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财经

|

投资周刊

|
发布: 11:08am 02/08/2021

新掌舵人“變法” 轉高成長‧ 海峽物流5年華麗翻身

作者: 李三宇

本期要分享的,堪稱是場精彩的魔術表演。

ADVERTISEMENT

一家幾近空殼的公司,在新掌舵人精心部署下,短短5年內異軍突起,進化成為一家營業額超過6億令吉、年年賺錢的海事服務公司,且還在迅速成長中。

這家猶如“傑克的豌豆”般一下子長大的公司,名為海峽物流(STRAITS,0080,創業板交通物流組)。

海峽物流是家近年迅速崛起的海事服務集團,旗下業務涵蓋海上燃料補給(Bunkering)、船艦管理、內陸物流運輸和港口管理,其營運風格相當積極,不斷透過併購、合作及人才招攬壯大規模,短短5年內華麗翻身,逐漸獲市場注意。

轉戰燃料補給掀新篇章

該公司前稱拉雅國際,原從事過濾產品製造生意,然而因業務前景黯淡,便萌生轉戰其他領域的念頭,並於2016年引進擁有資深船艦管理經驗的拿督斯里何錦財成為成大股東,進軍燃料補給領域,打開新篇章。

燃料補給生意其實就像“海上移動添油站”,替任何有需要的船艦添加燃料。鑑於海上經濟活動繁榮,且所有船艦都需要燃料,燃料補給便成為一盤大生意,單在亞洲市場規模就估計超過300億美元,區域市場目前由相關條例完整透明的新加坡主導。

經一段時間籌謀,何錦財在2017年初出任執行董事,並在同年8月升為董事經理,正式成為掌舵人。配合新業務方向,拉雅國際很快易名成“海峽物流”,展開新徵途。

何錦財上任初期,公司賬目裡只剩數百萬令吉總資產,當時營運狀況也難以向銀行貸款,融資新業務成了艱鉅的任務,畢竟所需投資額相當龐大。

嚴缺資金仍能收購資產

神奇的是在嚴缺資金下,海峽物流仍如願展開多次重要資產收購,這些資產包括多艘船艦、在國內多個港口從事燃油補給的Tumpuan Megah發展公司55%股權和香港萬利能源國際(Banle Energy)的38%股權,快速建起新業務基礎,顯示何錦財對於全盤部署早已胸有成竹。

能如魔術般憑空造物,關鍵在於成功與資產賣家談妥以公司股票付款,一些則接受分期付款,降低短期資金需求,然後再發股募集所需營運資金,確保資產運作順暢,營運現金流和內部資金重新循環運轉,讓公司的心臟再次動起來。

不僅如此,發股購買資產也把賣家利益與公司系在一起,藉此拉攏了許多市場行家加盟,豐富了公司人脈與商業網絡,海峽物流之所以能快速而有效地建立規模,此策略相當關鍵。

然而,要資產賣家接受以一家剛起步、沒資產的公司股票來交換絕不容易,之所以能成功做到這些,何錦財和新董事部在海事領域勤耕多年所建立的聲譽及人脈,想必是關鍵所在。

透過上述交易,海峽物流的燃料補給業務迅速壯大,短時間內即滲透國內多個港口;公司雖新,領導層及合作伙伴卻都是征戰沙場多年的專家,深知商機所在,因此在規模持續壯大同時,新生意也不斷湧現,集團近年營業額突然飆升便是最佳證明。

業務臂膀環環相扣

在成功做起燃料補給業務後,海峽物流進一步展開更慎密佈局,在在顯示何錦財懷有更遠大的目標。

首先,該公司自行成立船艦管理部門,再設立內陸物流運輸業務,去年更一舉拿下納閩自由港口的管理合約,進一步染指港口經營生意,今年則再下一城,獲大馬海事局批准在自由港口附近海域發展船對船(STS)能源轉運樞紐,可謂進展神速。

更難得的是,旗下業務除內陸物流運輸仍未轉盈,其他生意幾乎都已開始賺錢,包括去年4月才開始運作的港口管理業務,執行力相當出色。

縱觀整個佈局,海峽物流打造的各業務臂膀其實是環環相扣的。以燃料補給為核心,船艦管理和內陸物流運輸業務消除公司對外包服務的依賴,還能更有效規劃日常運作及提升客服能力。港口管理和進行中的能源樞紐計劃則進一步強化價值鏈,讓公司擁有更完善的海事基建與資產,更廣泛地為海上多元經濟活動提供所需服務。

換句話說,該公司至今為止的嘗試與努力,其實都環繞在海事相關服務上,是有策略的行動,若非管理層是熟悉領域的行家,絕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內發展至此。而憑過去5年的謀劃及執行,何錦財的商業鴻圖已經漸漸實現。

營業額4年翻近10倍

自何錦財2017年接棒後,海峽物流業績便立即進入高成長模式,在業務擴張和併購刺激下,營業額連續4年猛漲,從2016年的6852萬令吉,一路飆升至2020年的6億7531萬令吉,4年內翻了接近10倍之多。

營業額飆升同時,盈利也開始改善,從2016年的收支平衡,連續3年成長至2019年的708萬令吉;2020年淨利雖回跌至284萬令吉,卻是因納閩港口經營權的準備開銷,及多元化業務推高開銷所致,疫情亦造成一定影響,但核心業務運作保持強穩,成長步伐未見放緩跡象。

持股公司尋求在港上市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第一季,該公司營業額繼續按年成長12.51%至2億9519萬令吉,淨利雖逆向下滑31%至70萬令吉,但主要是因聯號公司準備上市涉及額外開銷,整體營運數據依然強穩。

該公司持股38%的萬利能源,於今年3月宣佈尋求在香港上市,並已提交上市申請,但細節尚未宣佈。

燃料補給是門賺幅相對低但頗穩定的生意,加上管理層曾透露早期不會專注在賺幅上,因此截至目前賺幅仍偏低是預料中事;不過按當前部署判斷,若其他賺幅較高的生意能適時發力,未來賺幅料有改善空間。

何錦財仍是最大單一股東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多年來發股集資和收購資產使股本不斷增加,何錦財卻也在同期間不間斷地在公開市場增購股票,使其直接和間接持股至今保持在約16%水平,依然是最大單一股東。

童貴旺林榮福公司入股

另外,除近年陸續加入的生意夥伴多握有公司股份,海峽物流在今年3月還迎來一位新策略股東——新加坡上市公司Avarga有限公司入股,買下10%股權,入股理由是認為具有帶來良好投資回酬的潛能。

Avarga大股東乃大馬知名企業家拿督童貴旺及新加坡“股王”林榮福。

整體來看,海峽物流至今的進化歷程相當精彩,未來能否更上一層樓雖還有待時間證明,但至今為止的謀略佈局和執行進度已予人一定的信心,加上何錦財的“魔術”料還有後續,該公司的未來想必會相當有趣。

組合7月小漲1.74%

馬股7月走勢步步為營,組合公司表現謹慎,全月小漲1.74%。

進入8月份,隨疫苗接種飛速進行中,市場情緒可望逐漸改善,加上上市公司即將陸續公佈第二季財報,一些盈利展望出色的公司料有機會取得好表現,原產品相關領域如種植和貴金屬,及交通物流相關領域,都是值得留意的板塊。

下期再見。

聲明:股海撈月和股海組合提供的資料只供參考,志在助投資者認識一些不獲證券行重視的小型股,和追蹤相關股後續表現,不是買賣建議,任何投資決定還請先徵詢專業股票經紀的意見,盈虧自負。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