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青萍杂谈

|
发布: 10:00pm 08/08/2020

潘达.心之所向,彩云之南

作者: 潘达

云南何以为云南?

相传两千多年前,汉武帝夜梦彩云南现,遣使觅之,在今天的大理地界追到彩云,设云南县。不知是否与这个传说有关,云南的云常常变幻莫测,在高原碧空映衬下,叫人不知不觉看得入了神。

ADVERTISEMENT

传说虽如此,“汉武开滇”的确是云南重要的历史事件。公元前109年,武帝派军临滇(云南别称“滇”)设立郡县,改变了部落林立、不相统属的状况,并开辟了通往缅甸和印度的商道,也就是“南方丝绸之路”。数千年来,从“南方丝绸之路”到稍晚出现的“茶马古道”,再到20世纪初的滇越铁路、滇缅公路,一直都是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纽带,云南可以说是中国开放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中原、西南、印缅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沉淀,造就了云南的气象万千,不是民族风、原生态等等简单几个标签所能概括的。

云南北接中原腹地、康巴藏区,南邻中南半岛,其特殊地理位置容易让人生出“不知此地是何地”的模糊感。在这里,既有香格里拉雪域草原,也有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既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也有庞大密集的地热火山群;既有横断山脉劈出三江并流的鬼斧神工,也有广袤盆地点缀青瓦白墙的田园风光……因踞守中国西南大门的战略位置,云南还曾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成为国际支援进入中国的大后方。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沿海港口纷纷沦陷,国际军援运输濒临断绝,新开辟的滇缅公路成为大后方唯一的国际通道。南洋华侨机工回到祖(籍)国支援抗战,正是在这里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历史和地理的独特性造就了云南文化上的包容性。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尤以多民族和谐共处而闻名。生活在云南的26个民族都拥有独一无二的文化,比如白族的本主文化、彝族的毕摩文化、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傣族的贝叶文化等等。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环境下,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各安其所,共同绘就七彩云南的绚丽画卷。

我的家乡大理白族自治州可以视作云南多元文化的一个缩影。许多朋友透过金庸先生作品的滤镜了解大理,心心念念段氏王朝、六脉神剑的传奇。历史上真实的大理曾建立王国,受印度和中原的共同影响,大理国尊崇佛教,被称为“妙香佛国”,段氏王朝段正淳、段和誉等多位国君暮年都禅位为僧。时至今日,《天龙八部》中大理天龙寺的原型──三塔崇圣寺仍是西南地区同东南亚、南亚佛教文化交流发展的中心。另一方面,大理的主要民族白族至今仍保留着一千多年前形成的多神信仰“本主文化”,几乎每个村社都供奉着各自的神祇,也就是本地的保护神。各村“本主”身份不一,既有帝王将相、神话人物,也有民族英雄或是有功于人的平民百姓,甚至有战争中“敌方”的外族将领。与此同时,大理也深受儒家和道家文化的影响,并且不断接纳相继传入的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

由于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有人这样形容大理:“这里就像一个小纽约,不是外形,而是内在气氛”。早在明代,地理学家王士性就这样赞叹:“乐土以居,佳山川以游,二者尝不能兼,惟大理得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坐落在苍山洱海间的大理成为中外游客最向往的旅游胜地之一。无数人为着苍洱美景来到大理,最终却流连于这里的文化氛围。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歌手、诗人络绎不绝,催生了兼具民族和异域风情的“洋人街”;一大批嬉皮旅行者将大理视为理想国,带来了嬉皮士文化的归真与逍遥。形形色色、来来往往,有归人亦有过客,他们注入的多元养分被大理吸收,又吐纳出新的气息。“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原住民也好,外来者也罢,都在苍茫山水间,在不被定义的环境中,找到独有的一份自在感、归属感。大理如是,云南亦如是。

思绪至此,我仿佛又看见天边飘过绵绵絮絮的云,耳边又响起熟悉的乡音。云南独特之美,不仅在于风景,更在于意境——她的山水是多元的,民族是多元的,文化是多元的;她不被任何定义所束缚,也不拒绝任何人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她光而不耀,始终以疏朗淡然的姿态,让人平和心安,让人不断想要归去。

我想,这便是云南之所以为云南。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