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条

|
发布: 3:15pm 12/10/2020

港大發現胃潰瘍藥物 ·助抑病毒量逾千倍或成新治療方案

港大發現現有抗潰瘍藥物,有助抑病毒量逾千倍,或成新治療方案。(香港01照片)
港大發現現有抗潰瘍藥物,有助抑病毒量逾千倍,或成新治療方案。(香港01照片)

ADVERTISEMENT

(香港12日綜合電)港媒週一報道,香港大學化學系及微生物學系的研究團隊,發現已作廣泛應用的抗潰瘍藥物枸櫞酸鉍雷尼替丁(RBC),有效抑制2019冠狀病毒的複製能力,在動物細胞水平中,該藥顯著降低細胞中病毒載量超過1000倍以上,但藥物的治療成本僅“神藥”瑞德西韋約四分之一。

《香港01》報道,目前藥物未進入人體臨床實驗階段,團隊認為該藥有潛力成為病毒的新治療方案,此項研究成果已申請美國專利,並於國際頂級科學雜誌《自然微生物》發表。

港大化學系及微生物學系團隊最新一項研究,發現作廣泛臨床應用、含金屬鉍的抗潰瘍藥物枸櫞酸鉍雷尼替丁(RBC),可令病毒中的一種主要蛋白質“病毒解旋酶”失去活性,從而抑制病毒的複製。

團隊利用金黃敘利亞倉鼠的感染模型,證實RBC有效抑制病毒的複製,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的病毒載量亦有減少,並可緩解肺炎等炎症。而在體內細胞水平的研究,病毒載量更顯著降低超過1,000倍以上。團隊亦有與藥物瑞德西韋作對照,接受RBC藥物的動物病毒載量明顯低100倍。

團隊認為研究成果顯示,RBC及其他相關藥物有潛力成為冠病臨床治療方案,經評估之後,將來或成治療甚至預防冠病感染的替代療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