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4/08/2019
【如意吉详】庭前柏树子/何国忠
作者: 何国忠

“时有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庭前柏树子。’学云:‘和尚莫将境示人。’师云:‘我不将境示人。’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庭前柏树子。’”

赵州禅师的“庭前柏树子”是佛教有名的公案。弟子问达摩祖师从印度带来什么禅法是合情合理,赵州答以“庭前柏树子”。弟子对禅法也有基础,叫老师不要用境界这种抽象的话打发他。赵州说他没有此意,但弟子重问一次什么是祖师西来意,赵州的答案还是一样:“庭前柏树子”。

赵州禅师继承南泉普愿禅师“平常心是道”的禅法,在赵州大力弘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公案。上述“庭前柏树子”只是一例,想像庭前长了一棵柏树,心情如何?双眼一闭,杂念祛除,回到童真,没被干扰,就叫平常心。平常心是道,是马祖禅法在实践上的主张。平常心指的是人类纯洁无暇,不起圣思凡情、是非、善恶等观念。以此平常心,方有悟道的可能。

依此思路,赵州禅师说了不少充满机锋的语言。如说“佛是烦恼,烦恼是佛”。他和学生散步时见兔走过,学生问他既大善又有知识,兔子见到为什么走?他的回答是:“老僧好杀。”又有一回见到猫儿,有人问某甲唤作猫儿,不知他唤作什么?”他的回答是:“是你唤作猫儿。”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师云:“家家门前通长安。”

读禅人公案,各取所需,若有当头棒喝之用,当然可喜。若所读和自己的世界有距离,觉得“无厘头”,略过就是。不必在意自已的浅薄,该懂得的有一天必懂。是的,不一定什么事都得翻箱倒柜,追究到底。我读过不少禅宗公案讲解文章,不同评者有不同感悟,间中传达生活经验,但又不离平常心的尺度,这才是难得之处。

雪窦禅师有这一句话,“赵州从谂禅师示众三转语:泥佛不度水,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赵州禅师底下原有一句:“真佛内里坐”,但是雪窦禅师去掉不提。

“悟”和“不悟”之间游离

金佛度炉则熔,木佛着火则焚,泥佛遇水则化。这一点大家都没有异议,关键是“真佛内里坐”。不少讲禅者认为这五字是此公案最好注脚。参求体内原本具有的自性佛,才能悟道。若是心外求法,想一蹴及至佛地,最后发现自己原地踏步。他们认为赵州禅师要说的是,每个人都有完满又纯净的初心,它不会熔,不会焚,也不会化,这就是自性的“真佛”,也是“真佛内里坐”出现的原因。

多加一句“真佛内里坐”,可以让我们更加理解这个公案,这是原先看法。赵州禅师是唐朝人,雪窦禅师则是宋朝人。二人皆是自己所处时代受人敬仰的高僧,当然我们很好奇雪窦禅师为何略过此句?

雪窦禅师在讲学时经常不引佛经全文,少说一句也不必大惊小怪,但胡兰成认为在这个公案中雪窦禅师心中有自己的看法。胡兰成在《禅是一支花》中说:“这里只要你悟得了有限的存在可以亦即是无限的存在,如云良辰一刻为千秋。而赵州必要加上一句真佛内里坐,则反为呆了。”胡兰成有话直说,就不知“反为呆了”的形容是不是雪窦禅师的原意?

如何悟,就看大家内在的佛性了。张中行写了一本名为《禅外说禅》的书,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解释禅学,当讲到赵州禅师的时候,他说其语言“超常”,又说“禅自马祖以后越来越远离常识”。

不少禅学公案让人雾里看花,让人有不得入其门之叹。启功为《禅外说禅》写序时捉了这个重点发挥,他说张中行著作的“好处即在禅外二字,身立门外,必然体会到不懂禅的人是怎么不懂的。”

我们想要寻求人生更高的境界,不断追问和探索懂禅的人是怎么懂的。启功肯定也和张中行一样,在佛学研究上自有造诣,但他谦虚又幽默,提醒我们注意“不懂禅的人是怎么不懂的?”这一句话有拍案叫绝之妙,值得参考,让用功读书却又欠缺悟性的人不觉得自己愚蠢。

无事时读禅,看人评论禅宗公案,心有喜悦,在“悟”和“不悟”之间游离行走,竟可让人吸收无数心得。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