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际

|

坐看云起

|
发布: 10:53am 05/06/2022

六四

六四

认同与记忆迥异 台能接棒港纪念六四吗?

文章来源中央社/香港明报

在香港维园再无烛光下,台湾能否接棒成为纪念“”的重镇受到关注。然而台湾的身分认同已转向,不同于香港对“六四”的共同记忆,缺乏与在地连结的论述,恐难让议题生根。

去年底,香港大学拆除校园悼念六四死难者的作品“耻辱柱”后,民间团体“华人民主书院协会”发起募款,希望能在台湾重建。即便他们已选用作品原名而非在香港广为人知的称呼“国殇之柱”,依然引来舆论抨击,质疑是哪“国”?台湾为何要纪念中国的民主运动?

ADVERTISEMENT

这起风波凸显出台湾历经20多年的本土化后,在纪念“六四”上无法回避的身分认同问题,也进一步影响议题能否在台湾生根。

不同于香港,台湾过去没有大型“六四”纪念活动。2009年前,主要由“血脉相连大陆民主运动后援会”(血援会)举办纪念,不过在社会环境变化下,“血脉相连”不再是主流,活动规模不大。

近年自由广场“六四”晚会的前身,是2010年在国立台湾大学校内举办的纪念活动。当年就读哲学系三年级的凃京威和几名香港、澳门学生一起主办,之后也参与筹办多届自由广场的晚会。

凃京威表示,身分认同的分歧,也存在于当年的主办团队。一派学生主张关注中国民主化,“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另一派学生主张以“六四”凸显中国的人权问题,批评当时政府的两岸政策。

后来,前者逐渐淡出“六四”晚会。凃京威观察到,“平反六四”的口号越来越少出现在活动中,参与者认为“我不认同中共,也不受你统治,为什么需要你平反?”

身分认同分歧也出现在社会质疑中。曾参与筹办晚会的NGO工作者梁伟源(化名)说,2016年其中一个主办单位”台湾人权促进会”曾被质疑,作为立足台湾的人权团体,为何不优先关注台湾议题?

之后几年的活动论述转向普世的人权价值,主张台湾作为独立实体,应关注其他国家的人权状况,并声援在囚的中国维权律师和李明哲。“反送中”爆发后,又增添了“抵抗极权扩张”。

这让活动的色彩缤纷:有人要“抗中保台”,也有人关心中国民主化;有人主张台湾独立,也有人高喊“香港加油”。

“所以‘六四’是个争执的场域,不是悼念,每个团体都在争取主要论述”,梁伟源说。

晚会的主办单位没有统计历年参加人数。多名曾参与主办的成员表示,参加人数很受时事影响,少则百人;遇上香港“伞运”、“反送中”的一两年,人数暴增至3000人。除了反映晚会的“抗中”基调,也显示纪念活动没有大而稳固的社会基础。

凃京威说,纪念活动常常面对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如果关心的是普世的人权问题,为什么是纪念“六四”而不是泰国、缅甸的民主运动?

香港社会对“六四”的情结,不仅于推动中国民主化的使命。当年150万人大游行、全社会动员支持天安门学运,也是许多港人的政治启蒙;延续30年的维园晚会,宣示香港在“一国两制”下仍保有的自由空间和特殊地位。

“这些共同的历史记忆,成为香港人身分认同的一环”,专研民族主义的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叡人说。近10年间,香港纪念“六四”的意义也出现转化,论述逐渐与本地抗争结合,也是北京和港府禁绝纪念“六四”的原因。

“台湾不存在这样的情感和记忆基础”,吴叡人说。1990年代的快速本土化,让社会形成以台湾为中心的思考模式。凃京威也认为,在台湾民主化的叙事中,“六四”被视为他者。

吴叡人认为,台港的历史经验差异大,“六四”在台湾的重要性并非不证自明的,加上两岸之间各种复杂难解的情感,不能单方面批评台湾人不关心“六四”。

倘然有心让台湾社会关注这个议题,就不能只是复制香港模式。必须找到和台湾民主传统及历史记忆结合的论述,并透过扎实的传递,说服社会,才可能在一段时间后看到效果。

台湾的政治环境固然可年年举办“六四”晚会而不受阻碍,可是在迥异的身分认同和历史记忆下,要是缺乏连结在地的论述,未必能接棒香港,让“六四”议题在这块土地落地生根。

今年香港维园没有烛光,对流亡台湾的铜锣湾书店店长林荣基而言,没有这些悼念仪式并非最大损失,反而是多年来大家对六四缺乏深入反思,令追求民主自由难有寸进才是最可惜。

林荣基表示,香港年轻人见到多年来形式化的六四烛光晚会,对追求民主自由没有帮助,加上本土意识抬头,于是切割,认为六四与自己无关,“不可以说他们一定错,我自己也切割,学生也没有反思,是很可惜的。”

他强调,“反思是要读书的”,即便现在香港不能公开悼念六四,不少香港人已移民,也可继续深入反思六四,“在台港人有没有反思?”

林荣基说,台湾人对六四少了关注是可惜的,而这是自由选择,但透过纪念六四教育下一代有关中共的行为,是有需要的,因为可以警惕防止中共颠覆台湾及破坏台湾的民主制度。

香港明报社论指出,八九民运是爱国民主运动,不应遭到暴烈手段镇压。当下大国对抗激烈,俨如回到冷战时代,中国当局反对将人权问题武器化,强调世界不需要装模作样的「教师爷”,然而还死者及历史一个公道,不应受到国际形势波谲云诡所影响,纵然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尊重历史,平反六四,仍须坚持。

社论指出,国际形势急转,香港亦迎来了政治生态巨变,维护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必须与外部政治势力划清界线,然而内外政治形势变化,并不影响要求平反六四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近年国家发展有成,当局强调要有制度自信、历史自信,全力朝发达国家之路迈进,树立国际领导权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硬实力软实力当然不可少,惟历史疮疤一日未消,外部敌对势力就有攻击话柄。世界不需要假借人权搞政治操作的教师爷,但权力当局应该多听诤言。平反六四还历史一个公道,民族复兴之路,可以走得更自信。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