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2/04/2019
谢林霖/但旧无妨留历史
作者: 谢林霖

2740OCL2019-04-1615553861088012157426.JPG
宣传效果是达到了,有哪位打卡的人真感受到文化了呢?

最近“鬼仔巷”闹得热热哄哄的,执行者和一直以来保卫茨厂街的文化人,为这一次的翻修各有各说的。对于这一条街,我印象中最美好的一幕就是多年前那个午后,下过雨,我走在这里,看淡雅的老屋,有红色的灯笼高高挂,醒狮团队伍在门内讨论着新年里的下一个演出。不远的直巷,有不起眼的档口卖简单的食物和传统咖啡,那时的何九没有今天大排长龙的排场,它只是街坊的牵挂;品泉的蛋挞每天早上一出炉就有知道的人来买,一间小小的店在简单的牌子上写着理念和使命。我是感动的,希望这里继续维持吉隆坡老街区的最后一片净土。

可是发展的巨轮转呀转,总是要碾平每一寸地的。终于,何九被赶出那一条巷,出名了,搬到隔壁的店面,成了游客打卡的必须。我和一些街坊大概都一样,看着长龙感叹着不得不放弃记忆中的味道,和老板亲切的笑容。然而对于他们如今可以得到的名声和生意,我们还是祝福的。

今天那一排漂亮的房子彩上艳丽的黄墙蓝窗,恍惚是新加坡的阿拉伯街,或者墨尔本的海边小屋,在Instagram许多照片里抢了目光。那亮丽的背景和前面站的人儿呀,绝对赏心悦目,许多竖起的拇指和数不清的红心,让这条安静的街一下热闹起来。

2740OCL2019-04-1615553861099582157429.JPG
曾几何时,这里是吉隆坡的一片净土。

2740OCL2019-04-1615553861088012157428.JPG
物换星移,另一条巷子里的杂货店还在,尽头那几间浓妆的老屋看来有点尴尬。

消逝的生命

这条小巷的醒狮团、隔壁的品泉,还有原来住在这里的人都离开了,以生意为目的的发展商进来了。在商言商,人潮得先建立,于是催生了壁画,和近乎造景的手段,这一条巷的生命一下就被扼杀了。像是一张漂亮的明代灯挂椅涂上了厚厚的漆,是引来了许多议论和目光,但是没有人记得或认得这一张椅子原来的材料、设计时的细节,和当时这一张椅子与明代民居的美感关系。

每一年会有很多人来看我们国家的初始,看吉隆坡的历史。明眼人看门道,看不到会失望;不是明眼人的看热闹,做得不好会让他们误会,以为开国后留下来的文化就是这个样子。我们到底在这里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多少?在这里拍照的人们,还可以想像这一条通往中华戏院的巷子里,曾经有的人情与生活吗?还会有人可以把这里和陈氏书院,或更延伸出去的华人社会连接起来么?保留文化?是吗?

破败感不等于历史感,我并不反对修缮整治,但改造不是“精装修”的粉饰太平。《城记》作者、新华社记者王军说:“听见保护两个字,我的心就一哆嗦。”我们何尝不是呀,吉隆坡这一个老街区每一个“保护文化”的举动,也常让我们不由自主的打个哆嗦,加一个长叹。这条“鬼仔巷”一个不小心也可以被列入“吉隆坡的死亡档案”一篇呀!

2740OCL2019-04-1615553861088012157427.JPG
北京的胡同、吉隆坡的街巷,逐年消失于文化版图中。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