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国内

|

全国综合

|
发布: 12:01am 28/04/2024

罕见却可致命! 别将格林──巴利症候群 误当中风

市场情报

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疾病发生机率虽低,轻微的症状可能仅是手脚麻痹、脸部没力,但是严重的情况可能将导致无法吞咽、插管、瘫痪等,甚至可危及生命。

神经系统在人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负责接收、传输和处理信息,并在调节呼吸、吞咽、控制肌体运动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其受到损害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双威城双威医疗中心脑神经内科专科顾问黄正辉医生指出,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种因免疫系统损害周边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线受伤和发炎的疾病。

黄正辉医生也提醒大家,别把格林──巴利症候群错认为中风。

“格林──巴利症候群的病因尚不明确,但通常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对之前的感染或其他情况作出反应时被触发。”

简单来说,就是在分子相似(molecular mimicry)的情况下,病原体产生的抗原和自身产生的抗原相似,导致免疫系统出错,除了攻打外来病毒,还会攻击身体类似的抗原体与神经线。格林──巴利症候群虽然罕见,却可能会致命!

患者或曾出现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

黄医生透露,多达三分之二的格林──巴利症候群患者在发病前6周都曾出现伤风感冒或胃肠道感染症状。

然而并不是所有病毒都会引发格林──巴利症候群,空肠弯曲菌胃肠炎(Campylobacter Jejuni Gastroenteritis)是最常见诱发此病症的病毒。

其余的病毒,如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流感A和B病毒(Influenza A and B viru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寨卡病毒(Zika virus)以及冠状病毒(COVID-19)等,都有可能引发格林──巴利症候群。

除了病毒感染,也有少部分患者会在手术后、服用某些药物后引发此病症。

发病率随年龄增加 男性机率偏高

黄正辉医生指出,虽然目前我国并没有关于此病症的数据,但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在10万人当中大约有1至2例发病率。

至于亚洲国家的数据分别为日本每10万人中有0.44例,孟加拉每10万人中则有2.5例。

他表示,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此疾病的影响,但随着年龄每增加10岁,发病率大约会增加20%。

此外儿童的风险较成人低;而男性在所有年龄段中受影响的机率会比女性高出1.5倍。

轻症可自痊 重症可致命

他指出,格林──巴利症候群导致的神经线受损,可分为轻微和严重。

“患上此疾病初期,患者通常会感觉双侧身体肌肉无力,一般从腿部先开始,然后蔓延至手臂和脸部。”

这种无力症状会随着时间推进越来越严重,通常在2至4周达到顶峰。肌肉无力还可能会导致患者失衡,容易跌倒。除了无力,患者还会感受到四肢麻木和刺痛、眼睛无法移动以及出现吞咽困难等症状。

“如果没有及时用药,无力的症状会扩散至控制呼吸的肌肉,从而导致呼吸困难、无法吞咽等严重并发症。其余的并发症还包括肺炎、心律不整、血压失控、

大小便失禁、深静脉血栓、压疮和剧烈的神经疼痛。”
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四肢无力和呼吸衰竭,需要入住加护病房插管;长时间卧床,再出现并发症,可能会危及生命。

无论如何,他指出,除了以上严重的病症,也有部分患者只出现轻微症状,例如可能只是脸部没力和出现轻微麻痹症状,若症状没持续恶化,是可以自愈的。

与中风症状相似

黄正辉医生也提醒大家,别把格林─巴利症候群错认为中风。
“格林──巴利症候群和中风症状相似,即出现肌肉无力和神经线麻痹,仅凭症状很难区分两者的不同,容易引起大家混淆。”
但他透露,还是有一些征兆可以区分,况且两者的发病原因并不一样。

“格林──巴利症候群的肌肉无力是由于不好的抗体造成神经线发炎所引发;而中风的肌肉无力则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心脏问题导致血栓,造成脑部血管阻塞所造成。”

“在症状方面,大多数中风患者会半边不遂,嘴巴歪和不能说话;而且中风的症状是立即发生的。至于格林──巴利症候群的肌肉无力和神经麻痹通常都是两边对称的,比如双手和双脚没力;而其症状是逐渐严重的,不是立即发生的。”

无论如何,黄医生表示,也有少部分的中风患者是双脚或双手无力的。因此,他建议如果出现类似症状,别自行判断,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测。

医生将通过了解症状、病史、进行检测等确定其是否患上格林──巴利症候群。相关检测包括腰椎穿刺、神经线检测和血液抗体检测等。

两种免疫疗法进行治疗

黄正辉医生披露,格林──巴利症候群可通过两种免疫疗法进行治疗。

第一种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这种方法是将健康的抗体通过静脉注入患者体内,连续进行5天,健康的抗体将清除体内的不良抗体。

第二种方法则是血浆置换疗法(Plasma exchange),治疗周期通常为7至14天。此方法类似“洗肾”的操作,将患者的血液抽取出来,再清除体内的不良抗体。

“医生将针对患者情况选择其中一项治疗。这两种方法都可有效防止身体细胞和组织持续受到攻击。”

“此外,如果患者出现并发症,医生将提供其他支持性治疗,包括为出现呼吸问题者插管或进行气管切开术,

为有吞咽问题者提供进食管,疼痛者则提供止痛药等。”
他透露,这两种治疗方式因个人体质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有些患者在注射了免疫球蛋白后会出现过敏和头痛反应;有些患者在进行血液置换术后,可能会出现血压低的情况。

无论如何,黄医生强调,以上的副作用远远小于不治疗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另外,他也强调,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进行以上两种治疗,除非他们无法行走、出现吞咽与呼吸困难的症状。

“如果患者只有一些轻微的麻痹,医生会先观察一两个星期,情况没恶化或自愈后,就无需治疗了。”

提早治疗 50%患者一年内康复

格林─巴利症候群越早治疗越有利,在神经系统受损尚不严重之际开始治疗,很大程度上可以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

黄正辉医生透露,根据数据显示,大约80%患者一年后可以独自行走。而在这些恢复人群中,多于50%患者可完全康复。然而,超过10%的患者会遭受较严重的神经肌肉伤害而萎缩,这种情况将成为永久性的损伤,无法完全治愈。

此外,5至10%的患者病程延长,无法完全康复且接下来数月需要依赖呼吸机。还有一小部分患者在康复期间,可能会因为此病症引发的并发症恶化,在几个星期后死亡。

疗程结束后无需用药

黄医生指出,格林──巴利症候群复发机率较小,通常在疗程结束后,就不需用药了。

“格林──巴利症候群和其他疾病不一样,它属于体内不好的抗体伤害神经线,所以只需要把不好的抗体和发炎问题解决,剩下要做的就只是复健及等待自身康复。”

医生将根据患者的神经受损情况告知他们需要留意的事项。完全康复者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对于那些康复至可以行走,但仍伴随神经疼痛和麻痹的患者,需要服用有助于神经恢复的药物,同时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延迟康复进程。

有些患者可能尚不能独立行走,则需要他人协助照顾,并接受康复治疗,以帮助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吞咽受影响的患者,可能需要鼻胃管喂食。

黄正辉医生(Dr Ng Chen Fei,Steve) 双威城双威医疗中心脑神经内科专科顾问

与冠病疫苗接种无关

黄正辉医生指出,目前并没有方法可以预防格林──巴利症候群,但60至70%的病人之前都曾发生病毒感染;而近几年流行的冠病也是风险之一。

“因此,定时接种预防病毒的疫苗、关注食品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将有助于减少感染病毒的风险,从而间接降低患上此症的风险。”

对于坊间指接种特定冠病疫苗将引发格林──巴利症候群,黄正辉医生表示相关说法并没有依据。

“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冠病疫苗直接导致格林──巴利症候群。相反,最近的一项大规模研究发现,接种冠病疫苗者,患上该疾病的可能性低于未接种疫苗者。”

由于相关疾病与中风症状相似,黄医生呼吁大家,当感觉手脚无力、麻痹且伴有刺痛、呼吸或吞咽感到困难时,应立即就医进行检测与评估,确定是否患上格林──巴利症候群,以便尽早进行治疗。

他也促请大家别因为该疾病罕见而掉以轻心,倘若没有及时就医,严重者将导致神经线严重受损及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可致命!

打开全文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