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纯粹诚见

|
发布: 6:52am 28/02/2020

刘惟诚.知易行难的大团结政府

作者: 刘惟诚

在政局纷乱的这一刻,大团结政府,是过渡首相敦马哈迪觉得目前最理想的党政模式。这种模式不难理解,单从字面上看就略知一二,即是所有拥有国会议员的政党,无论朝野,一起共同组织政府的党政架构。这意味着,其将会是涵盖“所有人”的政府,国会也因而没有在野党,所以有些人也会称其为“大联盟”、“和解”或“大联合”政府。这概念看起来简单、直接,而且理想,但实际运作起来是怎样的?

有些舆论认为这个模式在大马没有先例,其实不然。1971年,因1969年种族冲突而停摆的国会重开,时任首相敦拉萨期望巫统能够在下一届大选中,带领国家恢复513前由马来人主导的国会。然而,如果根据1969年大选的版图,巫统要达到此目的有难度,所以敦拉萨就想到将原有执政党联盟扩大,邀请所有在大选中获得议席的在野党加入执政团队。当时敦拉萨的目标,是成立一个没有在野党的政府,让政府能更专注重建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

ADVERTISEMENT

这就是首次概念上的大团结政府。一年后,敦拉萨顺利拉拢了民政党(8席)、民进党(4席)、伊党(12席),并在1973年吸纳了砂人联党(5席)、砂保守党(2席),而保守党也在同年与来自联盟的砂土著党(5席)合并,成为拥有7席的土保党。敦拉萨也在此时为这个新联盟改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国民阵线(国阵)。在1974年解散国会前,这个联盟政府已经掌握144席中的105席,这距离构思中的大团结政府只差一哩路。

虽然最后一些在野党,如行动党(13席)、砂国民党(9席)、沙统(13席)、沙华(3席)和独立人士(1席)并没有加盟,但由于这些党绝大部分是地方政党,所以此时的国阵已属象征意义上的“大团结政府”。当然,因为联盟成员突然扩大,这个联盟也随之建立了一套“协商机制”,以更有效的方式来处理盟友关系、解决“人多口杂”的问题。这个大团结实验最后被证明是有效的,国阵在1974年大选狂扫135席,并自此奠定了国阵其后的44年霸业。

所以,按这个敦拉萨的先例,这个大团结政府,除了“没有在野党”等表面意义,也意味着这个新政府将注入“协商机制”。为了体现团结政府的“团结”,内阁必须拥有来自所有参组政府的政党代表,而这个“协商机制”将成为限制他们辩论、决策的工具,就好像之前的国阵那般。因为西敏寺的集体负责制,来自大团结政府成员的国会议员不能质疑或反抗政党、内阁的决议。

另外,内阁会议有内容不可外传(除非所有内阁同意发布)的法定限制,所以,如果这个大团结政府的成员真的是囊括所有的政党,这将会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协商机制,选民将不会知道内阁的决策过程;因为集体负责,没有议员能够在议会中对内阁决策提出质疑。好在,国阵和伊党已拒绝参与包括行动党在内的大团结政府,而在周三(26日),希盟也突然转向宣布拒绝这个构思。当然,我也不认同一些要求解散国会、举行大选的呼吁。

因为其一,目前外围环境严峻、国内市场萧条,国库也苦哈哈,这种情况再来一场大选将对国库构成巨大的财务负担;其二,有留意马来言论的人都知道,目前马来舆论市场完全与华社相反,即倾向马来人大团结,所以此刻选举,巫伊胜算极大,极有可能有机会扫下7成马来选票,这将打破现有的政治平衡。所以,如果眼下只有两条选择,即组织团结内阁和重选,我会选择敦马所倾向的大团结政府。

但我之所以会做出这个选择,是因为我们急需稳住政局,并采用这种方式来解决一些燃眉之急,比如推出振兴经济配套、处理新冠病毒疫情等,而这意味着其只能扮演短期的功能性政府,不可长期维持,因为时间一长,这种模式就会变成一言堂。当然,国阵和伊党,包括希盟已拒绝成立大团结政府,进而确定构思的触礁,但敦马和安华依然可以建立联合政府,失去71席(国阵42席、伊党18席、阿兹敏派系11席)后仍有151席的机会,排除地位开始变得很尴尬的土团党,这两人眼下仍可在119名议员(行动党42席、诚信党11席、公正党39席、砂盟18席、沙民兴党9席)中争取支持,所以实际上,目前敦马和安华也只剩下联合政府一途。所以,根据目前的形势,敦马要建立大团结政府的构思,看起来已不可行,因为这是个知易行难的构思。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