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9/09/2019
【活化社区二】沙威“艺”起来
作者: 林德成(副刊记者)

5497LTS2019961446444982398.jpg
这是沙威老巷的第一幅壁画作品“26鲤”,是取其地方俗名“26哩”的谐音作画。

“沙威艺起来”可谓一场社区居民集体筹办的文艺活动,从舞台、街头或后巷,大家总动员合作搭建一个凝聚社区的互动空间。当地社区还有一个创作小天地,那就是大街后巷的壁画街。每一堵单调空白的墙都是公开画板,创作者可以发挥想像,为这些墙壁赋予一个故事和新生命。加拉巴沙威社区(简称沙威)的改变要归功于幕后一班推手——沙威文创社。

加拉巴沙威(当地俗名“26哩”)是位于柔佛古来县北部的一个新村,当地居民近乎九成是河婆客家人,拥有浓浓的客家习俗文化。早年沙威新村原称“长安村”,寓意长久平安。当年前来开垦的先辈均务农为主,种植黄梨、甘蜜、胡椒、橡胶等,直到1949年英殖民政府宣布实施紧急法令,居民被迁移至沙威现址。由于附近有一间油棕厂,故新村名字直译为加拉巴沙威(Kelapa Sawit)。

69岁的沙威老居民曾庆容在电话那头说,没有壁画以前,沙威是以客家美食为号召,比如客家菜板、擂茶、炸肉、酿豆腐等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一尝传统道地的客家美食。当时地方人情还非常淳朴,生活节奏比较缓慢。2014年,沙威后巷墙壁有了全新风景,当时的第一幅壁画作品题为“26鲤”,是取“26哩”的谐音,以锦鲤为主角,象征吉祥如意。作为主要幕后推手之一,郑凯聪率领了一批艺术工作者,以及居民绘制了三十多幅壁画,一手将沙威新村变得色彩斑斓,氤氲着满满的文艺气息。

曾庆容称,整体新村还是以中生代与老年人居多,虽然艺文活动愈见蓬勃,但未能成为拉力,令年轻人回流家乡发展。“据我观察,回流的年轻人还是很少,只是有节日才回来。”以现实层面而言,别处的工作机会较多,收入也会优渥。“居民很多都搬出去了,也有部分往新加坡工作。”

“然而,这个(文艺活动)改变提高了沙威新村的知名度,以前很多人不懂加拉巴沙威,现在有了壁画街,很多人拥进来参观。”

5497LTS2019961446444982399.jpg
5497LTS2019961446444982400.jpg
加拉巴沙威社区有浓厚的客家文化,尤其是客家美食,沙威菜粄成了当地一大吸引力,不少游客都慕名而来。


远赴居銮观摩取经

若想要活化社区不能只依靠居民,还得借助社团组织力量去推动,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沙威社团政党联合会自80年代起,每年会自发的配合国庆日举办国庆倒数活动。惟在2014年决定打破固有模式,结合壁画和社区艺术活动,号召居民一同改造社区,活动更取名为“沙威艺起来”。

谈起筹办经历,文创社共同创办人之一黄永好当时还远赴居銮观摩对方的中秋文娱活动。“我是去那里取经,与主办单位聊天,学习如何在沙威做类似的活动。”

他后来发现,对方是围绕在社区的特色来打造这些活动,“所以我不可能完全拷贝对方做法,因此我回到沙威,第一个念头就是主推在地文化,那就是客家美食。”第一届的“沙威艺起来”便以客家美食为主轴。


沙威文创社诞生!

活化社区不可缺乏后续力量,黄永好深知这项活动对社区有益,除了能够凝聚有志于文创活动的爱好者,更可以改变社区的精神面貌,打造一个开放的互动创作空间。

“整个社区是没有朝气,也很少活动让大家去参与。”因此,首届“沙威艺起来”结束后,隔年便与几人一起创立沙威文创社,持续有计划推动活化社区的文艺活动。

“另一方面,我们也想让社区有艺术和美的种子在这里散播。”另一位文创社创办人戴立贵说,大家都是出自于义务性质。他笑说,每一次筹办活动都会担心经费,他们几个人得向商家筹募经费。

509大选以后,沙威社区才陆续获得较多的政府拨款,不过大多数还是得依靠民间出资出力。他称,过去两年,“沙威艺起来”团队都有提交计划书给柔佛州行政议员廖彩彤,也成功获得政府拨款。如今,这项活动过去几届已积攒很高人气和受欢迎程度,近期更是被纳入柔佛州旅游年重点推广活动之一。

5497LTS2019961446454982403.jpg
戴立贵希望更多年轻人回流社区,一起来带动社区发展。

5497LTS2019961446454982404.jpeg
黄永好说,很多人想要为沙威社区出力,但碍于没有时间,因为都在外地工作,难以全力配合文创社活动,因此他们一直想吸纳当地年轻人加入。


客家菜粄扬名,带动社区经济

当沙威新村知名度越高,无形中也带动了经济效应,这几年,沙威客家菜粄和擂茶挣到很高的名气,黄永好和戴立贵两人都发现制作客家菜粄业者已增加不少,从昔日寥寥数家,如今已有十多家业者。

黄永好说,现在有部分年轻人从事批发,将客家菜粄送到新山、士姑来、北干那那、江加埔来、柔佛再也,甚至是新山城中坊(City Square)。“不像以前,你要买就非得来到沙威,这也是我们觉得值得骄傲的事。”

他屈指一数,现在每个星期大约有10至20辆巴士来到沙威,无论是来看壁画、一日游或寻找美食,都让整个社区变得闹哄哄。

“有时很难说(现况)是好或坏,但还是有人赞扬,就说‘哇,你们把这个地方弄得很好。’”

戴立贵则希望更多年轻人回流社区,一起来带动社区发展。“南马地区人口正面临断层,许多年轻人都拥入邻国工作,如果你有办法在这个地方找到出路,赚到吃,那你就可以留在这里。”

5497LTS2019961446464982405.jpg
李成钢认为沙威文艺活动让当地居民找到一个平台,可以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除了可以增进彼此感情,也共同建立了一些集体回忆。


壁画没有设定主题

沙威后巷壁画会不定期更换,但有时绘制壁画时也得征求屋主的意见。美是很主观,偶尔一些创作者作画会有纰漏,“比如在对方墙壁上画了一些不理想或不吉利的壁画,对方就会要求涂掉。”黄永好可以理解对方感受,毕竟每件事总有人赞和贬,因此在绘制壁画时就要很谨慎。

过去文创社曾考虑壁画是否要符合本地特色,但长期与居民合作下来,大家开始慢慢找到轨迹和方向。从第一届至第五届的“沙威艺起来”都没设定壁画主调,只有在第二届的壁画比赛有规定“我的马来西亚”主题,以及近期刚结束的第六届“沙威艺起来”,以“漫巷留忆”为主题,墙壁都画满了早期经典的漫画人物。

5497LTS2019961446474982408.JPG
原本单调素朴的后巷,绘制壁画后顿时变得生动活泼。


社区导览和公民教育活动

文创社并不想停留在壁画和艺术装置,4年前,他们开始打造深度导览,培训导览员带领游客深一层了解社区历史。戴立贵认为必须回到最根本,深耕和活化主权都交回给村民,由他们去主导社区的模样。“社区最后还是要回到以人为本,不是把这里打造成旅游景点。”

除了文艺活动,文创社也推动不少公民教育和讲座。文史爱好者李成钢自2015年便与文创社在当地举办多个公民教育活动,包括“公民权利与警察权限”讲座、“王室形象的新闻再现”讲座、“记忆即是反抗人权”艺术展。2018年则开始在沙威经营“P320社区空间”,当中就有一个“1950年代沙威剪报展”,展示1950年代有关加拉巴沙威的历史剪报。

“刚刚过去的‘沙威艺起来’活动中,也有好些讲座,比如在古来新村经营民宿‘流连宿’的农夫张泰顺分享堆肥制作、在蒲来山建树屋的陈荣耀分享自然教育等等。”

他称,后来的沙威国庆庆典也不完全是艺术活动,比方说添加了小老板市集,鼓励小孩通过摆摊贩卖商品,以培养自信心,接着有义跑义骑,甚至有居民贩卖本地土产美食,包括居民种植的龙珠果、制作的糍粑等等。身为社区的一分子,他希望可以引入更多不同的元素,例如早前便邀请之间文化实验室的成员杨洁来摆摊,推广布卫生棉及推动环境保护与性别平等意识。

5497LTS2019961446444982401.jpg
刚结束的“沙威艺起来”活动设立了迹物馆呈献华族传统结婚礼俗,不少人纷纷试穿传统服饰拍照留念。


寄望更多新生代加入

“我们的宗旨从一开始就是帮助社区和社团做活动,让居民同心协力,真正把心和力回馈给社区。”黄永好指出,今年文创社又完成一个目标,那就是成立“又见长安足迹馆”。

过往他们会借用民宅打造成乡音馆,活动结束后就拆除。如今文创社已租下一个空间,能够展示沙威居民昔日的收藏品或老旧物件,让更多人了解沙威社区的文化历史。

当问及是否有接班人时,他大笑的说,“我当然也希望文创社有一班年轻人接手会更理想,因为(新生代)比较有想法。”

5497LTS2019961446454982402.jpg

过去几届的“沙威艺起来”都非常成功,有关活动更是被纳入明年柔州旅游年重点推广活动之一。
照片:本报资料室、受访者提供、沙威文创社脸书专页

延伸阅读:

【活化社区一】老社区活出新“艺”
【活化社区三】艺术花蕾,遍地盛放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