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社论

|
发布: 9:00pm 19/09/2022

社论

独中

永平中学

募款

企业家

马文清

马文明

社论.独中募款的新方向!

办教育不容易,尤其是,短暂的时间不容易看到成果,是亏本的生意;所以必须抱着“投资兴学”的精神。

ADVERTISEMENT

永平,一个3万人左右的山城。镇上及周边地区的民众、乡团、校友,在过去短短的5个月内,合力为募得3千余万令吉“校务发展及教育基金”,其中永中董事长,及其兄长,两人一次性捐款2000万令吉,之前更捐出18.3依格的土地,作为有65年历史的永平中学迁校之用,这是毕业校友在事业有成后,落实《史记:货殖列传·范蠡》“三致千金”,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企业家善尽社会责任的典范。

诚如交通部长魏家祥所言,马文清兄弟白手兴家,从“赤贫家庭”到打造遍布全球一贯化作业的纺织工业集团,集团是全球同行业的领航者。饮水思源,回馈社会,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两兄弟数十年来一直低调的投入公益事业,经营企业的慈善家当如是。

回顾大马独中百年发展史,我们查了资料,永中一次金额逾3千万令吉是空前的创举,但绝对不会是绝后,深信全国63所独中也一定办得到。当一个几万人的永平小镇打着“10令吉不嫌少、1000万令吉不嫌多”的募款口号,就能达成涓滴成河的效果,何况吉隆坡、新山、槟城等一级都市的独中?

独中百年走来不易,靠的是华人对华文教育的坚持、华团凝聚华人社会向心力、华文媒体对中文的推广,各个领域扮演好角色,努力呵护华教发展,才得以收获华文教育在大马开枝散叶的成果。

华文教育发展百年,靠得是五、六代人的薪火传承,这间中只要有一代人脱节,华文教育的推广就会面对断层危机。所以,我们代代传承的过程中,必须勇于面对社会环境的变迁与挑战,在坚持历代先贤兴学精神的同时,办学理念、硬体设备、师资素质、课程规划,更必须跟上时代步伐;永平中学正循着这个方向前行。

办教育不容易,尤其是独中,短暂的时间不容易看到成果,是亏本的生意;所以必须抱着“投资兴学”的精神,凡是能持之以恒,必将培育接棒华教薪火相传的社会英才。

华人很重视教育,1920年代,陈嘉庚“毁家兴学”创办厦门大学。他曾说:“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奔走海外数十年,身家性命不足为念,独于兴学一事,不惜牺牲金钱,竭殚心力而为之,……!”

陈六使于1953年效法陈嘉庚的办学义举,创办中国以外地区第一所华文大学──南洋大学,今天大学不复存在,但他一直是侨界的骄傲,必将名垂青史!

华文教育的发展并非一路顺遂,1961年华教面对改制危机,当年官方推动改制的宣传版本包括,改制后学生有三分之一时间学华文;董事部不必为经费操心;学生学费减少,减轻家长的负担;改制后学生有出路。但这个减少“学习华文时间”的倡议,不受华社的接纳,于是1961年10月21日,在华社和反对党激烈反对下,国会通过《1961年教育法令》。

之后,维护华教的先贤不断反对教育法令,包括林连玉、沈慕羽、林晃昇、胡万铎……直到今天的陈大锦,人数以千计;出资兴学的企业家也不计其数,郭鹤尧、杨忠礼、陈凯希、李深静、李典和……到今天的马文清。只不过今天依然有许多独中缺乏资金而面对经营困境。所以企业认养独中,似乎是独中求存的另一条出路!

独中也不一定只仰赖企业家的支持。台湾有一位被称为“平民教育家”的王贯英(1906年-1998年12月15日)老先生,有“现代武训”之誉,他为了穷人家小孩有书读,退休后就靠拾荒(捡破烂)换钱,将微薄收入购书兴学,今天的台北市还有“王贯英图书馆”以纪念这位已故的现代教育家。

至于武训(1838年12月5日-1896年4月23日)则是清末的“乞丐教育家”,非常贫困,但认为教育是改变命运的一条路子,他终身行乞办学,身边不留分文,是为平民群众办学的先行者!

今天的台湾台东市,也有一位陈树菊老太太,一辈子卖菜,将所有所得捐做公益和学校。她的“纯粹利他主义”曾获得《时代杂志》颁于年度百大具影响力人物。

办学的事人人都能参与,只是这一小步必须跨出去,《老子·道德经》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独中的发展不就是靠众人之力走到今天?

马文清兄弟的义行只是开始,相信会带给国内企业家或民众启发,永平中学的成功典范,深信能遍地开花!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