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全国综合

|
发布: 12:13pm 31/01/2020

張念群:今年2搬遷+1新建·全國華小增至1300所

作者: 练珊恩
張念群說,經過一段時間進行增建和搬遷華小申請與程序上的工作後,接下來幾年都會陸續有新華小啟用。
張念群說,經過一段時間進行增建和搬遷華小申請與程序上的工作後,接下來幾年都會陸續有新華小啟用。

(八打靈再也30日訊)教育部副部長張念群說,我國今年將會有3所華小啟用,其中兩所是搬遷華小,一所是新增的雪蘭莪加影新城華小。換言之,全國華小數量將在今年增至1300所。

她接受星洲日報專訪時說,今年啟用的兩所搬遷華小是森美蘭晏鬥籲魯幹中華小(1月啟用)和柔佛東甲新廊華小(3月啟用),新增的華小則是雪蘭莪加影新城華小(6月啟用)。

ADVERTISEMENT

明年迎第1301所華小

她說,2021年會有至少3所華小啟用,這3所華小分別是搬遷的雪蘭莪峇玲瓏敦化華小和福隆港華小,以及新增的柔佛謝華華小。這將使我國明年迎來第1301所華小。

她說,其餘正在進行中的包括在蒲種增建的雪蘭莪朱運興華小和在新山增建的郭鶴堯華小,這兩所新學校預計能在2022年啟用。另外,將於雪蘭莪本查阿南、龍溪和雪邦增建的新華小也已在進行中。

制度化增建華小需時落實

張念群說,制度化增建華小需要時間落實。她出任副教長後,已逐步開始進行遷校和建校的工作,然而由於程序繁瑣,人民未必能即刻看到成果,但是如今距離上任已有一段時間,因此人民在接下來幾年,都會陸續看見有新華小啟用。

“我們都在循序漸進地做著,接下來幾年大家比較能明顯地看到,因為很多東西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

“如華小的增建工作,從建委會準備土測,確保土測符合教育部的要求,之後要通過土地申請等。這些程序都需要時間,可是做了之後,我們就能看到(成果)。”

她相信隨著時間推移,大家能逐步感受到增建華小不再是“大選糖果”。她有信心,人民在接下來每一年,都會看見有華小增建和啟用。

根據教總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從2016年起維持1298所華小。隨著彭亨關丹中菁二校在去年2月13日註冊,全國華小數量增至1299所,並將在今年6月增至1300所。

張念群(右)接受星洲日報記者練珊恩訪問。
張念群(右)接受星洲日報記者練珊恩訪問。

絕對沒有走回“一換一”

張念群說,2019年對她來說最難的決定,就是當該部已鑑定了需要興建新華小的地點後,就有微型華小的校董要求該部協助遷校。

她說,讓她為難的是,興建新華小有助提升政績,而幫助微小搬遷會被人民指責走回“一校換一校”的舊政策。

“我們絕對沒有走回‘一換一’,我們很樂意建新學校,可是當微小來求助的時候,它的學生人數可能從三位數走到兩位數,再走到個位數,這所學校的未來怎麼走?”

她說,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她都會幫助學校搬遷,否則該校會日益沒落。

張念群說,教育部取消中四文理分科,最主要是讓學生有更多選擇的空間,而不是規定學生要選修理科,就必須修純理科,而是還可以搭配自己有興趣的其他科目。
張念群說,教育部取消中四文理分科,最主要是讓學生有更多選擇的空間,而不是規定學生要選修理科,就必須修純理科,而是還可以搭配自己有興趣的其他科目。

2月強制進行測試
64%英文教師須參與CEFR

張念群說,教育部將在2月,強制要求所有未參與歐盟國家資格憑證架構英語水平測試(CEFR Readiness Test),或英文水平未達C1的中小學英文教師報名進行此測試。

她說,該部之前也鼓勵英文教師進行這項測試,但是並非強制,以致數據並不完整。目前有36%的英文教師達到C1水平或以上,24%未達C1,另外還有40%未參與這項測試。

換言之,有64%的英文教師必須參與CEFR英文水平測試。

她說,掌握良好英文水平對學生的未來發展非常重要,但是學校許多英文教師的英文水平不達標一直為人詬病,因此該部才會強制要求所有未達C1水平的英文教師參與這項測試。

“我們也只有通過這個方式,才能知道有多少英文教師的英文夠好,同時有多少英文教師的英文還要再加強。”

image.png

image.png

首次參與測試教師免費

她說,首次參與此測試的教師免費,非首次參與者則需自費。

CEFR將英文水平分為六級,即A1、A2、B1、B2、C1及C2六個等級。教育部對中小學英文教師的要求是達到C1,大學則是C2。

著重推動學生交融計劃
促進了解各族文化

張念群說,首相兼代教育部長敦馬哈迪在提及宏願學校時表示:“不被社會支持”,並感到可惜。後者要教育部關注如何在多源流教育體制下,確保學生有夠多接觸和了解彼此的機會。

“對敦馬來說,這還是一個很重要的國家教育議程。”

她說,教育部會著重透過現有的學生團結交融計劃(RIMUP),來提升各族學生了解彼此文化的機會。

“RIMUP是現有的計劃,但是過去幾年都沒有積極進行,希望接下來能重新著重推動此計劃。”

統考特委會報告未呈教部

針對承認統考的進度,張念群說,獨中統考特別委員會(PPDUEC)還未提交報告給教育部。這要等待馬哈迪決定報告要交給新任教育部長或代教育部長。

張念群恭賀星洲日報讀者新年快樂。
張念群恭賀星洲日報讀者新年快樂。

鼓勵學校英文教數理

詢及會否在中學階段全面落實英文教數理,張念群說,教育部將繼續雙語教數理課程計劃(DLP),不會強制推行,但是會鼓勵更多學校落實英文教數理。

繼續雙語教數理課程

她說,目前中學可以選擇使用英文或馬來文進行數理教學,而教育部希望有更多學校可以選擇英文教數理,但是不會強制。

“未來會否強制,首先要看學校的數理老師是否能用英文教學。這是考量因素。我們是希望看到(更多)中學用英文教數理。”

盼更多學生選修理科

張念群說,儘管我國希望達到60%理科學生人數的目標,但是我國中四選修理科的人數逐年下降。教育部希望隨著取消原有的文理分科制度後,能在未來幾年內,提升選修理科的學生人數。

中四選修理科人數逐年降

她說,我國2016年的中四理科人數達到49%,但是之後便逐年下降,2017年是48%,2018年是45%,去年則是42%。

詢及教育部以新配套取代文理分科是否“換湯不換藥”,她說,教育部取消中四文理分科,最主要是讓學生有更多選擇的空間,而不是規定學生只要修理科,就必須修純理科。

“若學生的生物特別弱,也沒興趣,同時確定自己未來的職業選擇不需要生物,那我們不需要逼他拿純理科,他可以選擇高數、化學、物理,再加上其他自己喜歡的文科。”

image.png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