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6/05/2019
夜寻梦/怪咖可不只我一个

并非因为连俞涵的演员身分才注意到这号人物,反倒是因为她的文字而结下书缘。不过我想在影视圈能演而优则写的人应该为数不多吧?何况她还是个非常热爱阅读的演员。

《山羌图书馆》是连的第一本散文集,在这之前她还曾出版过诗集《女演员》。而《山》是我认识她的开始,说不上来它哪里好,但就是莫名的喜欢。

阅读本就是件非常个人的事,之所以如此喜欢是因为在阅读第一集《昨日书》里第一章〈裁剪过的梦〉时就被它给套牢了。

她如此说到:“原来我从小对一件事情的执念这么深,还没弄清楚就一头栽进去,跟现在的我也挺像的。飞蛾扑火又奋不顾身,永远学不会先想好再行动,一个劲地做了再说,然后就没什么好再说的了,就会一路做到事情看到尽头才停止,或是等终于抬头之后,才发现前方是没有路的”。

或许我也是个执念很深的人吧,看完这段便笑了。因为一开头便有了共鸣,这一路看下去更不得了,仿佛在连的文字里,我看见了自己的身影。

我们都不是善于表达的人,我小的时候和连俞涵似乎没两样。有人说连俞涵很怪,总是一个人在读书。我们同样喜欢一个人呆着,给本书便能进入另一个世界。挺纳闷的是原来喜欢的异于一般便被归类为“怪咖”,在这一个点上我始终无法释怀。

但看了《山》后我释怀了,原来怪咖可不止我一个。(笑)

喜欢读散文是因为虚假的成分不能太多,否则就变成小说了。周芬伶在《散文课》里似乎有提到,散文虚构的部分为30%,换句话说那真实的部分就得占据70%了。

喜欢书里连俞涵提到他与父亲之间的情感,她如此形容:“虽然花朵会谢,时光会老,但每年春天,爸爸总会把第一朵花放到我面前,送给我一整个世界的初春明媚”。对于父亲老早就缺席的我来说,看得我眼里起雾啊。

也有她看待青春应该具有的样子:“青春不该放在原地等待,应该绽放在所有向阳的地方,走出去,把所有的颜色带回来”。

对于已过而立之年的我来说,这算是适当的提醒吗?每个年龄层都是属于青春的,只要内心不老。

作者也提到她最初投稿报章时的心情,她发现投稿很难。“首先要克服自己的害羞,一边想着会不会被选中?一边想着真刊登出来了,看的人会怎么想呢?别扭足以让人裹足不前一辈子”。

别扭是真的足以让人裹足不前呢。这也是我曾经历过的心情啊。因为共鸣吧,也因为那有点相似的生活背景,让《山》读起来更贴近我心。

散文题材随手可得,但真要写得不落俗套也不是件那么容易的事。《山》没有艰深难懂的词汇,有的是一份对于生活真实面貌的书写,在读了一些大块头的书籍之后,《山》来得正是时候。

累的时候就往连俞涵的“图书馆”里躲一躲吧。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