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2/03/2017
从铅字排版到数码时代 · 三代见证 · 印刷业巨变
作者: saoyh

1950年,严家父子与亲戚,还有一名友人合资开设印务公司,后来转为严家家族生意,至今由严家第三代中的两个兄弟接手,从活版印刷到柯式印刷,再到数码印刷崛起,历经印刷业的转变。

严家第三代的老大严启昌和老三严启政接下祖父与父亲开设的普文印务公司。严启昌表示,祖父严锡庆原本在新加坡巴刹卖鱼,父亲严念麒担任机器车床学徒。

“姑丈与他的一名友人提议在昔加末开设印务公司,祖父和父亲当时是印务业的门外汉,所以特别聘请来自新加坡的印刷头手和装订头手,边做边学。”

他说,普文印务公司当时是昔加末第一家印务公司,坐落在旧市区东姑阿末路。至于公司为何称作普文,并没有特别含义,但他猜想或许是采其普及与文化、文字之意。

普文印务公司从1950年开始营业,至今已传到第三代,由严启昌(左)和严启政接手。(图:星洲日报)

活版印刷需手动排版

他表示,当时采用中国6度和8度半自动手动式印刷机,除了印刷和装订之外,还需要有人负责排版工作。

他指出,当时以活版印刷,也就是以铅字排版,再进行印刷。

中文铅字有特大号(右起)、一号、二号、四号和五号字。(图:星洲日报)

公司里有七八千个中文铅字,惟只有三千多字是常用字。中文铅字分为一号字、二号字、四号字和五号字,数字越大则字体越小,但英文字母则数字越小字体越小。

“铅字不能掉落地上,否则很容易损坏。如果要使用找不到的字体,我们就要利用不同的字体切割并组合而成。”

他指出,姑丈和友人因为身在新加坡,后来不再合资,印务公司成了家族生意。

“后来,公司的中国6度和8度半自动手动式印刷机慢慢被淘汰,并购入德国活版印刷机。”

由于已甚少使用铅字排版,严启昌寻找少用字时需耗点时间与功夫。(图:星洲日报)

夕阳行业不鼓励孩子加入

他说,六十年代已经开始有了柯式印刷,但公司直至七十年代才购入柯式印刷机。

“中国半自动手动式印刷机需要人一张一张地推入纸张,一天最多可印刷数千张,德国活版印刷机则可每小时印刷4千张纸,柯式印刷机则每小时可印刷七八千张纸。

早期的活版排版,字母铅字犹如电脑键盘,各字母有其所属位置。(图:星洲日报)
早期若没有要使用的中文字时,需要自行切割并组合字体,当年的切割工具仍保留至今。(图:星洲日报)

从前活版印刷时排一个版若要两小时,柯式印刷时使用电脑排版只要10分钟即可。”

不过,他提到,现时若接到数量极少的订单,偶尔也会使用铅字排版。

严启昌和严启政两兄弟包揽印务公司的所有工作。(图:星洲日报)

严启昌于1973年到印务公司上班,至今已经43年之久。他说,父亲现在已经90岁,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之间开始减少到印务公司。

他指出,家中第四代都在外地工作,没有人加入印务公司,他们也不鼓励孩子加入,因为电子印刷已经是夕阳行业。

他说,从过去聘请工人为主,到现在印务公司只有他和三弟两人,预料还会继续多做5到10年的时间。

严启政:从小对机械有兴趣

严启政表示,他自小就对机械感兴趣,中学毕业后到吉隆坡旧古仔路的政府印刷学院学习,然后再到报馆印刷部上班。几年后,转到居銮一家印务馆工作,之后就回到普文印务公司上班。

“一开始到店里上班,我负责排版,后来有了柯式印刷机,我就改为负责印刷。我不喜欢排版,喜欢机械。”

他指出,排一个简单的版需要约半小时,若是复杂的则需要两三个小时的时间,一开始时,因为还未记牢字体的排放处而排得较慢,中文铅字以部首排放。

他说,从小就看着父亲从事印刷业,也在店里帮忙,所以长大后也很自然地往这个领域发展。

印务公司里有七八千个中文铅字,常用的逾三千个中文铅字放在店里前方,少用的铅字则放在后方。(图:星洲日报)
一些常用的版,例如请柬会排好并绑好,若要使用,只要将部份资料更换即可。(图:星洲日报)
长期顾客的招牌会制成电版,方便使用。(图:星洲日报)

消费税实行订单减

严启昌和严启政表示,该公司承接单簿、请柬、传单、表格、日历等订单,长久以来以单簿占多数。不过,自从去年落实消费税后,许多公司开始采用电脑作业,单簿的印刷订单都减少了。

普文印务公司走过66年,目前承接的多是老顾客的订单,一些顾客是严启昌七十年代加入公司,就一直光顾至今。

“偶尔会有新的顾客,但我们只有两个人,没办法接太多订单。”

尽管这几年的印刷订单减少,日历订单亦然,但接近年尾时候,严家兄弟仍要赶制日历。

“日历在六十年代的订单很多,当时的商人多以日历作为宣传,同时也送给顾客作为回馈;现在的日历则以跑马日历居多,因为有三种语言,三大民族通用,加上有公共假期,适合大众需求。”

印务公司前排版和印刷头手在90年代农历新年,回到店里与严念麒(右)叙旧。(图:星洲日报)

家族生意承载回忆

普文印务公司是严家家族生意,也装载了许多的家庭回忆。

严启昌表示,在他小时候,一家人居住在印务公司的楼上,有时候会在底层后方,满是纸张的地方铺帆布床,又或是铺上纸堆入眠。

“直到八十年代,我们购买花园住宅,才迁离印务公司二楼住处。”

不过,每年的农历新年,严家人还是会在印务公司后方吃团年饭。

严家老五严启强结婚时,礼车特别驶到普文印务公司前,并拍摄全家福。(图:星洲日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