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边缘评论

|
发布: 7:00pm 12/12/2020

安焕然.中国通史的两本必读书

作者: 安焕然

史料与史观,不是孰优孰劣的问题。30年前在台湾念历史系的年代,修中国通史,傅乐成《中国通史》和钱穆《国史大纲》是两本重要“课本”。但事实上,就历史书写和史学方法来说,其实是两个派别。

不管后人有没有误读傅斯年的本意,自1920年代提说“史学只是史料学”,让傅斯年成了“史料学派”的盟主。“史料学派”的史学方法,讲客观、治史严谨、少发伟论而重考实。历史史实细节上的“对”与“错”,看得很重,很是在乎。一个错字都不能出现,这是治学之态度。功力深厚者,耗尽一生之研究精力,偏向校补、考证、年谱、史料的搜集和舖排的努力。求真意识强,耐力要够。弱点则在于其“考史”的过于零碎。钱穆《国史大纲》引论就曾指出“震于科学方法之美名,往往割裂史实,为局部窄狭之追究”。“彼惟尚实证,夸创获,号客观,既无于成体之全史。”但就治史的严谨度而言,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史料学派那股求真的“科学精神”,却还真是治史的基石。让人佩服。

ADVERTISEMENT

承续史料学派的严谨治史,也是任教于台大历史系,傅斯年的侄子傅乐成所撰写的《中国通史》,今人对这本书的评价就如同百度网指说的,该书“作者的读史心得,对所据资料的整理及叙述,力求忠实谨慎,缺乏实证的见解和过分主观的议论,虽新颖动人,也不予采用。”豆瓣读书网亦指说:“傅乐成较为忠实的使用了现代史学方法,并平实的论述了古代史”,但“就史学研究而言,这本书并没有解决具体的问题,也没有借此提出某种框架性的言说”。

相较于钱穆这一系,钱穆先生的著史可谓深具“温情”的民族史观。上下两册的《国史大纲》就像是一部中国文化的生命史。傅、钱两派虽各有优缺,但“史料学派”的一些人常会对“著史”而不重“考史”的史学论述,很是不屑。而“温情”派的史学工作者看那种“考史”亦觉零碎,缺乏大气。惟我虽师承钱穆这一系,当年出身新亚书院的金中枢老师在成功大学教中国通史时,虽然言必引钱先生怎么怎么说的,但在推荐书目时,仍然提醒我们,基本功要打稳,钱穆《国史大纲》太多“微言大义”,不容易读懂,必须要和傅乐成《中国通史》对着看。这也是我佩服金老师的地方。

2010年傅乐成《中国通史》出中国大陆版。(网搜得悉)许倬云为该书写的序,向中国大陆读者推荐这本书时这样指说:这是“在中国通史之中,公认最好的一部作品。相对于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傅著并没有特殊的史观,却十分重视经过考訮的历史现象。钱先生的大著,吸纳了顾炎武、顾祖禹、赵翼和钱大昕等人的著作,因此《国史大纲》中,埋藏了上百个可以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傅先生的《中国通史》,则是综合已经成定论的许多研究发现,做个总结。两者各有长处,而两者也可以在几十年教条主义的框架下,提供另外一些读史的角度,对读者绝对是有益处的。”

在这里也讲讲我的心里话。其实,就傅乐成的专著来说,我比较欣赏的还是其《汉唐史论集》。那才是功力所见。但大学时代功底不好的我,当金老师的“指定课本”钱穆《国史大纲》有我看不太懂的史事部分,倒还是得靠傅乐成《中国通史》来参照了解一些史实史事的来龙去脉的。然而,必须要有的阅读自觉,再如何强调“客观科学”的“书写”,都有其史观和本位主义的局限。这本自持坚信严谨客观考实的通史教科书,字里行间还是有很深的“正统”观与大中华意识形态的。农民起事还是写成“贼盗乱事”。而一些明明是“征服”人家的历史(就当地人来说会不会是“侵略”?)都说成了是中国的“开疆拓土”。犹记得大一那年,读傅乐成《中国通史》写到汉朝“征服”南越国(今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岛和越南中、北部),当地人民的屡“反”亦“平”事,傅氏之笔写得冷静,我竟情不自禁落泪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天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