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0/10/2017
蔡诗萍 ‧ 这政府在乎一位国家文艺奖得主的过世吗?
作者: kychia

我忍了几天,还是忍不住要说:台湾政府怎么了?竟然对一位国家文艺奖得主的过世,这么冷漠?这么无情?

2017年的9月24日下午4点半,我赶到台北市立第二殡仪馆,送小说家李永平最后一程。

丧礼“简单”而“隆重”。为时约莫一小时。

家属来了逝者远在马来西亚的兄弟姐妹一行五人,衣着简朴,显然形色匆匆,还在极度的忧伤里。

来追思会的朋友,多半是李永平的学界友人与学生,外加一些出版界的朋友,以及,同为留台马华身份的几位老友。

场面是有点忧戚且冷清的。

我坐在那,心情蛮感叹的。

国家文艺奖得主耶!从某个对比的意义上来看,李永平就是“桂冠诗人”,是国家级的文化文学代言人。然而,他的丧礼,规格却远远不如,可能不如一位政界人士,一位影艺明星,甚至一位庞大家族的家父长!

这也许就算了,文学作家嘛,还能怎样!

但,现场勉强算是官方艺文、文化主管的,也不过是国家文学馆馆长,以及国家文艺基金会的几位代表。文化部的长官呢?没有。

也许,替李永平安排追思会的几位朋友,没有想到要这样安排,但我的看法却是:凋零了一位国家文艺奖得主,无论世俗的标准怎么不在乎,至少文化部要把这件事当成一件大事来看!李永平的过世,不是突发状况,媒体早有报道,文化部的高阶官员不可能一无所知(如果这样那就更该被骂了!),难道,送一位国家文艺奖得主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有那么难?当天还有哪件事该比这更重要的吗?

我只能“很政治”的联想,如果,过世的,是一位很本土,很台味的作家,总统府会不表态?文化部会不到场吗?

没错,李永平是一位“婆罗洲之子”,他的小说泰半是以他熟悉的马来西亚婆罗洲当叙述的大环境,然而,诚如他自己说的,他拿中华民国护照超过30年了。他的中文作品包括译作,全在台湾出版。他的文学生命,全部是与台湾这座岛屿连结在一起,他是台湾人,他是台湾作家,谁能否认!

马华媒体问我,怎么看李永平?

我的回答很诚实。我并没有看完他所有的作品,但早期他的《海东青》,他的《吉陵春秋》,他的《拉子妇》,就让我见识到台湾作家所无法触及的,属于热带地区丰富的意象与文字。如果,台湾有往亚热带以南更南方触碰的想像力,那么,李永平,以及跟他一样,从马来西亚来到台湾念书,写作,进而留在台湾的马华作家群,则是“新台湾文化”最可贵的资产!李永平因而是值得台湾人记住他,珍惜他的!

蔡英文总统口口声声新南向政策,但如果凋零了一位,从南方之南远道而来,成为新台湾人作家的李永平,都没有得到政府该有的国家级文艺奖得主该有的身后哀荣的话,那我必须说,这国家,离文明很远,离多元包容的新台湾文化,还很远!离南向,当然还更远!

我很难过,即使已经过去好几天了,我只要一想到那冷冷清清的国家文艺奖得主最后一里路的悲凉,我就忍不住一股情绪。

我还是要为李永平说几句话!

(再补充几句:一夜醒来,没想到一篇感叹出席一位国家文艺奖得主丧礼的感言,得到这么多回响,很感动,无论是批评或支持的意见,我都很谢谢。

那天的丧礼追思,为什么时间是周日下午4点半?很奇怪的安排吧!

答案是,原本更惨,是要在板桥一处小佛堂。后来一些文坛老友看不下去,找上台北市长柯文哲,他帮了忙,调出一个空档,就是9月24日下午4点半。

我写这篇感触,乃因,如果没有一群朋友帮忙,没有北市府的协助,堂堂一位国家文艺奖得主,就可能要在一处狭窄的佛堂里,被追思,被送行耶!

这不悲哀吗?

文学很小众,一般民众不熟悉李永平是谁,真的无所谓。

但我在意的是,文化部不可能不知道李永平,总统府也没有理由不重视李永平,何况,所谓新南向政策讲得如火如荼的!难道一位出身东南亚的重量级作家,魂归台湾这岛屿,不值得政府重视他的最后一程,不值得协助他的丧礼,让人感觉文化立国的象征价值吗!

补充这些,依然无法平息我悠悠的感叹!)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