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国内

|

全国综合

|
发布: 12:00am 24/05/2022

吉隆坡疫前vs疫後大不同

在這座城市裡,每個人在度過繁忙的日常,是疫情的突然而至,讓大家不得不放慢腳步,甚至停頓下來,才把目光放到了一些曾被忽略的小事。當我們重新邁出步伐時,其實我們都有所改變了——不只是個人的生活習慣,還包括我們身邊、環境,以及我們的吉隆坡。

過去兩年,大家因疫情而面對不少的限制,以及必須遵守的條規。基本的程序無疑是出門戴上口罩、進入商店前測體溫和簽到、經常使用洗手液;最嚴格時期一度限制出門有10公里行動範圍、保持人身距離、營業時間受限等。

作為Mano Plus生活選物店的首席執行員,黃菁翠(Jessie Ng)有時候會到一些餐廳、咖啡廳坐下享受一頓美食或品一杯茶,期間與老闆聊一聊,從中發掘他們的故事。她也經常到不同地方走走,然後在記錄下這些日常中的大小事。

這也是為何她能夠在訪問期間,輕易點出無數個我們在這座城市生活時,不曾察覺或當作理所當然的疫後小變化。

“這兩年間,我們是從‘全球化’(globalization)變為了‘本地化’(localization)。因為大家不能旅行、出國,生活也慢了下來……儘管以前我們常說‘在地’,但現在大家是明顯意識到了‘在地’的重要。”

她指出,以往大家不會去珍惜周邊環境,直至行動受限制的時候,才會開始嘗試瞭解多一點在地的事情,再逐漸變得重視“在地”元素。

疫後更關注在地文化與藝術

黃菁翠以The Exchange TRX商場和默迪卡118摩天大樓(Merdeka 118)為例,點出這兩個吉隆坡新商場的在社交平臺Instagram上發佈的照片,不少是具有社區元素,反映出它們要積極融入我們的生活,而非走商場常見的宣傳方式。

“這是以前大家不會講求的‘在地’元素……是這兩年大家才看到這傾向。”

另一個在疫後的吉隆坡變得更受關注的元素,是藝術。她提到,去年杪開始有許多藝術相關的活動,吸引了不少年輕人走進吉隆坡,當時甚至到了一票難求的地步。

“那時候無論是The GoDown(展覽中心),還是敦李孝式路(Jalan Tun H.S.Lee)的一些活動場地,皆出現人山人海的景象。這也是以前沒有的現象。”

“其實,這也符合我一直提到的:我們有很多元色彩的文化,但以往會被我們忽略,包括藝術。”

文創風潮帶動   老店屋搶手

社區活化,是形容近年茨廠街之發展趨勢的最佳用詞。大家過去對茨廠街的印象,總會與“冒牌貨”、“外勞”等字眼掛鉤上。不過,茨廠街周邊區域的發展,也在近年出現不少的變化。

黃菁翠表示,本地人過去數年不常到訪的茨廠街,現在大部分都是年輕一代,還有不少友族同胞。

“現在這裡有很多充滿文青風格的咖啡館,然後還有翻新後的麗士雜錦(RexKL),接著還有BookXcess進駐,讓大家紛紛去打卡。這掀起了一股社區的繁榮……或可回到葉亞來繁榮的時代。而這,都是後疫情的現象。”

她也提到,老店屋現在變得相當搶手,因為大部分商家現在偏好老店屋,而非新店屋。尤其是茨廠街和蘇丹街一帶,以及一些舊社區,如富都、金馬律等。

她認為,這些保留了老店屋原有面貌的新店,反映出復古風的迴歸,也帶出了大家如今會重視歷史文化。

“進駐鄰里”趨勢蔚然成風

商家除了進駐吉隆坡市中心的老店屋,也有不少把目光轉到了一些住宅區內的店屋。黃菁翠指出,當大家的活動範圍被歸限於10公里時,社區內的商業活動也就隨之被帶動了。

“以前大家都會去到購物中心、到吉隆坡市中心。可是,當你不能出去的時候,很自然地,你只會去你家附近。因此,這兩年興起了一個趨勢——進駐鄰里(neighbourhood)。”

她解釋,受到疫情影響,部分商家面對高租金而無法在購物商場設店;消費者行動範圍受限後習慣了到住家附近採購;加上商場比較多條規和限制,促使商家們選擇退出商場,轉向鄰里的店屋。

“因為方便,鄰里內就有了,不用去到太遠。不少人現在去商場的習慣,也變成只是買必需品,而不會遛達。因此,最快崛起是鄰里小店。”

除了咖啡館,其他在社區、鄰里內越來越常見的商業活動,還有中國、韓國、線上轉線下的便利商店;銷售口罩、快速檢測試劑盒、保健品等的藥劑店;以及肉類、水果的專賣店等。

疫情帶動注重“戶外元素”

另一個疫情下出現的現象,是“戶外”與“室內”的變化。隨著疫情相關條例逐步放寬,吉隆坡市中心的人流也有增無減,當中絕大部分是本地人。

黃菁翠點出,此前活動受限,促使大家如今變得渴望戶外;所以考量到這因素,新型的購物商場會選擇打造空中閣樓。

例如,武吉免登城中城(BBCC)就在LaLaport設了頂層綠意公園,提供大家一個貼近大自然的環境。

“這是疫情前就做好了的規劃,而在疫情發生後,戶外的元素變得更重要了。因此,未來的購物商場可能都會融入這種元素。”

踏入後疫情時期,她也觀察到市面上有越來越多的室內植物專賣店,反映出了室內種植日漸受到喜愛。

“植物以往都是種植在戶外。苗園(nursery)也是在戶外的。不過,我們之前長時間在家裡,促使大家紛紛把植物帶到了室內。尤其住在公寓的人。”

“這些……都是後疫情發生的點滴。之前大家不會去珍惜,是直至沒有的時候,才覺得稀有。”

相關新聞:
文創激活新動力 吉隆坡疫後重生

打开全文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