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评论

|

话柔南 道柔北

|
发布: 5:30am 24/05/2020

贺婉蜜.疫后的艺文生态

作者: 贺婉蜜

ADVERTISEMENT

较早前,有一位音乐老师通过《大柔佛》的脸书专页联系我们,向我们反映了音乐教师手停口停的窘境。基于这是一个可以反映某一种社会现象的课题,我们进而安排了特稿跟进。也因为这篇报道,让我去思考了本地疫情后的艺文生态──州内好不容易见到蓬勃生机的艺文生态,看来需要好一些时间来恢复了。

在过去的四五年间,柔佛州各地有许多艺文组织活跃了起来,除了有更多的艺文团体通过各类形的演出崭露头角,也有很多艺文组识是与其他领域挂钩,试图以多元的面向,来寻求更宽广的存在空间。他们有的与旅游项目结合,有的与餐饮项目结合,无论何种形式,都只有一个目的:让艺文走入群众的生活中。

其中,做为柔佛的府城,新山在过去的数年间,也愈见更多艺文空间出现。从可以举办各种展览的展场,到可以举行各种演出的剧场,在先不论收费与否的前提下,至少选择多了。

然而,以上的种种元素,最大的基础,就是要有群众的支持,而这个基础要件,正被冠病疫情大力冲刷中。

我个人认为,艺术的生态环境,是很需要临场感的。我们可以看过无数次各种媒体刊载的画作,但总不会比得上直接与作品面对面;我们可以听过无数次各种音响系统播放的名曲,可总不会比得上直接让乐手拨出音符贯耳做交流。还有掌声,掌声是现场观众给艺术家们最直接的反馈了。

在人人必须待守在家的当前状态,网络确实起了补足的作用。通过互联网,我们不只可以欣赏名画,甚至连看歌剧都可以。本地一些艺文团体也利用网络的空间,继续做推广,甚至借以维生。大家的成果不一,不过,我相信,网络的空间只能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或者是补足的效用,不可能是长久的办法。

疫情缓和之后,我在想,还是有很多人希望可以去看演出、看画展,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继续学习各种才艺,并有上台表演的一天。所以,所谓的疫后“新常态”,我想,也必须包括往后我们的艺文环境的重建。

说到这里,或许有读者说,疫情的打击下,百业待兴,何止艺文环境需要关注?是啊,需要关注的方面真的太多,但是艺术是点亮生命不可缺的,我们若希望疫后的生活继续有亮点,就在情况允许又心有余力的时候,把一点点的目光投注在这里吧!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