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8/06/2017
吴娟瑜.惯宝宝VS.巨婴父母
作者: kychia

台湾出现“惯宝宝”这名词,指的是有些父母把孩子宠过头,惯坏了。如果孩子有霸道行为,要就是要到底,父母“乖乖地”给;如果孩子反唇相讥,父母也是软弱不敢应答;如果孩子成天溺在3C产品,父母也只念两句,然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像这样惯坏孩子的父母就是养出“惯宝宝”。要是看到邻里孩子有如下表现,就可以认定“惯宝宝”出现了。

一、惯宝宝成了一家之主

假日去哪玩?挑哪家餐厅?iPad玩多久?课业做不做?今天上不上学?

一切都由他做主。这是当初宝宝身边的大人(祖辈及父母)误解“尊重”的意思。以为尊重一个生命个体就是事事顺从,让他做决定,而失去从小制定游戏规则,让孩子得到适度规范和引导的黄金时刻。

二、惯宝宝一言九“顶”

惯宝宝自以为是,习惯支使别人。若长辈好意叮咛,或多唠叨几句,他们立刻出言不逊。一位妈妈曾伤心告诉我:“看到儿子三更半夜不睡觉,拼命上网,我说他两句,结果竟叫我:‘你去死!’。”至于用其他口头禅来攻击父母,多得不胜枚举,如“白痴”“你很烦”“少啰唆”“走开啦”。

总之,当惯宝宝进到教室,走入同侪间;进到社会,走入朋友间,所有“惯有”资源、“惯有”气势都会碰到极大冲击。在更大团体里,再也没有处处让步的人,更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

倒不如父母尽早改正教养模式,在软硬兼施的游戏规则里,让孩子懂得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扮演一个孩子在家庭、在人生里该有的角色。

这是指在华人社会里,有不少父母养出巨形超大的“婴儿”,这些baby都已经二十好几岁了,有的甚至已经四十多岁,还成天赖在父母身边啃老。

万一这些独生子女终于有了对象搬出去和爱人在一起,仍然三天两头回家搬食物,或伸手向父母要点零花钱。

而这些“巨婴父母”闲着也是闲着,往往换个两班车,去瞧瞧孩子吧!

这时,手上拎着食物,肩上挂着帮“巨婴宝贝”洗晾干净的衣物,还捏着紧紧一小包钱。若是儿子开口就给儿子,若儿子不开口,那就给那同居的女孩,反正迟早是未来的媳妇,买东买西,儿子也用得着。

这些巨婴般的大孩子就如此享尽父母的关爱,而忽略已经长大成人了,该为自己的人生尽责任,该为父母多做点什么。

不管是“惯宝宝”,还是“巨婴父母”,这些流行出来的名词,都说明了社会上有些父母在教养上的盲点;“惯宝宝”的父母、“巨婴”的父母只要透过成长,觉察自己“给”的部份要更收敛,找到“予取予求”的停损点,自然就不会养出一直在“要”的孩子。

救孩子免于贫穷、失败、宠溺,为人父母,人人有责啊!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