,所以在评审过程我们都是以故事为先,文字为次。”

许慧珊:参赛作品让人心酸

另一名不克出席的评委许慧珊也留下感言,坦言这次比赛的作品让人读之心酸,读之心疼,让她在评审过程忍不住泪洒现场。

“他们以父亲、母亲、手足,甚至是同学的视角,试着写出特殊人士在各阶段生命里的艰辛、困顿和小确幸。这些都是作者们的真实经历,让我看到坚定前行的大家,身上承载那份沉重的爱。”

“孩是爱你”征文比赛
郑佩玥希望家里不要出现负面的磁场,反之要用爱和感恩的能量,让宝宝在健康的环境长大。
郑佩玥:用爱接纳罕病儿

首届“孩是爱你”征文比赛的金奖得主为郑佩玥(40岁,老师),她的孩子是狄兰吉氏症候群(CdLS)宝宝,是一名多系统发育异常疾病患者。

“当我从电台听到这项征文比赛后,当下反应就是:比赛好像是为我而设的,让我有机会把孩子的故事写出来。”

她指出,自己是在2020年行管令期间怀上这个孩子,整个孕期自己都感觉到不对劲,但妇科医生却告诉她没有问题。

“孩是爱你”征文比赛
郑佩玥(右二)感恩自己成长在有爱的家庭,所以能以正面积极的心态,迎接特殊孩子的到来。右为邱信胜,左为李宣春。
仅4手指没听力发育迟缓

“等我早产诞下孩子后,才知道他只有4根手指,没有听力,发育迟缓。奇妙的是,我第一次看到他,叫他的时候,他仿佛可以听到我的声音大哭起来。

“我握着他只有4根手指的手,摸摸他的脸跟他说:不哭,你可以健健康康地长大的,他就静下来了。”

狄兰吉氏症候群是一种罕见病症,每50万个孩子只有1个会患上有关疾病,郑佩玥孩子在新生儿加护病房(NICU)住了20天才出院。

“现在他已经2岁多了,外表看起来还是几个月的孩子。很幸运的是,我从小就在很有爱的家庭长大,在我知道孩子是罕病宝宝的时候,我没有任何负面情绪,而是怀着爱和感恩的心接纳这个孩子。”

“孩是爱你”征文比赛
萧国玮忆及19年来陪伴儿子走过无数风雨,哽咽到说不出话来。
萧国玮哽咽谈特殊儿成长

现年51岁的特殊学校助教萧国玮是本次比赛的特优奖得主,谈及19岁特殊孩子的成长过程,他忍不住哽咽,泣不成声。

“我们一路走过来,走了很多冤枉路。孩子是特殊儿童的事情,我从不吝啬给全部人知道,因为我和太太始终抱着一个希望,即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个孩子被社会接纳的机会。”

他不想别人走自己走过的冤枉路,所以就借着比赛的机会,把学到和经历过的东西写出来,与别人分享。

“孩是爱你”征文比赛
萧国玮(右二)获得“孩是爱你”征文比赛特优奖,并从邱信胜(右)手中接过奖金。(林明辉摄)

“我的文笔不是很好,可能不是很会写,但我希望我的文字可以带给别人一种疗愈,感染其他人。

“我也要让更多人知道,特殊儿可以融入社会,为社会做一点事,我就是抱着这样的宗旨和目标,让他们多一个社会接纳的机会。”

“孩是爱你”征文比赛
郑琡潓借着比赛的机会,分享特殊同学的故事,并期望能够与这名失联的朋友再次见面。
郑琡潓:心酸特殊学生被排挤

另一名特优奖得主郑琡潓(25岁,材料测量师)说,她看到征文比赛的当下,就想起中学的一名特殊人士朋友。

“趁比赛的机会,我翻回与对方的聊天记录,一下子就陷入回忆的漩涡中。”

她忆述,当时这名朋友常常被同学排挤和作弄,在学校内就是一个孤独的存在。

“有次他跟其他同学起暴力冲突,其母亲过来学校,不断跟别人道歉,他就在旁边沉默不语,画面让人感到心酸。”

“孩是爱你”征文比赛
邱信胜(右)颁发奖金给郑琡潓(左)。(林明辉摄)

她指出,自己在跟他同桌后,发现对方在数理方面有过人的天赋,自此对他改观,相处下来也发现他并没有他人形容的那么恐怖和暴躁。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年少无知的我们不敢跟他说话和做朋友,是多么伤人的一件事。

“毕业后我们就断了联络,但某一天他竟主动联系我跟我道谢。我不懂他当下是处于什么际遇或心情,但我真的很感慨,因为别人欺负他的时候,我没有帮忙,他却一直记住我的好。”

“孩是爱你”征文比赛
邱信胜说,评委在评选作品的过程中,除了重视作品内容是否扣人心弦,也注重文章的启发性,展现特殊儿童和家庭的更多面向。
邱信胜:通过别人故事获力量

主办这场比赛的临床心理师邱信胜寄望“孩是爱你”可以播下希望的种子,在未来引导更加多的特殊儿家长,不再自责、自怜,反而通过别人的故事获得力量。

“文字的整理,其实也是一种心情的整理,我们可以从过程中获得疗愈,以专业角度来说就是叙述治疗。”

他指出,在评选作品的过程中,评委除了重视作品的内容外,也注重文章的启发性,以带出特殊儿童和家庭的更多面向,激发多元思考。

他也希望来年可以举办第2届征文比赛,告诉更多特殊儿童的家长:“你并不孤单。”

“孩是爱你”征文比赛金奖得主将获得1000令吉奖励,4名特优奖得主则各获500令吉奖励。

《星洲日报》接下来将会不定期刊登得奖的5篇作品。

打开全文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