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学者观点

|
发布: 7:50am 12/07/2020

黄大志.大马的城市贫穷问题

作者: 黄大志

联合国专家奥尔斯顿教授对大马官方宣布的贫穷率已从1970年的49%下降到2016年的0.4%的数据表示质疑。为了理解真相,他于2019年8月间,亲临大马做了11天的田野视察。调查报告在今年7月7日正式发表,报告提出真正贫困率应在16到20%之间,并指出大马有约9%的家庭每月只靠不足2000令吉过日子,属于最贫穷阶层。奥尔斯顿教授的实地考察也发现,一个平均4名成员的城市户,2016年每月只靠政府划定的贫穷线980令吉,即每人每天不超过2令吉过活是极为贫困的!

奥尔斯顿教授较实质认真的分析报告结果,与大马官方数据大不一致,显示出一个严重的问题,即有关政府部门的统计局人员不是敷衍失职,就是按照政客指示,弄出自欺欺人的假数据,为政客政党提供“业绩”,蒙骗百姓。本文愿藉此机会进一步了解该事件是如何发生的。

ADVERTISEMENT

首先,每户月入980令吉的贫穷线是全国统计局在2005年划定,户籍城乡不分,这样全国一致在方法上就不合理。须知城市穷人即使住在贫民区,很大部分也得租房付租金,而且城市人口的交通费、物价都较乡村为高。再说,2005年划定的贫穷线数额,到了2016年依然用来当作核算的标准,不正是天大笑话!从国家统计局查阅的这11年间的通货膨胀率显示,虽年均只有2.5%,但2005年花100令吉购买的消费品,2016年就得花上128令吉。换句话说,2005年制定的980令吉贫穷线,2016年也总得以1250令吉来核算才对啊!

政府官员如此不靠谱的马虎核算方法,难怪忠于职守的奥尔斯顿教授不辞劳苦,亲作实地考察,查明真相以布告天下。可惜我们大马的社科研究学者,即使明知有蹊跷,却不敢发声!

通货膨胀影响购买力,应是家喻户晓的常识了。其基本概念就是领固定工资的受薪者,因物价上涨或货币贬值而必须以更多的钱购买同样的商品。购买力平价(Purchase power parity)就是根据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动幅度,计算出定量货币所能购得的商品,通涨率越高,能买到的物品就越少。由于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消费入口商品,而国际贸易又基本以美元交易,因此美元与令吉的兑换率波动,直接影响购买力。譬如说,如估计美元兑令吉从2005年的3.8升高到2016年的4.1,人们购买入口商品便得多付约8%的令吉。

有鉴于大马已有76%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贫困就应成为较乡村贫困更为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城市贫困户的鉴定就是居住在没有乡村物资条件支撑的社会环境下,靠工资或自雇型小本经济活动所得,达不到最基本需求的标准,其内容包含衣食住行、医疗照顾、孩子基本教育等。由于城乡消费差距巨大,城乡贫困线制定就不同,在世界许多国家,城市贫困线标准可相等于乡村的2倍。

造成城市贫困的原因很多,各国情况不一,但分成一般性和特殊性两类。一般性指的是具有全球普遍性的个人状况或行为,譬如先天性智力和身体障碍、疾病缠身、教育文化水平及学习能力极低、染上依赖性的不良嗜好如赌博、吸毒和酗酒等。

特殊性的与政府政策或社会现象有关。大马不是西方式的福利国,除了公共医疗服务之外,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涵盖面很小,而且保障项目和体系都不完善,城市贫困家庭难于受惠。一般贫困家庭冲出贫穷渠道主要靠孩子教育成才,取得更高的薪酬或通过经营生意,成功赚钱。

大马另一个导致城市低层人口贫困的原因,是大量无技术或低技术外劳的存在。从宏观层面看,外劳相对的低工资增强了竞争力,因而对国家的经济增长有所贡献,但这却是摆脱本土城市贫困的绊脚石,因为它堵塞了消除绝对贫困的途径。因此,低技术或无技术外劳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促进经济增长,但同时又是导致贫困产生的因素之一。这话怎讲?

大量依靠外劳以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增长,其结果是压抑本地低薪阶层的工资涨幅、拖延本地企业的管理和自动化运作的积极性和过程。事实证明,众多发展中国家只靠经济增长不但无法自动消除贫困现象,高速增长还可能会加剧贫困问题,特别是在全国经济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首都大城区,因为首都大城区是全国的财富集中地,是低层人口最容易寻得生活资源的地方。

大马50年来实行的马来人城市化政策,更加深了城市的相对贫困现象,也激化了马来人之间的两极化现象。譬如说,为了加速马来人城市化,公共资源的应用并没有获得最优配置。城市政府部门和企业为了雇用更多的土著,冗员不能裁减。因为是铁饭碗,雇员并不需要提高积极性,而效率表现只是一般。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在东南亚国家中,除了新加坡和汶莱,大马2010年的城市化是最高的,达72%,比紧随身后的菲律宾的48.6%高出23个百分点。但在1970年,两国的城市化都处在33%的同一个起点上,由此可见大马的城市化含有人为、非实质发展的成分,也就是含虚假城市化的特性。

为取得城市实质性发展以降低贫穷率,建议政府加强城市青年的培训以提高他们职场技能和适应力。对于企业,政府应以奖励方式推进现代化和自动化的投资以提升生产力。生产力一旦提高,就能巩固增长实质工资的基础,同时减低对非技术外劳的依赖。总说本地青年爱“选工作”,但如果工资能随着生产力和技术能力的提高而增加到体面的水平,我们的蓝领工人将会和瑞典工人一样,不再嫌弃较沉重的劳力工作。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