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5/04/2019
曾毓林.从世界阅读日想起“希望阅读”“爱华文”
作者: 曾毓林

今天还有人在意华文水平低落及鼓励阅读这回事吗?除了学校老师之外,社会人士对这课题还会关心吗?

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在电台任职的朋友拨了电话做个简短的电话访问,她问了其中一道问题是“你怎么看待世界阅读日的意义?你觉得大马有在重视这个节日吗?”

我斩钉截铁的说:“马来西亚并不重视这个节日, 这只是一群小众爱阅读的朋友圈里的小日子;甚至书商本身也没当一回事,纵使有也只是蜻蜓点水象征式的提一提。马来西亚的商家和政府从来没有试过稍具规模或有策略性的来推动阅读。”

主持人私下问:“你觉得媒体可以在这方面给予推动吗?”我无奈笑说:“国内中文报,好像只剩下星洲日报还把这当作一回事而已。”话说出口觉得好像会开罪了少人,但再省思一下,事实也确是如此。

星洲日报确是当之无愧的被称为是国内还会在推动阅读和华文水平上耕耘的媒体。星洲日报长年累月仍在推展“爱华文”和“希望阅读”。

“爱华文”运动从早期的“我讲华语,我考华文”、“抢救华文”再转化成“爱华文”,同事费尽心思安排讲师和作家全国南下北上鼓励中学生报考华文、学习华文、体会华文文学之美,一场接一场的办下来,花了不少经费,用了不少人力。有人会问:“取得多少效果?”但我们回答不出来,这无法去计算,也算不出来──我们只觉得,很少人去做的文化工作,我们应该更卖力去做好。

“希望阅读”持续做了13年,每年选书寄送到乡区给小朋友,安排讲师带领导读、赞助乡区阅读资源不足小地方增添社区图书馆藏书、与义工团体配合进入校园赠送字典给小朋友及教他们查字典、带热爱阅读的小朋友到书局去自己选书等等;其实这活动每年都需要经费,我们无法每一次都摊开手掌要报馆赞助,所以得自行筹措经费。尤其是这几年经济不景,要找赞助不容易,我们只好采取“筹得多,受益学生多;筹得少,也尽量做”的心态,另一方面,也“穷则变,变则通”,每年年尾办“二手书回收活动”,借此收集阅读价值仍在的二手书送到乡区,或把童书送到乡区华小。

回首来时路,原来同事们在使用星洲日报副刊平台,一直孜孜不倦的推动阅读。同样的我们无法说出效果,而且推动阅读的效果也不是一时三刻内就彰显出来。

华文水平低落的问题是越来越严重,甚至在语文机构任职者文字水平也不见得高,这其实是一项危机。毫不讳言的说,即使是星洲日报本身,一些新手记者和编辑的文字掌握能力仍有待改善中,所以报纸偶尔还会出现错别字;眼尖的读者会指出错别字,并希望报纸必须更小心处理文字,毕竟在大马大多数仍是以报纸的文字为接触最频密的阅读文本,小学生也透过阅读报纸认识生字。有时我们在感谢提正之余也只能无奈有苦自知:报纸的文字最好源头就能无误,而这源头的新手记者和编辑,都是年轻一辈啊!

资深编辑在修改错别字时真的“防不胜防”。有时我们感叹,连中文报都面对这样的问题,那其他行业可能也难逃劫数呢!

数年前星洲日报文教部把“我讲华语,我考华文”为鼓励中学生学习华文的口号,但有感于华文水平低落,进而提出“抢救华文───关注华文水平普遍低落”;但这几年,我们进一步提升为“爱华文”,鞭策与鼓励之间,或者先激发大家对母语的爱护,领略到华文之美,或许就能事半功倍的把华文学好。

“爱华文”和“希望阅读”一直是星洲日报不曾停歇下来的活动。

这条推动阅读和学习语文的路是挺寂寞的,一路上会有同伴但不多;民间团体推动阅读和学习,绝不像在台湾这样得到政府的大力资助,民间还得靠民间努力。

可能目前的马来西亚, 政府主力都优先在拼政治吧?

无论如何,人民当自强,政府无法一一照顾,民间团体只能自动自发。

配合世界阅读日,对国内阅读和学习华文的风气疲软有感而发,或许未必呈现出国内阅读和学习母语的全貌;但拙文能引起深思,则也已心满意足矣也!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