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来龙去脉

|
发布: 7:40am 19/07/2021

廖德来.自杀防治,媒体有责

作者: 廖德来

今年7月陆续发生数起自杀案件,社交媒体疯传当事者案发照片和视频,引起人们对此现象的关注。除了在社群发言阻止进一步的散播,还掀起了媒体在自杀课题报与不报的议题,站在个人立场,报与不报的讨论是其次,重要的是媒体报道这个社会课题的角度,既要符合公众利益,又要避免对受害家属二度伤害,以及传达珍惜生命及相关社会课题的解决之道。

为了提高自身在这方面的掌握,我报名参与“自杀防治与安全报道”工作坊,从专业人士那里厘清了5大自杀迷思,供大家理解,进而成为强而有力的社会链接与支持,及早协助身边有自杀意念和举动的亲友。

ADVERTISEMENT

第一个迷思是许多人以为重大的生活压力,如感情失败、学业压力、欠债累累、家庭问题是导致自杀的主因,但根据心理解剖研究显示,这些生活压力是自杀的导火线,不是自杀的主因,因为绝大多数的自杀者,在自杀前约两至四周可能已患上心理疾病,如忧郁症、精神分裂症等,但这都没被身边的亲友发觉。

所谓的心理剖析研究,指的是在自杀者身亡6个月后,该研究人员采访自杀者的家属来了解自杀者自杀前的身心变化、日常作息等情况的研究。

第二个迷思是自杀者真的想要杀死自己吗?其实自杀者想要杀死的是痛苦,但他们觉得杀死自己是唯一解决和停止痛苦的方法。

第三个迷思是一心寻死的自杀者是无从预防的吗?非也,自杀是可以预防的,而绝大部分有自杀意念者对伤害自己有许多不确定,但是当他们的痛苦得到释放,尤其当身边朋友能从旁协助,其自杀意念会大幅度降低。

第四个迷思是经常提起自杀的人士,不会真的自杀?真正的自杀者不会向别人提起自杀?其实绝大部分在执行自杀计划前或两个星期,会向身边人透露一些蛛丝马迹,如告知亲友在未来日子要保重自己、为自身遗产做好规划、把心爱的东西赠送给别人、向亲友道别,有些直接提起自杀念头,如“我不想活”、“自己活不下去了”等负面表达。

第五个迷思是询问当事者是否有自杀意念,是否可能引发对方考虑自杀?这和吸烟的道理一样,当你询问非吸烟者会否吸烟,对方回应你“不会”,那问了这个问题,会不会让对方想抽烟?其实不会抽烟,自然就不会想抽烟了。

当然,提问者需要以温暖和中性的语言询问对方是否有自杀意念,若对方表达有这个想法,那就能帮助正在经历情绪痛苦的他,鼓励他去求助。

总结以上,自杀的意念来自生活的沉重事件,如亲友过世、失业,加上患有情感性或其他精神病性疾病而产生自杀的意念,要从自杀意念导致自杀行动,需要经过4个相关因素,即当事人的个性是否冲动行事;其二是对现况和未来抱持绝望和悲观;其三是有能力接触致命的工具;其四是聆听周边人表达的自杀方式而进行模仿,或者是掀起维特效应,如媒体大量报道自杀新闻及详尽自杀的方式,模仿自杀就会发生了。

对于媒体的报道方式,除了秉持世界卫生组织《预防自杀:供媒体工作者参考》指南的“六要”和“六不要”(详细可见媒体报道),可以把以往大幅报道自杀的描述和末端刊登求救热线的方式,更改为大篇幅报道克服相关生活和心理压力的挑战,末端再附上自杀案件的背景,切勿透露自杀者的遗言内容、自杀方式等,那既能完成媒体的报道任务,也能帮助更多面对相同困难的人士。

对于使用的报道字眼,切勿使用令有自杀念头者不敢表达的“犯罪自杀”(Commit suicide)、带有鼓励含义的“成功自杀”(Successful suicide)和“自杀失败”(Failed suicide)、带有价值判断的“未成功自杀”(Incomplete suicide);可使用的中性字眼如死于自杀(Death by suicide)、结束自己的生命(Kill oneself)、企图自杀(suicide attempt)、自杀念头(Suicidal thoughts)。

对于自杀防治,自媒体、传统媒体、电子媒体,人人有责,希望借由这文章,提高大家对自杀的认知,并及早为身边有自杀念头的朋友伸出援手,度过眼前的疫关。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