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0/05/2019
杨丽琴.叫错病人看错病
作者: 杨丽琴

“根据报告,你的癌症指数很高,我们建议你进行某种疗程。”听到医生这么说,原本只是来拿健康检查报告的我晴天霹雳。

但与医生交流不久,就发觉不对劲,并且瞥见了医生桌上的医药档案,不是我的名字……

原来我与另一个病人姓名音节相似,护士叫错病人进房,让我虚惊一场。

还有一次,带父亲到医院复诊,在医生拿起X-光片细看时,我发现那张X-光片不是父亲的。这回是弄错档案。

这样的医院乌龙事件,几率不算高,但后果可大可小。

上周,卫生部副部长李文材披露,该部放眼未来3年全面在政府医院推行医疗系统数码化作业。届时,医生可通过视讯通话为病人提供远程咨询;遇上紧急情况,医生直接向前线的医药助理发号施令抢救病人。

看病看到这样先进,固然是好。不过,数码化作业也是由人操作的,最终是否真的能减低错误,并提高医疗效率?

没有人喜欢看病,尤其是在政府医院,人龙长、耗时等候不在话下,见到医生时又是一条问诊长征。

一般上,病人不会直接见到专科或主治医生,都是由实习医生先“接待”,必要时才由较资深的医生接手。

实习医生缺乏经验,无法一针见血地问诊。有些马马虎虎地问,有些问得异常详尽,却没问到要点。

如果病人不幸要入院,自办理入院手续至终于躺在病床上,通常也要个大半天。

入住病房后,还不能好好地休息,因为大小医生会轮番问诊,同样的问题,A医生问完后,轮到B医生来问,对病人或病人家属而言是无尽的折磨。

有亲友经常要带父母到医院复诊,对父母的病情、曾经历过的治疗、服食的药物等,在反复叙述下已倒背如流。

经验告诉她,不管复诊或入院,家属一定要带齐之前的诊断书、药单等,因为医院或诊所的病历表和医药报告上,有时会记漏东西。

再不然就是病历表上明明有的资料,问诊医生却未详细阅读,反须病人提醒。通常是因病历表太长,医生无暇细读,唯有口头询问,或是之前医生的字过于潦草难读。

根据李文材所言,医疗系统数码化包括记录病人的医药报告、政府医院可跨医院索取病人的医药报告,甚至希望提供平台给私人医院。

如果医药报告能够全面数码化,以后看病或入院,应该就不必再带一大堆医药文件,也不必对大大小小的医生重复叙述同样的话。

不过,数码化数据也需要人手输入,倘若数据输入错误,会影响医生判断。另外,一旦病人资料全面数码化,可能引发网络安全疑虑,例如资料被骇客篡改或盗取。如果网络线路出现问题,则会影响医疗效率。

此外,有人担心视讯问诊会出现安全顾虑或误判,李文材指出,远程看诊主要是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即使面对面看诊也可能误判。

的确,不管面对面或远程看病,医生和医护人员的态度才是关键。

曾目睹实习医生因态度问题或犯了致命错误而被骂得狗血淋头,心中也很怜悯他们,只是医生每天面对生死关头,确实容不下丝毫错误。

早前预科班引发风波时,教长马智礼曾表示,大马不仅专注于医学、牙科和药剂学等,也需要其他领域的人才。

有时看见小医生们态度不佳、粗心大意时,就会思索为何当初他们要报读医科,又为何会被录取。小医生总有一天会变大医生,如果没遵照标准作业,连病人名字都没先问清楚,总有一天会出大事。

届时,再如何先进的数码化作业,也挽回不了宝贵的性命。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