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我们

|
发布: 1:56pm 16/01/2021

加入佛教团体行大爱 穆医跨宗教 赈灾义诊

作者: 黄田恬
义诊
扎查理(后排右五)在全马各地做慈善。

报道:黄田恬

摄影:黄玲玲、受访者提供

ADVERTISEMENT


家庭医生扎查理任职于吉隆坡一家私人诊所,是一名巫裔穆斯林,他加入佛教团体慈济,成为医疗团队的志工医生已经5年了。这些年来,他的义诊足迹遍布土耳其、菲律宾、柬埔寨和印尼等地,持续践行大爱无疆界的精神。

在多个慈善救济活动中,经常可以看见身穿蓝衣白裤的华裔志工,当中有个身影特别引人注目,就是这名巫裔穆斯林医生扎查理。

这些年来,经常有人问扎查理,在国内有其他穆斯林非政府组织的情况下,身为巫裔穆斯林的他,为何选择加入一个佛教团体?

面对这个被问成千上百遍的问题,扎查理总是笑着耐心回答:“为什么不呢?”

志工不分种族宗教

“我常常会被问这个问题,我的回应很简单,‘为什么不呢?假如你清楚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不?’”

实际上,慈济虽是佛教非政府组织,但志工成员并不分种族、宗教,除了扎查理还有许多非佛教徒成员,加入慈济并不影响他们的宗教信仰。

宗教之间“同”多于“异”

扎查理并不关心各宗教教义的差异,甚至强调宗教之间的“同”多于“异”,在行动合作中双方可以相互交融。

他解释说,一般佛教团体所奉行的,其实与许多其他宗教所教导的内容相似——要有慈悲心,要有纪律,要尊重他人。

“现代人有时候比较趋向谈论差异,我们的问题是,即使我们有8个相似之处,我们也会寻找那2个不同之处,并持续在不同之处进行争论。”

“这并不会带来任何好处,我比较倾向于谈论共同点,因为这将会带我们继续迈进。”

义诊
2017年,扎查理(右)前往沙巴州,为原住民提供医疗援助。

赴东海岸赈灾与慈济结缘

扎查理加入佛教医疗团队的因缘始于6年前一场赈灾活动,2014年12月,马来西亚半岛的东海岸发生50年来最严重的水灾,超过数十万的家庭被洪水破坏,满目苍夷。

扎查理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忆述,大水消退后,救援从四方汇聚,为了让灾民早日回复正常生活,当时他和同样身为医生的妻子,随同几名瓜拉江沙马来学院校友会的老同学,带上强力水泵,驱车前进彭亨州淡马鲁灾区,协助清理家园和周遭环境。

他们一行人来到一间受洪水破坏的祈祷室,却意外看到一群身穿蓝色上衣和白色长裤制服、看起来是华裔的志工,已经在忙着清洗祈祷室。

起初,他们还以为这群志工是从国外来的,“当我问他们来自哪里时,他们说来自‘Tzu Chi’(慈济),哦,所以可能是韩国人或日本人吧,因为‘Tzu Chi’听起来就像日文。”

继续聊下去,扎查理才知道志工都是马来西亚人,是非政府组织慈济的成员。

扎查理说,清理淡马鲁这样的洪水灾区十分困难,大水退去后,泥浆在地上堆积,家具被洪水冲毁,衣物、家庭用品和床褥布满污泥,“我们发现只有强力水泵不够的,而他们行事很有系统性,且配备齐全,有罗里和拖拉机可以载走损坏的大件物品。”

系统的组织规划印象深刻

最后扎查理一行人和志工合作完成祈祷室的清理工作,赈灾现场慈济志工的整齐纪律及有系统的组织规划,让扎查理印象深刻。

回到吉隆坡后,他禁不住好奇在网上搜寻,发现该佛教团体在雪兰莪州士拉央定期为难民义诊,扎查理拉上太太报名参加义诊。透过义诊,他发现前来求诊的多是穆斯林罗兴亚难民,但义诊医生中却没有一人是穆斯林。

这样跨越信仰与族群的精神,深深打动扎查理,让他下定决心跟随他们的脚步,他毅然加入雪隆慈济人医会(TIMA)行列,成为医疗团队志工一员奉献医术。

义诊
扎查理在慈济演讲节目《道DAO》现身说法,分享自己参与志工的经历与体悟。

参与义诊 自掏腰包又出力

5年来,扎查理搁下私人时间,自掏腰包又出力,跟着医疗团队前往社会暗角,为难民义诊给予医疗援助,也随团队到海外参与大型跨国义诊,服务足迹遍布大马、印尼、菲律宾、柬埔寨和土耳其等地。

“在柬埔寨,我们帮助的是佛教徒灾民,在菲律宾,我们帮助的是基督徒灾民,而印尼雅加达和土耳其伊斯坦堡的灾民,多数都是穆斯林。”

“在土耳其,我遇到志工胡光中(Faizal),他是来自台湾的华人,信奉伊斯兰,却全职在伊斯坦堡帮助成千上万的叙利亚难民。”

2019年站在《道》短讲节目的舞台上分享志工服务的经历和体悟,扎查理有感而发这么说,显示爱的理念跨越种族与宗教,毫无疆界。

义诊
除了义诊,志工医生也协助其他志愿工作,扎查理因此学会烹煮素食的技巧。

赴柬义诊 2天看诊3000病人

谈及到海外志工服务经历,扎查理双眼发光,有讲不完的故事。

扎查理尤其无法忘怀首次参与海外义诊的柬埔寨之行,2天内,包括他在内的20名医生看诊的病人大概有3000人,众人马不停蹄从上午8时看诊看到晚上8时,仍有多人还在排队,志工不得不说服病人隔天再来。

“我们发现,柬埔寨的病人特别喜欢大马医生,他们的思维可能就像是60年代大马人的思维,那时候的大马人特别喜欢英国医生。”

其中一些特殊病例让扎查理感慨万分,那是一名约30岁、性格开朗的未婚女子,她因为腋下有一颗肿瘤前来看诊,扎查理仔细检查后,发现她其实患有第4期慢性乳癌,已经错过黄金治疗时期。

“更令我难过的是,当我问那开朗的女士,你知道你患上什么病吗?她说我不知道,她身体也没有感受到任何疼痛,我脑海里浮现大学教授所说过的一句话:‘无知是一种福’。”

“跟一名柬埔寨医生讨论后,我们知道真的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给予症状治疗,就这样让她回家了。”

“可是看完诊后,她是很开心地回家。”

援助叙难民 见苦知福

另一次跨国义诊是在2018年,扎查理远赴土耳其伊斯坦堡为叙利亚难民提供援助,他曾到当地旅游,但当自己以志工身分再去伊斯坦堡时,却产生不同观点。

“旅游时只看到那个地方美好的一面,但在做志工时,我们才会发现那里有许多人面对着贫困、医疗设施匮乏等问题。”

“当我们了解,周遭有很多人痛苦,我们才会有所醒觉,原来在马来西亚的我们是如此幸福,马来西亚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国家,但在不完美的马来西亚,还是有很多美好的一面。”

义诊
扎查理(左三)首次飞往台湾那天,正好碰上开斋节,穿着马来传统服装的家人为他送机。

早上庆开斋节 下午飞台当志工

在佛教团体参与志愿工作,扎查理获全家人支持,他回忆首次飞往台湾花莲参加志工活动那天,正好碰上一年一度的开斋节,他早上还穿着马来传统服装过节,下午就匆匆换上制服,穿着传统服饰的家人还陪同他一起赶往机场送机。

扎查理说自己热爱旅行,向来乐于接触不同宗教文化,这些年在国内外与其他来自不同背景的志工合作无间,没有发生问题。“况且他们是素食者,饮食习惯上并不会产生顾虑。”

感恩有机会帮助他人

目前,扎查理已完成慈济志工见习、培训和受证3个阶段,正式成为一名身穿蓝衣白裤制服的慈济人。

自去年3月疫情在大马爆发以来,雪州士拉央的流动义诊暂告停止,其医疗团队也没法前往海外跨国义诊,扎查理正等待着下一次开展公益医疗工作的时刻。

尽管志工服务旅程充满挑战,但他感恩拥有帮助他人的机会,更具意义的满足是,能够为有需要的人付出。

“一名朋友曾问我,‘查理,当你去做志工时,无论在国内或国外,你是否相信且有信心受助者的生活会因此有所改善呢?’”

“老实说,我不确定,但我肯定的是,这些志愿工作改变了我的生命。”

义诊
扎查理已完成见习、培训和受证3个阶段,正式成为一名慈济志工。
义诊
扎查理(右)搁下私人时间,自掏腰包又出力提供户外义诊。

义诊
2018年12月,扎查理(右)在土耳其伊斯坦堡,为滞留当地叙利亚难民提供援助。

义诊
扎查理曾数次远赴台湾花莲慈济参与活动。
义诊
扎查理加入慈济人医会超过5年,其因缘始于彭亨州当时一场赈灾活动。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