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社区学校

|
发布: 4:11pm 24/02/2021

华中变国中 | 姚宜铨:法定地位属国中 爱大华中学保留华中特征

爱大华中学的校门依旧写著爱大华国民型中学,坚守“改制不改华校特征”的办学体制。
爱大华中学的校门依旧写著爱大华国民型中学,坚守“改制不改华校特征”的办学体制。

报道:陈世传

(实兆远24日讯)爱大华中学董事长姚宜铨指出,该校在法定的地位上属于国中,但体制上则一直保持华中(国民型中学)特征。

ADVERTISEMENT

早前因华中变国中以致失去常年维修拨款课题引起关注。虽然这课题随着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马汉顺的安排下,通过公益金发放总数160万令吉的拨款给全国16所全津国民型华文中学(华中)包括爱大华中学后已落幕,但还有许多校友及关心华教的人士关心爱大华中学目前的情况。

姚宜铨指著这栋建筑的开幕牌匾说:这里写著1983年,因此猜测该校是在1980年前已改为全津中学。
姚宜铨指著这栋建筑的开幕牌匾说:这里写著1983年,因此猜测该校是在1980年前已改为全津中学。

校长需懂中文行政人员需华裔

姚宜铨日前向本报讲述该校在过去数十年来的建设与发展时说,该校在1980年前把校地交还给政府,因此在法定地位上是属于政府全津学校(国中),但在体制上从1961年开办至今,都是保持着华中的特征。

“1998年,由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冯镇安发出的一封公函内容注明,全津的国民型中学可以保留沿用国民型中学(SMJK)的校名,而且办学的体制与特征也可以保持不变,如可以成立董事部、校长需董中文、学校行政人员需华裔及懂中文等。”

他说,他知道爱大华中学早已成为全津贴中学,但他不清楚到底是在哪一年“改制”,而根据校方留下的文件资料,该校应该是在1980年前已把校地交回给政府。

“爱大华中学在1961年创办时是借用民德华小的建筑上课,一直到1964年因教育部限令该校需拥有自己的校园及建筑,否则会被停办的情况下,于1965年成功向教育部申请到现有的校址地段,兴建了首期的学校建筑。”

校地归还政府成全津中学

他说,初期政府给予的校地地位是属于临时地契(Tol),一直到1978年才取得正式地契,但在1978至1980年之间,该校当时的董事部基于学校未来发展前景,决定把校地归还给政府,取得全津中学的地位。

他指出,根据他所知,当时学校的筹款非常困难,以致限制了学校的发展,包括当时想开办中四理科班,因此当时董事部迫于无奈,做了把校地交给政府以换取学校未来发展的决定。

他补允,他猜测该校是在1980年前变成全津中学,因该校于1982年首次获政府全额拨款兴建一座三层楼校舍,允作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室及其它课室用途。

“若不是当年这批董事的决定,爱大华中学可能不会有今日的发展。事实上,校内目前大部分基设包括多栋的教学楼、办公室、食堂及篮球场等,都是在政府的拨款下建造的。”

这栋3层楼校舍是于1982年建成,也是爱大华中学改制成为全津中学后,首次获得政府拨款兴建而成的建筑。
这栋3层楼校舍是于1982年建成,也是爱大华中学改制成为全津中学后,首次获得政府拨款兴建而成的建筑。

拨款仅足够建基设 仍需筹款

询及有校外人士包括校友责问,该校既然是政府全津中学,为何还向外筹款的问题时,他回应说,政府的拨款只能满足于校内的基本需求如建设足够的教学室等,至于要增设礼堂等属于“奢华”,但有实际作用的基设还是需要向外筹款。

“爱大华中学在过去20年来,就是在2006年通过举办义演,公开向外筹募150万令吉,在2008建成了现有的大礼堂,还有一座户外篮球场及储藏室,另外在数年前也获蔡远庆及曾兴莲夫妇捐助10万令吉,作为修建图书馆用途。”

他说,也有校友问他,既然是政府全津中学,为何还用国民型中学(SMJK)的校名发出毕业证书时,他回应对方,如果校友是希望领取国中的毕业证书,校方愿意为这些校友更换的。

“校方坚持及努力维护华中的特征与体制,包括校长与行政人员需懂中文,校内教师超过50%是华裔,校内的文告通用中文与马来文,还有华裔学生人数占97%,甚至在籍的巫印学生全都是从华小升上等,目的就是证明给各界,爱大华中学在办学特征与体制上,是货真价实的华文中学。”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