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国内

|

全国综合

|
发布: 12:00am 01/06/2022

有一種心動 叫心房顫動

市场情报

身體健康是每個人的夢想。你是否知道不規律的心跳會直接影響個人的健康?

基於疫情的關係,大家此前會到藥劑行購買血氧儀來測量血氧飽和度;有部分人士在使用脈搏血氧儀後,發現到自己有心率過快或過慢的現象。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為血液流動提供動力,把血液運行至身體各個部分。

心臟每分每秒都在工作,正常心跳速度為每分鐘60至100次。如果心臟不規律的跳動,無論過快或過慢,都有可能是心房顫動的症狀。

SJMC心臟內科專科顧問許國偉醫生(Dr Koh Kok Wei)

SJMC心臟內科專科顧問許國偉醫生解釋,心房顫動是一種最常見的心臟疾病,是屬於心律不整的一種。

心房顫動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心臟不規則跳動。因此,若是在正常情況下留意到心跳過慢、過快或不規律的情況,應該求醫找出真正的原因。

心臟有四個腔室,即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當心房顫動發作時,心臟的兩個心房跳動混亂且不規則,與兩個心室失去協調,導致心室泵血速度不定,時快時慢。

心房顫動帶來的主要問題是心房失去正常運作功能,無法有效地把血液推進心室。當血液滯留在心房裡,便可能形成血塊,而血塊隨著血液流至全身各處,會導致腦部栓塞成為中風。事實上,幾乎三分之一的中風患者都有未被檢測的心房顫動。

基於心房顫動導致心臟輸出的血量和氧氣減少,患者通常會感到頭暈、疲累、胸悶及不舒服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增加中風的風險。

那麼誰是心房顫動的高風險一族呢?

心房顫動可說是老年病,年齡越大,發生率越高,尤其年齡大於75歲。同時,患有血壓高、心臟疾病、糖尿病及甲狀腺機能亢進人士都是高風險群。

年輕患者比較少見有心房顫動,除非曾患有室上速、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心臟衰竭、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或是受到家族遺傳的一群。然而如今,我們所見的年輕房顫患者也越來越多。

心房顫動增中風率

許國偉醫生指出,心房顫動是一個棘手的疾病。正因房顫的發作為短陣的,而非持續性(或稱為陣發性房顫;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雖然患者已有症狀,但可讓診斷十分困難。若未能及早發現,可導致患者以中風為首個呈現的併發症。患有心房顫動所帶來的中風風險是5倍,而栓子型腦中風所導致的殘疾程度往往比一般腦缺血中風更為嚴重。

診斷心房顫動通常都是用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簡稱ECG)及心律紀錄器輔助診斷,以偵測出不規則的心跳。然而,心房顫動在初期不常病發,難以預測到病發的時刻。

為了更好偵測和監控心跳的數據,醫生會讓患者戴上Holter動態心電圖儀長達一至兩個星期,以記錄連續心電圖,而醫生再依據這些數據診斷。

心房顫動有多種治療方法,初期患者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來控制心跳速度與減低心臟衰竭的機率,以及抗凝藥以避免患者陷入中風的風險。

不過,長期服用抗心律藥物對患者帶來副作用,對甲狀腺、肝臟和肺部會造成發炎和硬化。藥物未能有效控制病情的話,患者需要通過一種微創手

術治療-房顫射頻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簡稱RFA)。

3D影像精準定位病灶

2D心電生理檢查及3D心電生理檢查的影像區別

在2011年之前,國內的心房顫動治療方式,大部分以實施2D心導管射頻

消融術為主,即藉由電極導管頭端的射頻能量來消除心臟組織異常電活動。

電極導管在X光透視下伸入心臟內,記錄心臟內心電圖和腔內圖 (Electrogram)的變化及心律傳導的徑路,並經由電極導管刺激心臟來誘發出病人潛在可能發作的各種心律不整。 

接著,其中一條導管的末端會嚮導致心律不正的心臟組織部位進行消融,阻斷及破壞此不正常的傳導路徑,促使心臟重新正常地發出電波,恢復正常規律心跳。

許國偉醫生提到,憑著2D心電生理檢查的黑白平面影像進行心導管射頻消融術,其實相當考驗醫生的記憶力和想像力,而手術得耗時6至8小時。他比喻電極導管(雙手),就如同進入了黑暗房間(心臟)探索,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環境內,需要靠雙手觸摸,才知道房內的物體擺放位置、物體的面積大小及四面牆,在跌跌撞撞的情形下尋找方向感。

因黑白平面影像無法呈現完整的心臟腔室的外殼,醫生靠著電極導管在心腔內判斷病灶位置並給予射頻消融,還需牢牢記著曾經消融的位置。

隨著醫療科技日新月異,現有Carto Mapping系統的3D心電生理檢查提供動態立體影像,利用大量的3D影像組成連續動態影片。

藉由電磁技術創建患者心臟結構的3D影像,而導管頭端與心臟的3D立體影像可即時呈現在電腦螢幕上,甚至導管頭端的位置與指向均可正確地呈現。

許國偉醫生展示Carto Mapping系統呈現的3D影像。

這意味,醫生只要看著電腦螢幕便可知道導管頭在心臟裡的位置、指向及導管頭與心內壁的接觸情形,而且只需看著電腦螢幕移動導管即可,更能夠準確判斷病灶位置。

有了這項技術,它可以幫助醫生將導管更精準地,引導至心臟中需要消融

的確切位置和方向,如同醫生的導航器。

同樣地,以黑暗房間的環境再次作為比喻的話,這次可以大約知道房內擺放的物體位置、物體大小,不會因走動不小心被物體絆倒。

在Carto Mapping系統輔助下,手術時間只需3至4小時,降低心律不整復發機率,比2D心電生理檢查來得高。同時,在少量X光照射下進行手術,亦有助減低醫護人員的職業傷害風險。

自我測量心跳次數

心臟如同引擎或發電機,人們應該好好愛護自己的“心”。

因為心房顫動患者是一種進展性的疾病,儘早控制病情發展以減低復發機率,進一步降低中風與心臟衰竭的風險,以保持生活品質。

許國偉醫生建議高風險群人士,每年進行健康檢查也應該概括心臟檢查。

此外,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善用智能手錶、手機APP及血氧機,養成定期量測心跳的習慣,注意心律是否正常,更能及早發現問題。

打开全文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